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文”的本义是什么,“化”的本义又是什么?

粱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言:“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文化,由“文”与“化”的组合词,它较早发现于战国末期儒生们编写的《易.贲卦.象传》里: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不论天文、人文,连接了“化”皆变了。固此,文化之本义:以文教化。相对于人本身来说,习得了知识,就能陶冶情操和修养品德等。

文化,由广义和狭义两部分组成,也具有三大特征性:历史性、群体性和影响性。诸如华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于酒文化等等。

既然文化是“文”和“化”连用而成,那“文”与“化”之本义又如何?

文,本义:花纹、纹理。《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叉”,但在《易?系辞下》文里是这样陈述的“物相杂,故曰文。”

由此观之,“文”通“纹”,它是天地信息产生的现象、轨迹和纹路,揭示了阴阳之气在事物中的运行状态和原理。文,也是远古时代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图画性符号,即象形字。

化,本义:改易、生成、造化。化,这个字源自于商代的甲骨文中。古时候,此字形是由一个人头朝上和一个人头朝下组成的。

化,在现代汉语里表示转变为某种性质和状态,或者是将某种事物以普遍推广,作后缀用。这样一来,确切到“化”之含义就是变化了,恰如《黄帝内经.素问》曰“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总之,“文”与“化”连用成“文化”。既是运用文字知识能力的展示,又能聚集成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从而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纽带!

(图片来源网络,违规即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