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陈彦:希望通过文字唤醒一些良知

▲点击上方「微风读书会」关注我

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本文作者手记:《装台》写“底层”,但又何止底层。在根本上,《装台》或许是在广博和深入的当下经验中回应着那个古典小说传统中的至高主题:色与空——戏与人生、幻觉与实相、心与物、欲望与良知、美貌和白骨、强与弱、爱与为爱所役、成功和失败、责任与义务、万千牵绊与一意孤行……
陈彦:希望通过文字唤醒一些良知
文/魏锋

“工匠精神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重要……”12月18日下午,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诗经里小镇举办的第二十四期西咸新区文化大讲堂上,央视热播剧《装台》原著作者陈彦为大家带来“一切从生活出发”主题讲座(节选),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不时报以阵阵掌声。现场听众500多人,网络直播在线观看超50万人次。(摄像:魏锋)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剧作家、作家陈彦。(摄影:魏锋)

陈彦,中国剧作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作家、剧作家。戏剧创作有《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曾多次获“曹禺剧本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五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创作有《西京故事》《装台》《主角》等,曾获“施耐庵文学奖”和“吴承恩长篇小说奖”,《主角》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其创作的长篇电视剧《大树小树》获“飞天奖”,并著有散文集《说秦腔》《必须抵达》《边走边看》等。

电视剧《装台》剧照

作为一名资深编剧、作家,对于常年为专业演出团体搭建舞台布景和灯光的人“装台”这样一个群体,陈彦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戏剧、电视剧,诗词、散文和小说创作……诸多门类的创作中,直面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人,展现了宏大的时代变迁,体现了陈彦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对城市平民、普通知识分子和农民这三个中国当代最重要的群体的关注,在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上均达到了现代戏剧创作的新高度,“真实”“深刻”“感人”“接地气”“正价值”“正能量”…… 无论茅奖作品《主角》还是热播剧《装台》,我们获得的不仅是生动的故事、震撼的文学形象,还有文学带来的心灵穿透力,有着非凡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深度,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装台》来源于我对农民工群体的长期关注,是用真实的笔墨书写一群城市小人物的生活故事。电视剧改编得非常成功,张嘉益、闫妮的本色演出让我很感动。电视剧开播以来,我也在追剧,比如,张嘉益、闫妮的演出就很接地气,张嘉益骑着三轮车穿街遛巷就非常真实,我有时看都会忍不住掉下眼泪,就想起真实生活中那些在城市里讨生活的农民工,他们骑着三轮车四处奔走的样子也就是这样。张嘉益演的时候,就没有想他是一个明星,没有想他是一个偶像人物,而是真正地融入了剧情中。还有闫妮对人物的把握,剧中的人物受生活的挤压,她的忍耐,包括她对顺子认知的美好,留与不留内心斗争的波澜,闫妮表现得都非常到位。还有剧中城中村的一些演员、剧团的人物,我觉得都很真实。”《装台》原著作者、著名作家陈彦如是说。
《装台》是文学界一部不可忽视的重量级作品

陈彦长篇小说《装台》不同版本。(陈彦作品研读会   供稿)

“其实细想,人不管弄啥,都是给别人装台子。你服务我,我服务你嘛。”……当谈到《装台》创作中对语言的驾驭做到原生态,陈彦如是说:“在写《装台》的时候,我尽量把表达方式,搞得简练一些。各色人等,一定要按他们的生活逻辑、身份地位去说话。我不希望几十万字,是听我一个人在说,没完没了地说,这是舞台剧创作的大忌,站了一台子的人,开口都说一样的话,观众是看不下去的。这些装台人,都是西京城的底层人,他们自然是要说他们平常喜欢说的话了。一个人跟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差别是很大的,按他们的差别说,按他们的性格逻辑、文化水准说,如果这叫原生态,那就是原生态了。”
《装台》讲述了装台人刁顺子的三次婚姻和他的人生经历,刁顺子踏实肯干,带着几个兄弟承接各种演出装台的活计,虽然身处底层,始终贫困,但心中一直有灭不掉的灯火。小说以一个装台人的视角描写了西京城里的人生百态,表达了作家对人的生存境况的感受与思考——
2012年,陈彦完成《装台》初稿。
2015年10月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装台》首次出版。
2016年1月,《装台》入选201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年度5部长篇小说排行”,并位列榜首。
2016年4月23日,入选2015年度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年度好书榜,并被评为2015中国好书。
2017年12月28日,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2019年3月15日,同名小说《装台》改编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在西安电影制厂举行启动仪式,开机开拍。
2019年9月23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19年12月,由日本翻译家菱沼彬晁历时两年时间精心翻译的《装台》日译本『西京バックステージ仕込み人』在日本出版发行。
2020年11月,由西北大学教授胡宗锋和罗宾·吉尔班克(英籍)共同翻译的《装台》《The  Stage Shifters》英文译介第1,第2章全文在澳大利亚Translating  China 《翻译中国》第4期首发,向全球英文读者推荐。
2020年11月9日,根据《装台》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登陆CCTV-1黄金档和芒果TV播出!该剧由李少飞执导,马晓勇编剧,张嘉益、闫妮领衔主演,宋丹丹、秦海璐特别出演,陈小艺、凌孜、尤勇智、孙浩、姬他、李传缨等联合主演。

《装台》黑白版画 魏锋创意,郭伟利木制

这部陕西人写、陕西人演的陕西故事的电视剧《装台》,演活了平凡人的奋斗人生,也赋予了作品更能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月,也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写底层人生活的故事。在央视一套和芒果TV开播后,收视火爆,屡次创下新高,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古城西安浓烈酣畅的市井烟火展现在全国观众眼前,以刁大顺为代表的一群城市小人物形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观众和网友的一片叫好和热议中,后引发热议,抖音、快手热搜频频上榜,《装台》成为茶后饭余最热的话题之一,关于“装台”的话题也屡屡登上热搜。
《装台》打开了一个我们也许闻所未闻的世界——装台人的世界。我们只知道戏好看,却不知这台上台下,戏里戏外,还有许多我们完全没注意过的严酷生存。就在这戏台的边上,背后,藏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在演出前后紧张地扛扛抬抬,爬上爬下,挥汗如雨,有时像耍杂技一般的高空悬吊。他们的那点活命钱可不好挣。他们叫“装台人”,按刁顺子的话说,“咱就是个下苦的”。发现这些生存的真相,关怀底层苦辛和无助,自然是作者的贡献。
2020年12月16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电视剧《装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周继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申积军、业界著名文艺评论家及《装台》部分剧组主创参加研讨,业界专家围绕剧名“装台”展开了热闹的讨论,对这部温暖、乐观、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2020年12月18日,当这部西安街头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真实画卷,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刁顺子”和“蔡素芬”的故事甜蜜落幕,《装台》在央视1套正式温暖收官。同日晚,央视8套也同时开启了重播……这一切都见证了该剧当之无愧的2020年荧屏“剧王”地位。
“人民艺术家”王蒙在追剧:陈彦《装台》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装台人”
2019年12月6日,“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为本文作者创办的“陈彦作品研读会”题词:“陈彦的主角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了新的角色,新的感受,新的世界。”
“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家王蒙也在追剧。王蒙表示,这部剧“贴近生活、人民、实际”,令人“耳目一新,看得入迷”,“现在太少真正有生活现实感的电视剧了。”一开始看,还有点疑惑,觉得“演员太漂亮,看着太舒坦”,但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展开,“他们的表演征服了观众”。这就是刁大顺们最为朴素、真实的生活状态,有心酸,也有欢乐。陈彦《装台》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装台人”,并将他们写进了文学的世界,也带到了大众面前。“装台工”应该给陈彦“修庙”,“无陈彦则无装台群像”。这些装台工,“非城非乡,非公非农,非甜非苦,非游民非乡民,非正经非老实非流氓非哈怂,也可以说是非文艺非非文艺,非传统非非传统,非编制非非编制”,“工农兵文武好赖先进落后……嘛都不沾边”,但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们彼此之间的责任担当和情义,叫人为之笑为之哭,为之扼腕叹息也为之击掌称快。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有情怀、有温度,贴近人民,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早在2016年,王蒙老师即对长篇小说《装台》的文学价值,做过如下预判:“《装台》是 2015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一绝。它别开生面,地气盎然,真实可触,引人入胜,叫人为之笑也为之哭,为之思也为之叹,为之摇头也为之伸大拇指。它展现百色人生,紧接地气,却又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知所未知,既扎实,又奇异,既合情理,又绝顶新鲜古怪的当代中国故事。读来令人不忍放下,击掌称快!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对境遇不佳的打工者,对相对处于底层的人民的无限体贴、无比同情、真诚挚爱,有一副为人民立言、立形、立命、树碑立传的火热心肠。《装台》写了上百个人物,活灵活现,如闻其声,如见其状,如感其心,叫人为之喜怒哀乐、悲欣交集。以刁顺子为代表的这一群人是粗中有细,野中有文,俗中有雅,苦中作乐,低下中有崇高,苦累中有甘甜,人情冷暖中自有相互的关爱与责任。他们身上有中国人民千百年积累起来的诚朴忠厚,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天知命,宁可亏钱、决不亏心的种种可贵处。”
诚然,装台工作往往是几天几夜,甚至是十天半月都累死累活,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六月酷暑,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冰冻三只,他们都得加班加点,连夜完成装台布置任务。在每个最为紧张的日日夜夜,刁顺子总是身先士卒,啥活苦,啥活重,他就干啥活,不多说话,不多指挥,别人干不好的,他再捡起来干一遍就是。啥事都自己带头下苦,就没有装不起来的台。这群以刁顺子为首的农民工,正是靠着这种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艰难而又稳固地在繁华都市中苟且地生存着,并且每个人都支撑着每个不同苦难的家庭,艰难维系着每个社会细胞的正常运转。
《装台》剧集外关注热度仍持续高涨,愿这样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
从重庆专程来听讲座的粉丝张硕(中)与收藏家惠文(左)和本文作者(右)
“我今年6O岁,《装台》是我平生唯一追的电视剧。《装台》展现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人间百态!她离我们很近,就是反应我们的生活!演员的功底扎实,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感谢为这样的优秀作品做出贡献的所有人!愿这样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
“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装扮了这个社会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人物演绎了他们的人生五味,在这个舞台上,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自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最挣扎、最无奈的就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装台》真实得表现了他们的存在。”
“每天追剧。平凡的人却看岀不平凡的人生。艺术来源于生活,更取决于生活。昨晚把大雀演死了,不舍……《装台》如此走进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有人间烟火气息,体现当代百姓的喜怒哀乐和人间百态,人物表演如此丰满贴切感人,可以说是近几十年少有,有里程碑的意义。衷心感谢编剧、导演、演员张嘉译、闰妮等等的辛勤付出……”
——在笔者头条号、抖音号、公众号等发布的长篇小说《装台》评论文章,引来1000多万的曝光,500万读者的阅读,2000多条的跟帖评论和留言。
“我就是咱西安本地人,在重庆一所高中任教。特别喜欢陈彦老师的作品,网上看到陈彦老师讲座的消息,我特意从重庆赶回来。”读者张硕参加12月18日《装台》原著作者陈彦“一切从生活出发”讲座,现场读者500多人,网络直播观看人数50多万人次。
“我天天都在追《装台》,从来不看电视剧的我被《装台》打动,每晚雷打不动,好几次都被剧中的人物感动的眼泪哗哗流下来。刁顺子说:‘人就是你给我装台,我给你装台。’这句话有很深刻的寓意,今天现场听了陈彦老师的讲座,感触更加深刻。”讲座结束,在图书馆门口排队等待签名的高怀军和笔者畅聊《装台》这部作品别具一格的魅力。
“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装扮了这个社会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人物演绎了他们的人生五味,在这个舞台上,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自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最挣扎、最无奈的就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装台》真实得表现了他们的存在。”一起聆听讲座的赵日恒说,作为一名搞影视的编剧,这一部看似普通的电视剧,还没有播完就能引起文艺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这里边一定有值得深思的地方。《装台》热播,引发热议的不仅有故事和演员演技,同样有其中极具西安特色的满满烟火气。

12月18日,陈彦主题讲座结束后,为读者签名。(摄影:魏锋)

12月19日,西安曲江书城,陈彦为读者签名。(杨贤博  摄)

“奋斗、隐忍、韧性”都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需要的一种精神
“我是写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我曾经在文艺团体干了几十年,与装台人打了几十年交道。装台人其实就是幕后人,为别人搭台,让别人上去唱戏,唱主角。”陈彦说,其实生活中我们都是装台人,给别人装台,但不时自己也会唱唱主角。装台与主角是一种人生的互换关系。包括这些装台工,他们在各自的家庭,也都担当着主角的任务。“刁顺子”温暖、厚道、隐忍、包容,当然,为了讨生活,他有时不免也有些小狡黠、小套路,但骨子里,他是一个有巨大担当的人。
《装台》讲述了装台人刁顺子的三次婚姻和他的人生经历,刁顺子踏实肯干,带着几个兄弟承接各种演出装台的活计,虽然身处底层,始终贫困,但心中一直有灭不掉的灯火。小说以一个装台人的视角描写了西京城里的人生百态,表达了作家对人的生存境况的感受与思考。作为资深剧作家、作家和文艺行业管理人员,早在2015年小说甫一发表,旋即引爆整个文学界,一种耳目一新的文学表达颠覆了业界约定俗成的观念,作品如同别致的鸡冠花让文学园地徒增异彩。早在2016年,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家王蒙老师即对长篇小说《装台》的文学价值,做过如下预判:“《装台》是2015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一绝。以刁顺子为代表的这一群人他们身上有中国人民千百年积累起来的诚朴忠厚,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天知命,宁可亏钱、决不亏心的种种可贵处。”
文字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无穷力量,并不是因为文字本身的气势磅礴,而是因为简单的文字能够组合成故事,能够通过细节触动人心。陈彦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装台》等多部戏剧、文学作品,小说《主角》获茅盾文学奖。但无论哪部作品都是无一例外都以底层叙事和“小人物立传”为主体范式,“真实”“深刻”“感人”“接地气”“正价值”“正能量”等词汇,几乎成了陈彦作品观后、读后感中的通用语。电视剧热播,得益于张嘉益、闫妮等众多实力派演员的精彩演绎,得益于电视剧的成功改编,更得益于原著小说中浓浓的烟火气,写出了小人物酸甜苦辣的生活真实。
“我昨天还和生生在一起,他在我们剧院装台有近20年。”在谈到是否有“刁顺子”这么一群原型人物。陈彦说,自己和装台的这一特殊人群打了很长时间交道,里边确实有一个原型人物,大家都叫他“生生”,原名叫朱冬平。“生生”这个词在陕西话里有厉害的意思,自己更多的理解是生生不息的意思。生生就是城中村出来的,一群装台人的领头,常常因为装了台被欠账找我这个院长解决问题。都说他面子大,动不动就敢找院长要钱。时间长了,我们就熟了,关系比较好。
“过去一辆马车能拉走几十本戏,现在一个戏可能需要几十卡车拉这些布景。我在陕西省戏剧学院做院长的时候,搞了个活动叫‘西安天天有秦腔’,就意味着剧场要天天翻台,因此雇了大量民工进行装台,工头就是生生”。陈彦说,当时他的办公室后窗下就是剧场后台的出口,他天天看着这群人忙碌。因为白天演员们还要彩排,装台只能在当晚观众散场后至次日早晨演员进场前赶工进行,工人们非常辛苦,只有在装台结束和剧院交接的间隙,就地睡一会。
“我有个习惯是晨跑,我很多次见到生生这些装台人装到早晨,但凡能卧的地方就卧着他们,只要有一个椅子,肯定上面就会睡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冬天,我在晨跑时,看见生生他们就蜷缩在剧院院子的暖气井盖上,因为井盖下边有暖气管道,他是累了一夜,卧在上面睡觉取暖,休息小睡。”陈彦说,这个画面始终冲击着我,他们身上发现的就是劳动者之美。这绝不是唱高调,玩概念。因为几十年与他们相伴,他们靠双手挣每一个铜板,养活一家老小,不越过社会法律红线,与今天社会上的一些寄生生活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干装台的,大多是农民工,他们用汗水为别人装点梦想,自己却成为被忽视甚至无视的群体。”陈彦说:“装台人”睡井盖这个画面长期萦绕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后来我离开单位也常见他们,多次看到‘生生’他们把三轮车就放在戏曲研究院大门口,窝在车厢里打瞌睡等活儿。
“主角在赢得阵阵掌声的时候,正是幕后人最劳累的时候。舞台那样美丽的地方,背后到底有多少人做出牺牲和奉献,我特别想把他们展示出来。他们的奋斗、隐忍、韧性,都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需要的一种精神。”陈彦说,写《装台》,也和自己的此前一部作品《西京故事》有关——《西京故事》同样写了一群农民工的故事,“写的意犹未尽,我觉得好像自己当时脑子里边还有一种新的认知,还需要继续书写。”
因熟悉,因懂得他们的酸甜苦辣,就有了这部长篇小说《装台》。
“每个人也都在舞台上唱过主角或正唱着主角”——向伟大的普通人行注目礼

2020年12月16日,陈彦再次为本文作者魏锋创办的“微风读书会”“陈彦作品研读会”全国各地读者签名。(摄影:张艾)

“回头去关注一下我们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父母,普通老百姓,社会底层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给他们行以注目礼,作家的笔触、眼光、情感都应该往这里聚集。”陈彦说,他希望通过文字唤醒一些良知。
无论是戏剧《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还是小说《装台》《主角》等,陈彦接触主角、演员、装台人,无论台前幕后,长期和民工打交道。他的作品都是在宏大的时代变迁中,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人性闪光点。
在陈彦看来,文学需要书写史诗、赞美英雄,同样也需有一种巨大的悲悯情怀,尤其对小人物,对一些苦难的人生,应该有一种光亮去照射他们。陈彦说:“从世界到中国的文学、戏剧创作都有一个特点,早期起步都写的是英雄神话、英雄悲剧,但慢慢的,文学创作视角开始转向关注普通人。比如西方文学作品里,雨果的《悲惨世界》里冉·阿让这个小人物,在那么悲苦的人生中,仍闪耀人性光辉,还有《巴黎圣母院》,都是对小人物最深切的关注;中国文学作品中,《水浒传》《儒林外传》《红楼梦》等,都开始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活、命运。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都是共通的,需要这种书写,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
“除了《装台》,我还写过一部小说《主角》,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装台人,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舞台上唱过主角或正唱着主角。”陈彦说:自己也是从底层出来的。这些年,每当看到大山里凌空架起的高速公路、城市里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他总是会想到这群肩扛背驮的农民工兄弟——“他们就是这个共和国的‘装台人’,当他们从我们面前走过时,所有人都应该向他们行注目礼。”
“我认识了靠打饼20多年把三个子女都供养成大学生的农民工夫妇,也在流动劳务市场里见到过远方亲戚,这些普通人在城市建设、市民生活中无法缺失,但他们往往是在无数的隔挡板之后,奔波在风霜雪雨中,在最终非常美的场景之下,他们却悄然离去。”为了写好农民工群体,在陕期间,陈彦除了和装台人们成了朋友,同样在本职工作之外,穿梭在木塔寨、东八里村、西八里村等农民工生活聚集地,陈彦除了在工作之余穿梭在木塔寨、东八里村、西八里村等农民工生活聚集地,
关于文学创作,陈彦认为:那些小说里面写的那些东西,你走到那一块土地上就发现,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养育一块土地神奇的作家和艺术家,包括马尔克斯他的《百年孤独》,里面写的那些东西,神秘的、神话的、现实的、魔幻的,那些杂烩出现的东西,其实在他们的生活中我觉得无处不在。
“凡能长久存活者,一定带着民间视角,带着浓浓泥土与灶火气。我们今天讲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就是对普通生命的注重、注目和关切。”陈彦说很多东西值得文艺工作者去思考,我们的笔触和眼光不能每天都朝着光鲜,而把这些忽略掉。现实生活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素材,什么是其中能让人心灵能振颤的?
陈彦为全国各地读者签名。(摄影:魏锋)

陈彦手札。(魏锋 供图)

“《主角》出来后,来谈改编人的比较多,但张嘉益先生看完就说,谁都嫑给,搞完《装台》就接着搞这个。张嘉益在拍完《装台》后很快就买下了《主角》的改编权,后来有人给我打电话,说张艺谋在长途飞行中把《主角》看完了,一落地就要联系我买版权。”据陈彦透露,其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主角》将改编成电视剧登上荧屏,张艺谋先生和张嘉益先生在联合推动,剧本创作已经在进行中,很快就会开拍,小说《主角》的话剧改编工作也已经开始了。届时,观众能够看到《主角》的电视剧和话剧版本。
“但我认为用脚去丈量生活,仍是作家最重要的书写方式,因为根性的东西永远在民间,在脚下的泥土中”。在谈到下一步创作计划时,陈彦感慨地说,创作时,自己需要被深入地打动才能有写作的想法。西安有很多东西值得写,有时候我在外地,休息时突然醒来,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在西安哪里。自己还会继续写下去,并且仍然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依然还是希望多推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最新长篇小说《喜剧》将推出——“这也是对故乡的情感,写的还是陕西故事,也和文艺院团有关,也想借此研究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里,到底应该坚守什么,哪些需要反思?力争以更好的作品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陈彦(右一)与本文作者魏锋。

魏锋,陕西省彬州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微风读书会”“陈彦作品研读会”微平台主编,“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入选作家之一,《中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代表作品:《春天里放飞梦想》《微风轩书话》《时光雕刻者》《俯瞰文学高原》等,评论文章曾入选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分析,文章曾在《人民文学》杂志海内外游记征文、全国报告文学征文、全国职工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奖。

陈彦《装台》签名书绿色通道……

第一访谈■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专访著名剧作家、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

名作赏析■关于陈彦长篇小说《主角》的一个个人解读:新世情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获2019年度《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之优秀奖)

名作赏析■魏锋:“小人物”支撑“大世界”——长篇小说《装台》的神奇魅力

有声书■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全集)陈彦 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黎春 播

有声书■《西京故事》全集(1—62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长篇小说三部曲之一

【重要启事】读书会,面向全国各地纸媒关于陈彦作品报道的报刊,有意者请加小编微信,赠陈彦老师签名书一册作为回报。

本文为〡陈彦作品研读会〡栏目 

授权或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如需授权转载

移步微风读书会

后台留言申请

编 辑:宇星 |  审 核:魏 锋

点个“在看”,与世界分享你的态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