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中看南北方芒种时节的差异:北方收小麦,南方忙插秧

小满一过,天气也就越来越炎热,而夏季的第三个气节“芒种”也即将到来。根据《月令屯十二候集解》的解释:“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也就是说大麦小麦等有芒的农作物到了应该收获的季节,而此时也到了应该把夏季农作物埋在泥土里使生长的季节,故而整个农历五月都是一个繁忙的季节,不过今年比较例外,农历闰四月,意味着今年的四月才是最繁忙的时节。当然,芒种的谐音还是“忙种”,小佛不由得想到以前这个时候自己一家人在田中忙碌的样子。

这么多年关于南北之间各种差异的话题久盛不衰,人们为了各种习俗、吃食在网上各种讨论,今天小佛就从古诗中和大家聊一聊芒种时节南北方的一些差异吧。

观刈麦(节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白居易的这首诗写的正是芒种时北方百姓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情景,诗的开篇就写在五月,也就是芒种时节,小麦已经黄了,农人们开始了忙碌的夏收。紧接着写收割小麦时农人全家忙碌的生活情景,男人们在地里收割,妇人和小孩也没有闲着,送饭送水忙忙碌碌。

芒种时天气已经非常炎热,但是农人们全然不顾,脚踩在地上就像在蒸笼中一样,脊背被炙热的太阳烤着生疼,一天的繁忙让他们随时都是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然而他们呢?反而希望白天更长一点,能够及时将地里的小麦收割到家中。接下来白居易看到的情景让他痛心不已,妇人抱着自己孩子四处去寻找、捡拾别人遗落在地里的麦穗。诗歌的后半部分是白居易所见之后的感触,与本文”芒种“主题关系不大,就不做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全诗来读一读。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与中原北方等小麦种植地忙着收割不同,南方此时早已完成夏季的收割,忙着将秧苗种植到地里去。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时雨》的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南方农人在芒种时节忙碌的情景。

时雨(节选)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芒种时节正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雨量充沛,很适合插秧,故而这个时候南方水稻区就在忙着,当然,之前他们已经完成了小麦的收割,用面粉做的饭已经端上了餐桌。

同一时节,因为地理不同,气候不同,农作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诗人们身处地方不同,看到的情景也就不同,但是他们的诗歌却是向我们真实的展示了古代人民生活劳动的场景。其实,关于节气、关于劳动生产的诗歌还有很多,如“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田家一雨插秧时,成把担禾水拍泥。分段排行到畦岸,背蓬浑不管归迟”等等。

小佛家的晚稻田

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二十四节气就是农事活动的方向标,尽管现在大棚种植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在极大多数的农民心中,节气依旧是非常重要的农事指导。小佛家种地,也基本上按节气进行,只是现在比古代炎热,感觉节气与农事的对应已经比以前时间有近十天的提前,小时候小满节收割小麦,芒种前结束中稻插秧,现在小满时节中稻基本已经下地,我家去年在芒种的时候晚稻都已经插秧结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