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疗愈:来策划一下自己的死亡?
大概在五六年前,在一个心理沙龙上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叫做《遗愿清单》,具体的剧情已经记不清楚,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境是两个男主角后来都死了,有人完成了他们的最后一个心愿:把他们的骨灰带到了一座高高的雪山顶上,他们就那样相互陪伴,俯视大地,那个镜头拍得豪情万丈,可是我看着的感觉却是冰冷,寂寥和孤独。
那当然是我个人投射,即便现在,我也不喜欢太冷的地方,也不喜欢太高的地方,所谓“高处不胜寒”,“高”和“冷”其实都传达出一样的意味,都一样的寂寥和孤独。
假如我死了,我希望怎么处理我的骨灰呢?
以前我觉得把骨灰撒在大海里,随海浪飘到世界各地,这样就好,很浪漫,也很符合自己浪迹天涯的需求。
但是现在我变了,我觉得随着海浪到处漂流太过动荡,激烈,辛苦和劳累,我希望安稳,平和和舒适,于是我想,还是把骨灰埋在一棵树底下好。具体什么样的地理位置现在还未考察好,但是整体的外界环境是安宁的,祥和的,应该是在乡下或者郊外,最好是在一片田野上,有一条安静的河流经过,田野上有牛羊,有炊烟,有农家,树底下有一张椅子,供累了的人们休息,无论是放羊的人还是过路的人,抑或是来看望我的亲朋好友们。
树,可以是一棵小树,我的死亡是它的新生,它是我生命的延续,从我葬下去那一刻开始,我化成一抔黄土,和大地交融混合,作为一份养料,供给它营养,让它茁壮成长,我的灵魂,就附着在它身上。
它的静默就是我的静默。
它的欢笑就是我的欢笑。
它的冥想就是我的冥想。
我和树合为一体:树就是我,我就是树。
假如有人看见这棵树有精灵,那个精灵就是我。
或者,假如是一棵古老的树,那也很好,我就那样滋养它,它给疲惫的人们带去放松,给受伤的人们带去抚慰,它的价值,也是我的价值,它的存在,也是我的存在。
......
然而,在死之前,我还是要做一些什么才能获得死后的安宁,这个也就是传说中的遗愿,那么我的遗愿是什么呢?
假如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我可能会写一个电影剧本,可能不是自己的回忆录,但是是自己的精神结晶。
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小镇,窝在一个简陋但舒适的小屋子里,每天写,累了就去散散步。
死的时候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弄得整整齐齐,穿上最喜欢的衣服,喷上最喜欢的香水,躺在床上,床头放一束鲜花和一些书。桌子上放着写好的电影剧本和我的黑框眼镜,阳光从窗外撒进来,窗台上鸟语花香,屋里弥漫着轻缓的音乐,肖邦,舒伯特,或者民谣。
朋友们来看我的时候不要哭,安安静静地来,安安静静地走,不要打扰了我的安详宁静。
这样的死亡很美。
可以控制自己的死亡,其实也不错。
这个让我想起很多自杀的人,他们精心策划并实施自己的死亡,最后如愿以偿。他们将死亡做成了一场行为艺术,后人的悼念也成了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有意思。
你会怎么策划自己的死亡?
害怕面对死亡的人,甚至连“死”都不敢听不敢提的人,通常会被狭隘的情绪情感所困扰和束缚,难以超脱,也难以获得真正的身心灵的自由。
尝试着去面对死亡,从想象开始,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觉察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