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收获 | 李玲玲:我打开了一个魔法世界

李玲玲 李辛的空间 昨天

今天我们刊载一篇校友的来信,她叫李玲玲,是网络「中医临证课」和「经典本草研习」的同学,她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她说学习中医像进入了一个魔法世界。她的经验非常值得入门中医学习的同学们借鉴。

感谢玲玲同学的来信,祝你在中医学习的路上收获更多。
我是李玲玲,87年的水瓶座,坐标南阳。「中医临证课」我上了三次,最近刚完成二年级「经典本草研习」的学习。

我的本专业是环境工程,在工程技术设计行业工作,算是一名中医爱好者。我喜欢阅读,读得比较多的是中医类的书籍,对草本植物我也一直颇有兴趣,我还有几年循经推拿和穴位按压的外治法经验。

2019年,我看到了李辛老师的《儿童健康讲记》。拿到书,翻开第一节“生病是正常的”,这简单几个字安抚了我多年的焦虑,厘清了我深久的疑惑。我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常常不由地停下来,让自己沉浸一会儿,我还记得那种感受:幸好已遇见,并想让每个妈妈都看看这本书。
接着我又读了李辛老师的《经典中医启蒙》,读完后我就期待着能像书中所讲的,深入学习并实践中医。所以去年看到有李辛老师的「中医临证课」,我就报名了。
进入课程后,我被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持续推动,被学长学姐的经历和态度鼓舞。我还记得有一位分享过的同学,有着跟我一样的愿望:在自己家里打造一个温暖的疗愈环境,各种工具随心来用,让每一位来访者得到身心的疗愈。

有了这个愿望,我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临证课的学习和实践中,希望最大程度地吸收我需要的养分。现在我已经从临证班和本草班毕业,回顾自己这一段学习经历,我想用文字为自己做一次总结。

运动和劳作——强壮身体
开课前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养成运动习惯,我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运动来。除了之前的正常劳动量,户内外活动如散步瑜伽,我还将八段锦和站桩列入了早晚的必修课,将静坐也融入到每天的日常中。

形成了运动和劳动的习惯之后,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我感觉是,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了。我开始相信我的身体是有力量的,心里也开始认为我是好样的。

▲这条就是我散步跑步的路

我有几年校排球队队员的经历,那是我对运动产生热爱的开始。我还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练习瑜伽,至今没有间断。
在参加课程之前,我已经有几年的山居生活了,因此有固定时间段的劳作,需要种菜种花种粮食。赤脚在松软的土地中除草翻地,在晨风晚霞中播种或者拔草,在骄阳下收获作物……劳作中会有美好的享受,任谁用心体会到了,都会深信不疑。
有一次我在田野里劳作,路边上经过一对母子,孩子声音稚嫩,好奇地问妈妈:“他们在做什么?”妈妈说:“他们在干活。你看多辛苦,你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就跟他们一样……”
我停下来,对他们母子笑笑,摇头无语。
如果把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本领当作受苦,那未来的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让此生不会觉得辛苦呢?

所有我需要的,我都欣然愿意用自己的双手来完成。我不想像父辈们那样,在这天地间借着一股辛苦怨恨的力量去顽强对抗生命的旅程,尽管以前我也是。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运动和劳作给了我身体无穷的力量。

▲我日常的田间拔草

课程中,运动给我带来的变化最显著:深蹲,从一组5个腿发抖到现在能一组做50个,做完神清气爽;跳绳,从一次30个就腿发沉,到一次500个不停不喘;八段锦从只会“依葫芦画瓢”,到现在能体会到气息的流动和力量的收放;站桩,从老师说的“傻站”,到感受到身体变饱满;静坐,从“坐不住”到能平静地坐2个小时……
从此,我卸去了心中的层层盔甲,未来无论如何,我将温柔地回报这世界。

预习和复习——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预习对我来说,是对课程有所期待的开始。期待本身就是一件很宝贵的东西。
规定的阅读材料、辅助内容,还有老师推荐的书籍资料,我都会仔细阅读。案例分析的课前预习尤其重要,它会让我找到自己对案主“最直接的感受”,同时形成独立的判断。等到上课听老师讲解的时候,我就可以针对自己的疑问点进行确认、整理和总结。
我复习的重点内容,是大纲框架部分以及案例分析。
▲穿过小镇的河流
临证课最吸引我的是,它为我构建了清晰的框架。让我在面对病案时,不再像以前那样用点对点的思路,被各种辨证方法缠绕,弄得晕头转向。
学习临证课以前,我通常用的是“什么药治什么病”“什么病是什么地方的问题”的思维模式,可是面对病因不相同病症却雷同,或者病因相同病症不同的情况,我的逻辑就像是揉乱了的毛线团。

现在我知道了,最重要的是判断大方向:开还是阖?阴还是阳?然后找证据链确认。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老师一直强调的“感受力”的重要性。现在我终于能用临证思维,慢慢捋顺那杂乱的“毛线团”了。

听课——享受学习时光

每堂课上的音乐都是两位老师精心挑选的,音乐帮我打开了感受,我从来没有想过,学习可以这样轻松又真切。以至于我想,如果上学的时候我是用这样享受和主动的态度来学习,那会成为怎样不可思议的样子呢?

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安排好家务和工作,跟家人说“我现在要听课啦”,然后进入安静的、充满期待的学习状态。

▲我很享受的听课时光
我会把听课的时间单独留出来,而不是做其他的事情时顺便听课。自从毕业参加工作到成家结婚生子,我几乎没有完全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来为自己做点事情,这是我期望已久的事。临证课让我这个愿望达成了,我很享受每次的听课时光。
课上案例分析的案主,全都来自于每一期的同学。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和经历的同学们,为了给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好的出口,在同一条路上结伴前行,这个学习的能量场,就足够在各个领域启发我们的生命。

笔记——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我喜欢把枯燥的事情变着法子“玩起来”,写笔记就是我的方法之一。

我写过一段时间的疑问和要点整理笔记,这让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梳理的过程也是我自问自答的内化过程。

▲我的尝药笔记:桂家族

到了尝药的阶段,课程就有更多好玩的地方了。可以画各种药势图,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药材来尝,许多未知的、惊奇的、欣喜的东西逐渐呈现出来。
打卡——送给自己的连环画册

重新翻看打卡记录,我似乎又回到了在临证课中运动,听课,尝药,写作业的时候。我用打卡的方式记录了这些时刻,这些画面和文字又成为了滋养我的力量。

▲五彩斑斓的汤药

我记录得最多也是最有感触的是尝药。如实记录下尝药后的身体变化,我体会到了老师说的“药与不同个体的合化作用”,这时候就知道“什么药治什么病”的思路真是弱爆了。
我现在的学习,再也不是直线型的了,而是“全方位散射式”,一点同时到达N点,就像一粒烟花燃爆的瞬间,美的感受不过如此!
打开感受——临证课的魔法世界
临证课帮我打开了感受,就像是进入了一个魔法世界。
我能感受到风雨前温度和湿度的细微变化,我能感受到入眼的一朵花,落下的一片叶子,还有树枝间跳过的松鼠,头顶飞过的鸟儿……这个世界一下子丰富了起来。

我知道了音乐是药,有它们的四气五味,语言也是药,有它们的温凉厚薄;我见识了,如何用画画的思路来开一个优美的方子,如何用开方子的思路做出色的家常菜;我体会到,每一味药就如同一个独一无二朋友,而不同的朋友又如同我需要的不同的药。

▲我常静坐的小河

当我的身心越来越放松,我开始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我跟周围人的关系更和谐了。我还获得了一项魔法技能,那就是看看对方的舌头和手掌,就可以大概了解TA吃喝拉撒睡的状态了。

按摩——写给身体的情书

上临证课之前,我有跟着推拿课老师给植物人患者和重症偏瘫患者做理疗的经历。他们的患侧肢体摸着是松软的,循经推拿的时候能感觉到重重阻力野蛮地挡在指下要经过的地方,这样的肉体是沉睡的。
我还接触过一些有疼痛问题的患者的身体。他们的皮脂下层,在肌肉筋骨的交接处有许多结节瘀块,这些瘀块在正常情况下不显现,只有循经推拿的时候能被清晰感受到,如米如豆如蛋,大小不一。那些藏在身体里的结节,就这样经常被人忽视,直到最后身体发出怒吼和抗争,带来疼痛……
▲小生命
我曾一直认为,所有治疗时产生的疼痛是理所当然的。直到临证课外治法的学习阶段,前林老师一直强调“柔和才能深入”,我又在自己身上如此试过和体会过,才推翻了我的旧观念。
最近我接触到一例主诉肩背腰疼痛和胸口憋胀的65岁女性病患,她性子急,操心多,很能干,家务农活包揽,有机会还外出务工。我给她做了非常缓和的推拿,看到她终于安静下来,呼吸均匀,我知道她这一刻享受到了舒缓的感觉。后来她对我说,她的疼痛和憋胀感缓解多了。
温柔的按摩,像是一笔一划地给身体写情书,融化麻木和遗忘,唤醒生命的流动和喜悦。我自己的实践经历让我开始相信,身体和心需要的爱,温柔的按摩可以给

艾灸——身心的疗愈

我第一次给自己艾灸,用是自己做的艾条,艾叶是婆婆收存了15年陈艾。制作过程并不复杂:摘下叶子,拣去杂质,手工揉搓,然后筛去灰尘,装盒,用手工卷制工具卷制成条。做艾条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气血也充盈起来,双手红润温热。
▲制作艾条
我给自己灸的第一个穴位是关元。当时是例假第一天,感觉小腹凉,隐痛。我半躺着开始灸,半睡半醒间,感觉艾条的热的涟漪从小腹中心,像水波一样,一圈又一圈地荡开,特别舒服。
后来我还给小朋友灸好了咳嗽和鼻炎,给老人灸去了老寒腿的凉,给青壮年灸去了肩背疼。
我的选穴方式是用思维加感受结合,感受为主。老师说,放松下来后,我们就能感觉到身体什么地方需要灸,什么地方不需要。
最近我给一位中年女性灸神道灵台至阳区域时,在安静舒适的氛围中,我明显感觉到一股伤心的力量瞬间向我袭来,引起我的面部、手臂皮肤一阵阵凉意,心中也莫名地升起悲伤。后来她跟我敞开心中的郁结,原来她隐藏了一股深深的悲愤与无奈多年,她流泪说,她一直假装让自己看上去很好。尽管当时我笼罩在难过的共情中,但这个过程和体验仍是美好、坦然、真实的,我非常感激。
开方和扎针——有趣的探索
临证课下半学期的学习内容是本草和外治。方剂学习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我学得很受挫。后来我慢慢能看懂一些同学开出的方子了,老师认为的好方子我也能看懂好在哪里了。
直到我报了本草课,才正式尝试自己开方子。现在我越来越多体会到老师点评方剂时说的“医者,意也”。开方子也是一种表达,是一种心意的传递。
我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开始尝试给自己扎针的。第一次扎右手合谷,仅破皮的时候有稍纵即逝的刺痛感,扎进去后感觉两厘米深的针如行走在云朵中一样,很奇妙。然后扎左手合谷,莫名紧张,扎不进去,双手指头手心都能感觉到有一层细细密密的汗冒出来,突然觉得,不对啊,我这三年用“三指捏”手法拔了那么多地里的草,功夫不应该白练了才对啊?!

然后我试着放松,深呼吸,很快就做到了。留针几分钟后拔针,拔针的时候我感觉到有一股力量裹住抱住皮下的针,我想强行起针,瞬间引起放射性疼痛,下到食指尖上延手臂外侧到胸部,酸爽至极!然后又是一紧张:不会拔不出来了吧!忐忑不安的喘息之际,突然发现抱紧的那股气流溜走了,出针就特别轻松!真是即囧又奇的摸索过程。这之后我就明白了如何专注放松地进针。

▲楼顶看山

第二次是我给自己的双太溪扎针。这次体验让我开始知道如何去感受皮下的空间,如何温柔地进针,并开始相信小龙老师说的“不疼的扎针”我也许有一天也能做到。
后来我越来越多地给自己和家人扎针。最近两个月我有机会分别给老人、壮年和小朋友扎针。身体偏实证的人,扎某些穴位针下会有细小的硬物颗粒或细丝感,身体虚或者流通性好的人,我感觉皮下是虚空感。
我感觉,扎针能让我能专注一处,然后静心地等待和接纳此刻,与天地接通,处在非常清醒的状态。

这条学习之路还有很长很长,我会一直走下去。走下去,是为了回报这世界,更是为了认识最深处的自己。

from 李玲玲

2021年8月11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