米潲水·阳台花
乡下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用洗米、洗碗后的米潲水拌上糠,一桶一桶给猪吃,一日三餐。听说,这样养出来的猪,叫土猪,家里人每次下乡,都要带点这样的土猪肉回来。乡下人把这米潲水看得很贵重,从不轻易的丢掉。在灶台旁,放一个大水桶,洗完米或碗后的米潲水,总是存到桶里,待喂猪、喂鸡鸭时用。小时候,我经常听大人讲有关节约的故事,强调米潲水的营养价值。故事大约说的是,一个妇人,因为家贫,缺少粮食,她每天把煮好的饭端给婆婆和丈夫吃,自己站在一旁。然而婆婆总嫌饭少,吃不饱,眼见妇人长得红润饱满,婆婆怀疑是她躲在厨房偷吃了更多的米饭。于是一天,偷偷监视妇人的饭前饭后,发现她每天煮的饭给婆婆、丈夫吃,自己只喝用米潲水(淘米水)煮的米汤。这个故事感人至深,我曾在一部古戏曲中看到类似的情景。只是不曾亲见,也许有点夸张。但我的确见到了农村土猪肉的肥壮,亲尝了其肉质的甘美。婆婆喜欢农村的清静,独自一人住在乡下老家,没种粮食,米潲水也少,自然养不活一头猪。她在厨房外的一角种了一株葡萄树和一株金银花,每天把洗碗、洗米后的米潲水倒在他们的根部。葡萄树一年下来就长得肥壮饱满,葡萄藤爬到屋顶的平台上,婆婆给它搭上架,第二年夏天架上就掉满了一串一串的葡萄。那金银花更是出奇的长得好,花期又长,从夏初一直开到深冬,当白白的雪花覆盖前面人家屋顶的时候,婆婆厨房旁的金银花还在吐露着白绿的花蕾,与雪花相映成趣。平日里,我也喜欢种花养草,从花市或路旁看到喜欢的花就买,摆放在阳台,往往死去的多,活下来的少;即使侥幸活了下来,也是叶黄根瘦,像生病的老人,无精打采。死去的就让他死去吧,活下来的却让我揪心,去花市买回袋装肥料,也只是短期见效。我把这一烦恼告诉了婆婆,婆婆说,阳台上养花自然没有那直接种在地上的好,更何况你每天给花浇那白哗哗的自来水,怎么养得好花呢?!我忽然明白,花如同孩子,要呵护,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身体内需要养分。如果天天给他喝白开水,这孩子不枯瘦如柴才怪呢?原来婆婆的花盛,米潲水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时米潲水的故事忽地又从我脑中蹦了出来。我把这一惊人的发现告诉了单位同事,他们不相信,只是眯眯的笑,似乎说我在夸夸其谈。前年的冬天,我回老家看婆婆,恰逢雪花纷纷,有几束金银花还在枝头,我摘了一枝带回单位,他们都惊叹不已,一定要我再次回去的时候,把花枝多摘些来插养,并且说今后给阳台上的花喝米潲水增加养氛。一天,我又去逛花市,买回了一盆常春藤,置于我工作室的窗台上,期待着它的四季常春。我从中剪下几枝,带回居室的阳台上插养,每天用米潲水喂养它。经历了一个严冬的折磨,我家居室阳台上的常春藤依然绿叶满枝,在春风的抚摸下,长出了许多嫩绿的新枝条,叶片肥大,根部也粗壮了许多,盆面上还布满了绿色的青苔,看着就让人欢喜。工作室窗台上的虽然绿叶还在,却像个黄毛丫头,枝干瘦弱无神、叶片细小淡黄,叫人担忧。这一次,我是真切地感受到了米潲水的营养价值。如今城市高楼林立,人们喜欢在阳台上种花养草,往往苦于没有好肥料,只得无助地让她们自然枯去。在水资源日益枯竭,提倡节约、保护水资源的今天,我们何不用米潲水养阳台上的花?这样,既肥了花,又节约了水,岂不是一举两得?!
冷月,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常常在山坡沼泽边留连,往往陶醉于文字的优美。在凡尘俗世里行走,愿与有趣的灵魂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