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10亿!《流浪地球》是这个春节你不可错过的大餐

猪年农历除夕夜,我们收到了来自地球背面的祝福......

作为一个80后,谈到科幻电影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终结者》《独立日》《阿凡达》《星际穿越》以及各种侠。

它们是里程碑式的硬科幻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引以为傲的巨作,全世界圈粉,以至于不少人潜意识里认为:只有好莱坞才能拯救地球。

但随着《流浪地球》的口碑像宇宙大爆炸一样蔓延开来,国内科幻迷们发现,咱们本土的硬科幻电影也启航了。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止到今天下午两点,电影《流浪地球》的总票房已经突破10亿大关,猫眼评分高达9.3,成为2019年春节档第二部突破10亿票房的电影,也是中国第60部10亿影片。

业内分析,《流浪地球》的票房后劲十足,有望成为今年的大黑马。

无论你是不是科幻迷,这都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电影!

为打造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电影剧组做了大量的功课,整部电影对太空、航天、机械等有着丰富的表现。

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有着扎实的故事基础,想象力奇特瑰伟,格局宏大。

故事背景是这样的:

太阳急速老化,不断膨胀,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人类为自己选了一个新的家园——比邻星(半人马座三星)。

但地球是个庞然大物,半径6371公里,重达59万亿吨。人类造出了同样庞大的行星发动机,足以在5年左右将地球推进到逃逸速度(脱离太阳引力的最低速度)。

但这个速度还远远不够。

因为比邻星(半人马座三星)距离地球4.3光年,如果按照逃逸速度航行,需要7.7万年才能抵达,这实在是太漫长了!

于是人类想到了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令地球零消耗改变方向、提升速度,最后到达比邻星。

可就当地球靠近木星时,人类遭遇了巨大危机:数千台行星发动机故障熄火了,全球地震,火山爆发,岩浆吞没了地下城……

故事梗概介绍完毕,相信还没看过的人心里开始明白:一部好的科幻电影真的能开启观众、尤其是孩子们的想象力与求知欲。

(图中红线部分为长城)

除了故事内容的吸引性,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是成功的一大保证,尤其是吴京的加入。

这次吴京在电影当中全部都是文戏。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是一个国际空间站中的中国航天员。因为执行任务,没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陪伴。

其实这种“接地气”、富有人情味的情节设置是好莱坞式科幻大片(包括战争片)惯用的模式,并且被全世界所认可。比如《星际穿越》中的父女情、《终结者》中的母女情、《独立日》里的被拔到最高的全人类独立之情等等。

可以说本片在剧本创作上已经可以和好莱坞科幻电影抗衡了。

而说到吴京加盟本片,其实也是相当的具有“人情味”的。

据吴京自己爆料,之前他在家写《战狼3》剧本,一天片方的老总和导演郭帆找他喝了顿酒,吴京喝高了。就在这种状态下,吴京答应了出演这部电影。

不过后来在看到电影剧本时,吴京大为感动,于是进组拍摄了。本来计划只是客串一天,没想到拍着拍着就变成了31天,成了主演。

而且拍着拍着还超支了,导演厚着脸皮问他说,“能不能不收片酬?”

再后来吴京不仅放弃片酬,自己还追加了投资6000万,成为影片的出品人。用吴京的话来说,自己也算是为中国科幻电影尽一份力了。

这才有了导演在微博里说 " 没有吴京爸爸,就没有你(《流浪地球》)的诞生"这件事。

科幻迷们都知道,对于一部硬科幻电影来说,除了好剧本和好演员外,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特效场景了。

在传统的好莱坞式硬科幻片里,这些有时候比故事框架、演员演技更重要。

但特效要想做得好,太烧钱了,比如《阿凡达》烧掉了10亿美刀。说到这一点,不妨再聊聊好莱坞科幻片,就从《变形金刚》说起。

看过《变形金刚》的人都知道,这一系列电影的故事都是些常年老梗,如果说第一部主打的是情怀,第二三四五部就是看一群机器人群殴....到最后大家明白了,变形金刚再强也干不过美国大兵。

所以,从第三部开始,《变形金刚》在国内的口碑和票房就开始大规模缩水。显然,咱们审美疲劳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星际穿越》《火星救援》《湮灭》《降临》等片出来后,立刻被人们捧上科幻神作的宝座。

这一系列的科幻电影已脱离了那种仅靠特效来支撑科幻电影的套路,有的是让人联想的科学向往和令人深思的情感抉择。

《流浪地球》的创作团队也是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全片依托一个硬科幻的框架,内含一条父子关系的故事,影片中亲情、友情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事实上,《流浪地球》的创作者们也在项目伊始便清醒地规避了中国视效工业所暂时不能企及的一些技术麻烦,同时很早就开始在改编上下大功夫,把着力点放在了故事的情感基础上,颇有《星际穿越》影子。

当然,作为硬科幻片该有的特效绝不能少,可经费有限,这就需要主创人员挖空心思去琢磨了。

在《流浪地球》粗剪初期,视效镜头高达4000个,最终留下的有2200个左右,其中50%是高难度镜头。

看过的人发现,影片的特效水平其实已经超出了预期,几乎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是特效镜头,超现实的画面几乎贯穿始终。

感受下12000座行星发动机全功率启动的画面:

为了展现一个逼真的未来世界,制作组设计了3000多张概念图,5000多张分镜,10000多件道具,耗时4年。

目前来看,《流浪地球》视效方面已经做到硬科幻的水准了。就连《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卡神也来给《流浪地球》鼓励

同时,在电影的场景塑造中,充斥着春节、舞狮、麻将、串串等这些国人熟悉的元素,在冰封的上海城甚至还有“兰州拉面”的招牌。

这些让我们欣喜且欣慰的是,这才是咱们自己的科幻大片,不再是好莱坞为迎合中国市场而生加的牛奶了。

当然,现在还不能说《流浪地球》已经可以完全媲美好莱坞科幻大片了,毕竟在这之前中国硬科幻影片的基础几乎是零。

其实在《流浪地球》之前,我们并不是没有科幻电影,也曾有过《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这样的科幻,但制作工艺不可和《流浪地球》同日而语,这一系列电影被叫做儿童科教片。

《长江7号》《捉妖记》还能被观众忆及,因为它们通过软科幻的设定,避开了特效上不可逾越的障碍。

而《西游记》系列、《长城》等电影,已经开始向好莱坞式科幻大片效仿,但它们都巧妙的选择了中国传统魔幻题材,也是有意避开好莱坞式难以逾越的大格局科幻场景。

可以说在《流浪地球》之前,拍科幻电影是我们一直不曾有的文化自信。

应该感谢刘慈欣,感谢郭帆,感谢吴京和《流浪地球》的全体工作人员。

再透露一个《流浪地球》的制作细节:据郭帆透露《流浪地球》电影成本超过3亿元,基本都花在了电影制作上,没有流量明星、没有高片酬,影响力最大的吴京是带资进组的,艺人片酬整体不高。

中国电影终于把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上去了。

最后,衷心地希望《流浪地球》开启的不仅仅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更是中国电影工业制作生产的元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