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牧歌」旧时昌图八景
【昌图牧歌】旧时昌图八景
昌图,系蒙语“常突额尔克”前两个音节的转音,意为“绿色草原”或“水草丰美的地方”。
昌图历史悠久。远在虞、夏、商、周时期、为肃(息)慎属地;秦、汉、晋时期,属辽东郡北境,为抚余鲜卑地;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为契丹所占领;魏、齐属抚余地,曾一度为高句丽所占;唐五代时期,属渤海国,建王都首府于抚余城(今昌图县的四面城);辽代,设五道154州时期,隶属东京昌图八景道,境内,南有肃州(今昌图县的马仲河),北有韩州(今昌图县的八面城),中有龙州后改通州(今昌图县的四面城);金代,设19路时期,属咸平路;元代,实行全域行省制,属行中书省的开原路北境,为蒙古族游牧地;明代,实行军政合一的卫所制,后乌梁海为都指挥掌卫事,自立国号为科尔沁;清代,仍属蒙古族科尔沁游牧地,嘉庆七年(1802年)置“常突额勒克”理事通判,嘉庆十一年(1806年)设昌图厅,光绪三年(1877年)升厅为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为县后,昌图一直为县级建制。
旧时昌图曾有“八景”,如今,这些景致已形消影匿,只有在旧志书中,才能看到由人工所绘的八景之图及相关的文字记载。其“八景”是:王寺归鸦、南桥烟雨、榆岭莺声、金山晴雪、关山落雁、青云石佛、三井蜃楼、通江晚渡。
1、王寺归鸦
旧时有诗云:“天留此鸟本慈祥,逐队归巢趁夕阳,何事也能知择木,依依古刹伴忠王。”
王寺是清代老城镇南郊的文昌庙,俗称喇嘛庙。道光年间,少年僧格林沁曾在庙中寄居读书,后来他成为一代名将,为朝廷屡建大功,死后被封为忠亲王,喇嘛庙就有了王寺之称。该庙地处幽静,肃穆典雅,前后皆有参天古木,葳蕤葱茏。每逢夕阳西下,便有成队乌鸦飞来,或择枝而栖,或争巢而鸣,或穿越于树杈之间,或盘旋于古庙之上,一时间如游子回家,使森森之地平添一团生气。
2、南桥烟雨
旧志有诗赞曰:“绝妙维摩笔一枝,诗中有画画中诗,碧翁偷得维摩笔,画出南桥烟雨时。”
又有诗云:“春城南望隔溪桥,和雨和烟暮复朝。流水几弯知路滑,行人三月帐魂销。杏花红渍新舒压,杨柳青迷旧舞腰。布谷声中蓑笠影,图画一幅倩谁描。”
南桥是指二十世纪初老城镇正南的一座大桥,此桥筑于1914年,桥旁筑有碑亭,桥下一川流水,两岸姹紫嫣红。每当烟雨朦胧之际,恰似一幅天然画卷。
3、榆岭莺声
有诗志曰:“三月榆城岭树青,黄莺圆婉也通灵。唤回塞北春常驻,惊破辽西梦易惊。一曲笙簧随意奏,几人柑酒惯来听。绿茵漠漠枝头满,婉转珠喉尚未停。”
老城镇东南10华里处,有一漫岭,岭上多榆树,故称榆岭。当年岭上树木繁茂,鸟儿多来此聚居。尤当春季,百鸟鸣叫婉转啾啾,而尤以黄莺之声最为动人。因而名曰“榆岭莺声”。
4、金山晴雪
诗曰:“新雪初晴极大观,金山换做玉山看。琼楼风起沙飞白,银海光摇日景丹。天外忽惊空有色,城中顿觉暮增寒。柳条边上迟春信,徒忆梅花思万端。”
金山位于老城镇西15华里处,山有古庙,称大台庙。旧时地旷人稀,雪后四处皆白一望无际。观金山之雪,于雪霁风停,朗日高照之时,有银蛇起舞,堆玉生辉之感。时人观金山晴雪,在老城北郊,背倚古城,眼前原野辽阔,定会引发无限畅想。
5、关山落雁
时有诗曰:“关山超递塞云凉,横写晴空雁几行。万里驰驱依漠北,一生踪迹限衡阳。江湖水浅年沙阔,霜雪寒深驿路长。春去秋来缘底事,风尘仆仆剧奔忙。”
古时,昌图南有一条河曰马仲河,现马仲河镇由此得名。河北岸有山,其双峰环抱如门,虽不高拔峻险,但因距边关很近,故名“关山”。站在山头俯瞰,前面地势开阔,河畔沙滩绵绵,每当春秋两季,便有无数大雁飞来,栖息于沙滩之上,加之有红日朗照,清流舒缓,形成一幅平沙落雁图。
6、青云石佛
有诗曰:“谁向空门证净修,昙云一现等浮沤。佛能会悟终无语,石不通灵也点头。祸福要参因果业,沧桑应替古今愁。我来乞愿慈悲法,遍济欧洲与亚洲。”
青云是指青云寺,在昌北重镇八面城。据旧志载,此寺殿宇巍峨,树木繁茂。寺中有一石佛,风霜剥蚀,古色斑斓。此为一景,是与当地的一段神话有关:当年八面城一带瘟疫连年,百姓饱受疾苦。一天,突然从西边飘来一朵祥云,空中顿溢万道光彩,那云宛若一朵偌大莲花,上面端坐一尊石佛,冉冉在众人头上飘过。人们认为这是苍天有意点化,就在城中修了这座青云寺,雕了一尊石佛。时人皆信仰,香火极盛,瘟疫果然也不再发生。
7、三井蜃楼
有诗记曰:“蜃楼缥缈本奇观,忽漫先生井底栏。是处始知真幻象,此中疑有谪龙蟠。敢凭虚阁嫌天小,莫藉空心语海宽。济世甘泉流泽溥,浮云且做等闲看。”
大四家子镇有个三眼井村,相传村中有一奇井,每当日出之前,井口就会有大团的白雾蒸腾,雾气中常有琼楼玉宇出现。此景虚实已无从可考,但与之相关的一段传说,却是立景之源:三眼井村位于辽河东岸,早年深受水患之苦,人们认为是河里小白龙闹的。有一年,对岸的百姓建起一座白塔,从此水患就少了,也就从那时起,三眼井开始有了蜃楼之景象。村中老人说,三眼井与辽河水脉相通,小白龙在那边被塔镇住,只好寻路从井口冒出来。此景虽幻,其传说却源远流长。
8、通江晚渡
旧人有诗为证:“渡口斜阳唤渡船,喧呶车马绿阳边。片帆低挂明残照,柔掠轻摇荡暮烟。三尺夜添新涨水,几人归趁晚凉天。迷津幸有慈航济,彼岸同登果孰先。”
通江口镇,旧时为昌图水运之重港。辽河与昭苏太河汇合于此,当年水面辽阔,往来船只如梭,红霞挂落白帆,水鸟戏逐碧浪。而晚渡之景,还在于这里是摆渡渡口。每当日暮,往来行人争上渡船,小船在中流荡漾,夕阳在远处隐闪,蓦然回首,一切都在烟波之中。大约于晚清,辽河因连年淤沙,大船就行不通了。逝去的景观,已成为遥远回忆。但昌图八景中,通江晚渡应属最真,最美,最能诱人情思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