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卡拉扬诞辰110周年 | 卡拉扬与中国的那些事儿

今天( 4 月 5 日)是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西方指挥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诞辰 110 周年的纪念日。

▼ 卡拉扬在萨尔茨堡的故居

▼ 卡拉扬之墓

正是因为有了卡拉扬,西方古典音乐在上世纪后半叶才有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正是因为有了卡拉扬,SONY 的激光唱片(Compact Disc)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了一轮在古典音乐唱片录制上最广泛的应用与实践。也正是因为有了卡拉扬,西方古典音乐作为一门高雅艺术的热潮,至今未见褪去,以致于在中华大地上有了今时今日愈发热烈蓬勃的迅猛发展。

一、卡拉扬在中国的演出

1959 年 10 月 25 日,赫伯特·冯·卡拉扬作为客座指挥,率领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访问香港,在当时舞台狭窄、音响糟糕的“李·剧院”(Lee Theatre)演出一场,当晚卡拉扬与维也纳爱乐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包括了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及其他。

▼ 卡拉扬: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

▼ 1959 年 10 月 25 日卡拉扬率维也纳爱乐访港演出的场馆—李·剧院(Lee Theatre)

1979 年 10 月下旬,卡拉扬率领亲兵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历史性访华,分别在北京体育馆和红塔剧院连续演出了三场音乐会 ↓↓

▼ 1979 年 10 月,卡拉扬率柏林爱乐访华,在北京的首场音乐会曲目:莫扎特《降 E 大调第三十九号交响曲》K. 543、勃拉姆斯《 c 小调第一交响曲》Op. 68

▼ 卡拉扬与柏林爱乐在北京第二场音乐会曲目:德沃夏克《 G 大调第八交响曲》Op. 88 、穆索尔斯基/拉威尔《图画展览会》

▼ 卡拉扬与柏林爱乐在北京最后一场音乐会曲目:贝多芬《降 B 大调第四交响曲》Op. 60 、贝多芬《 A 大调第七交响曲》Op. 92

▼ 1979 年卡拉扬在北京的影像记录

二、卡拉扬在北京的存照

1979 年 10 月作为卡拉扬生前唯一的一次访华(中国大陆)经历,他在北京游历了故宫、天坛等京城的名胜古迹。也在北京品尝了地道的北京烤鸭,莅临出席了当时中国官方为他所举办的一系列招待会。当时西装革履、眼戴墨镜的卡拉扬,走在那个满街都还是深蓝色统一布料(色调)衣着的北京城里,人群当中的他就宛如一位从天而降、不合时宜,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外星人”。

▼ 卡拉扬在故宫

▼ 卡拉扬在天坛

▼ 卡拉扬在民族宫饭店

▼ “外星人”似的卡拉扬

▼ 卡拉扬在北京演出后的谢幕

▼ 这张照片出自 UMBERTO ALLEMANDI & C. 出版的“ KARAJAN: The Master's Style ”(由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与艾利亚特和赫伯特·冯·卡拉扬协会联合出版)的画册中,由笔者翻拍 ©酌乐古典

三、卡拉扬与中国音乐家

1979 年 10 月,卡拉扬率柏林爱乐访华时,时任中央乐团指挥的李德伦,作为中方代表,密切参与到了针对卡拉扬的接待任务当中,为卡拉扬在京停留期间提供了诸多艺术上的便利,包括协调最后一场柏林爱乐与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的联合演出。

▼ 卡拉扬与李德伦

1981 年 2 月初,卡拉扬亲自邀请时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的中国指挥家黄贻钧赴当时的联邦德国西柏林客座指挥了三场柏林爱乐的乐季音乐会,作为当时柏林爱乐建团一百周年的系列演出。

1978 年,卡拉扬与著名美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在琉森。马友友还参与录制了卡拉扬为 DG 厂牌灌录的贝多芬《三重协奏曲》。

▼ 1978 年卡拉扬和马友友在瑞士琉森

▼ 卡拉扬和马友友等在录音棚里审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的唱片录音

1983/1984 乐季,在头一年的卡拉扬指挥比赛上未能获奖,却被卡拉扬一眼相中的中国指挥家汤沐海,受到大师钦点执棒柏林爱乐的音乐会。这一殊荣即便是斩获卡拉扬指挥比赛冠军的头奖获得者也是没有的,汤沐海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青年指挥家当中的幸运儿、香饽饽。

▼ 卡拉扬与汤沐海

文末彩蛋:

尚在细化当中的酌乐古典新 Banner:酌乐古典公号编辑YY、卡拉扬、酌乐古典主笔左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