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路1195号理工大学
复兴中路1195号理工大学,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中法联合办校的校舍和设备,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解放后,学校几经易名和发展,先后有“华东工业部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上海第一机器制造工业学校”、“上海动力机器制造学校”、“上海动力机械专科学校”、“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机器制造学校”、“上海机器制造学校”。1983年,改办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93年6月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5月,与华东工业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成为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
复兴中路1195号的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矗立着一些历经百年风雨、具有普鲁士建筑风格的建筑。1908年,同济德文医学堂新址校舍开始动工兴建,前后长达8年的时间。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建造这所学校得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御准。
1998年4月,中法国立工学院校友会向上海市地质资源管理局递交《建议将复兴中路1195号有关建筑列为上海市保护建筑事》报告,申请对复兴中路1195号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内稀有德式百年建筑群予以保护。经有关部门核实,批准了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1999年6月22日,上海市地质资源管理局立“市级建筑保护单位”铭牌于校门口外墙上;1999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又立“优秀历史建筑”铭牌于校门口外墙上。
1909年,德文科讲堂、钟楼、第一宿舍楼(后称西楼)建成;1910年,基础理论课教学楼和语言学校教舍竣工;1911年,医预科讲堂、第二宿舍(即现在沿陕西南路的东楼)落成;1912年到1914年,风雨操室与运动场、工厂、机电楼、工人住屋(位于陕西南路414号门旁边,故后来称“414”楼,于1984年拆除新建学校招待所)、教学楼以及第三宿舍楼相继建成。1914年6月2日,工科讲堂(教学楼)开始启用。1915年,承中国绅商名人,尤其是贝润生、周宗良、邱谓卿等三位的慷慨捐助,校方开始建造最大的、可容纳200名学生的第四宿舍楼。1917年初,四号宿舍楼完工。至此,学堂整个建设工程宣告完成。
当年上海的《申报》有一篇关于这些建筑的报道:
步入校园,首先看到的是工学堂雄伟的教学大楼,在教学楼对面是机电楼,楼内设有各种实验室、电机房、学徒实习车间、铸造车间、锻工场和木工房。走过位于校门两侧的教学楼与机电楼,便是设有教师阅览室的德文科和两座在同济德文医学堂创办初期盖的学生宿舍。在整个建筑群的中间是一幢造型典雅的建筑,其两边分别写着“生理学”、“解剖学”的字样。在这约3万平方米的校区南端,坐落着宽敞的健身房和在所有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新宿舍楼,这幢宿舍楼可容纳200名学生。新造的楼房均为砖块砌筑的清水墙面,其周围是绿色的草坪。
-
(2015-03-20 19:15:10)
-
(2015-03-19 16:42:58)
-
(2015-03-18 16:08:54)
-
(2015-03-17 15:39:49)
-
(2015-03-16 15:11:19)
-
(2015-03-15 16:34:02)
-
(2013-05-03 19:38:22)
-
(2013-05-02 19:05:29)
-
(2013-05-01 22:40:55)
-
(2013-04-30 2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