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濯水古镇 G65包茂高速旁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重庆黔江濯水古镇景色 图片来源:重庆市黔江区委宣传部
5月10日,“沿着高速看中国”重庆采访组一行沿G65包茂高速前行,车辆行驶经过黔江之后,阿蓬江如玉带般在高速公路旁蜿蜒流淌。G65包茂高速高架桥下,阿蓬江与蒲花河交汇处,濯水古镇的居民已在此繁衍生息千年。
源于唐末,繁盛于明清的濯水古镇民俗风情浓郁,自古以来商贾云集,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是渝东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古镇之一,荣获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韵文化景区”“中国楹联文化古镇”等称号。
2020年12月,重庆黔江濯水古镇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濯水古镇初称“白鹤坝”,元末明初曾是酉阳土司(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辖地,是一个有着千年古韵的土家水乡。重要的商业地理位置使濯水古镇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驿站和商埠。明清时期,濯水古镇商贾云集,盐号、商号、钱庄遍布,是黔江(今重庆市黔江区)和周边地区的集贸中心。
记者采访时,来自江西的徐先生和友人正漫步在濯水古镇,看着眼前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群、吊脚楼、石板街、民俗风情、土家美食……昔日民间贸易的热闹盛景仿佛就在眼前。
“这里不仅有江南水乡的美,还融合了巴文化、土家文化等多种文化,确实值得一游。”徐先生身后,沧浪桥静静地横卧在阿蓬江上,重檐歇顶,形如波浪起伏;桥下,阿蓬江静水深流,一艘白色游艇正飞驶而过,在苍青色的水面划出洁白如银的浪痕,水波荡漾,倒影轻轻飘摇……
重庆市黔江区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导游部副部长李佳说,沧浪桥始建于唐朝,已造福两岸人民1000多年。2013年,沧浪桥古廊桥遭遇大火,濯水古镇人在旧址上建起了这座新廊桥。新廊桥依然取名叫“沧浪”,这座廊桥集廊、塔、亭、阁于一体,横跨濯水古镇内河、阿蓬江和蒲花河,被评为“世界第一风雨廊桥”。
沧浪桥还因桥上镌刻了丰富多彩的楹联,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名桥”。游人行走在高低起伏的沧浪桥上,可以诵读86副楹联,咏古唱今,窥见唐风宋韵和巴渝荆楚文化。
在重庆黔江濯水古镇老街闲逛,许多人会被一座古商号大门上的楹联所吸引:“雕梁画栋,不铆不钉,喻众人不伪不斜不诈;阔门豪宅,大开大合,装天下大人大义大忠。”
与之相对应的是,不远处竖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四个大字:“天理良心”。
“这副楹联和这块石碑,既是古镇商贾的经商、为人、处世之道,也是濯水古镇留给后人的重要精神财富,可以说是濯水古镇的'根’与'魂’。”李佳向游人讲述这楹联和石碑的来历与象征。
濯水古镇所在的重庆黔江自古以来就是川东地区巴人文化、汉文化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节点。清朝乾隆年间,徽商詹信安乘坐一叶扁舟,从古徽州(今安徽、江西一带)逆江而上来到濯水,和他一起到来的还有享誉海内外的徽墨制作技艺。
很快,詹信安便在濯水开店设坊,白手起家,在濯水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徽墨产业链。随着生意风生水起,詹信安与濯水当时最大的工商业主汪子文联手,跨界进入金融业,合办了烟房钱庄。
“这副楹联最早就是悬挂在烟房钱庄的大门上。”李佳介绍,楹联和石碑所书内容,既是詹信安及其后人所坚守的商业准则,也是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濯水人所形成的群体品质。(记者 陈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