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王鉴 仿古山水册(八开)
清 王鉴 仿古山水册 (八开)富彼2008秋拍 成交价276万元
作品鉴赏
王鉴在“四王”中,与王时敏年龄相仿,也有人称“二王”,理由是,在清朝所谓正宗山水画系中,两先生有开继之功也。当然,这是站在仿古派立场而言。不过,王鉴的画艺确实不可低估。这位字玄照,号湘碧的太仓人氏,其祖乃是明代文坛“后七子”的领袖,大名鼎鼎的王世贞,世称弇州先生。王世贞平生甚喜收藏鉴赏,且著述颇丰,有《艺苑卮书》等专著行世,其艺术见解为诸多画家学者所信服,推崇。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王鉴中年曾做过官,但他最终还是以画家身份了其一生。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在当时很受喜爱,代表作有《仿三赵山水图》、《柳塘花坞图》等,上海博物馆所藏王鉴《松溪渔父图》,是他拟仿赵子昂笔法的精心之作,其设色艳丽秀润,明朗洁凈。《溪色棹声图》则是一幅小青绿画,与王石谷作品相近,不过,构图显然是将元、明各家的代表性画作拼凑而来,比如,有的石头一看便知是来自黄子久的山水画稿,而树却与王蒙笔致相仿,苔点似吴镇,远山又如倪云林,至于设色则近乎沈周、文征明。如此七凑八糅,是耶?非耶?得耶?失耶?也许不好一概论之,从讲求和谐的角度看,恐怕有失浑然,若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大概未尝不可。
王鉴的墨笔山水多为成熟之作,沉雄古逸,皴染兼长,以临摹董(源)、巨(然)最为擅长。他曾说: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锺(繇)王(羲之),舍此则为外道。话说得可能有些绝对,但也不失为一种见解。
其实王鉴不仅善摹宋代诸家,他对“元四家”,也下过很深的功夫。《仿古山水册页》(水墨纸本,纵27.5cm,横29cm,八页),题签:王圆照仿宋元真迹神品,癸未仲夏晋陵冯超然秘籍。八帧摹古之作所摹仿的宋元七位大家,有李成、董源、巨然、王蒙(二帧)、吴镇、黄子久、倪云林。以笔者之见,其中仿李成的雪景,仿黄子久的山水和仿王叔明的一帧繁笔小品最为精彩,甚至可以说惟妙惟肖。
营丘(李成)画雪景,是其一大特长,在张庚《图画精意识》和邓椿《画继》中都有记载,他的笔法特征是毫锋颖脱,清刚爽劲,其气甚清,其韵甚淡。王鉴此仿,可谓形神兼备。黄子久的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几乎无法估量,热衷于摹古的王鉴自不例外,毕生心往手追,乐而忘返。从这帧拟黄之作中,不难看出他所用之功,山头折搭转换极富大痴之法,众峰相揖,万树相从,岚色苍郁,气象严整,都在尺幅之间得到体现。子久的画主要师法董、巨,虽然也接触了荆、关、李成等北派山水,但他还是更倾向于淡墨轻岚而少有大片泼墨、刚硬线条,因而始终散溢着明润秀拔、温雅和平的气氛。王鉴对此亦颇有领悟。
王蒙(书明)有云:我于白云中,未尝忘青山。他对苍岩深溪,丛林密树,千崖万岭,飞泉云雾无不了然于胸,且能信手挥洒。他喜做披麻、解索,所画山石往往没有明确的轮廓线,而较之董、巨,王蒙用笔细而柔、密而松,用墨则干湿并举,前后上下的交迭,又仿佛无分浓淡。若以表现山林朴茂、气势苍茫而论,王蒙的作品或许最为出色。董其昌见到王蒙所作《青卞隐居图》后,极为惊诧,曾题道:天下第一王叔明画。又题: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再看王鉴所仿这一幅,峰高而坡低,解索兼披麻,细密之法,得心应手,似随意为之,画树则一树一态,亦勾亦点,可见其纯熟自如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其余几帧,如临吴仲圭的重峦复岭,笔墨清润,颇有梅道人半隐半显的透明之感。又如仿云林图,疏散萧然的平林远岫果似倪氏风貌,墨线的蓬松枯涩,亦深得其神。再如学董北苑一幅,平淡率真中透出苍润轻逸,丝毫不见刚拔之气,这的确是董源其人其画注重内敛,崇尚道禅的心性所在。王鉴《仿古山水册页》给人的审美意趣是多向度的,也是全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