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安这个小山村的乡愁引发的思考
从福安这个小山村的乡愁引发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城镇的发展迎来了大量的用工需求,山村小农经济的收入,再也无法赶上在城镇打工的效益。比如山上传统的梯田,壁高田埂多,投入的工值和成本,已经永远大于产出的价值;又如单一的林竹生产,从种植到砍伐出售,如果没有方便的交通,光靠人力肩扛,更是无法让山区群众养家糊口。于是,世纪之交以来,山区青壮年纷纷离开祖先的生养之所,携妻带小,离家前往附近城镇打工,同时也为子女谋求一所好点的学校上学,望子成龙。这就是多年来人口逐步城镇化的基本过程。
伴随着一些小山村不断地离我们远去,有的小山村现在仅剩下一些老弱病残者在坚守,但这并不意味着离开的人们都已抛弃农耕的祖业永远在外发展了。特别是那些没有一技之长、习惯了山村耕作和生活的年长者,他们在故土有田地、有茶叶和山林等经济产业,他们是走不出很远的。他们一边在附近乡镇所在地打工赚外快,一边依然往返于山村管理着他们的祖业。他们说,现在都有方便的交通工具,累的不是疲于奔波,而是交通路况亟待改善。否则山村产出的茶叶、蔬菜、林木等,无法及时顺利运出,制约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和发展,这是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乡愁!
目前各地乡镇的大部分山村,在政府的帮扶下,通往外界的道路基本浇灌了水泥路面,实现了车辆贯通,但还有空白点。笔者昨天上午走访的甘棠镇过洋村猴池自然村,就是个典型的实例。
猴池自然村位于过洋主村后约4公里:
据该自然村村民刘嫩贤介绍,该村原来在册常住40多户,人口约300人,基本姓刘。刘姓先祖于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从龙岩永定到此开基,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村民经济收入以500多亩茶叶为主,辅以几百亩的林木、毛竹、生姜、花生等。历经人口城镇化过程,村里有些旧房已倒塌,目前尚存可住房屋9座,从未离开的有2人(其中刘成乐是五保户,患有严重腰椎盘突出症,另有单身户刘应弟1人),其余人口,平时多在附近的甘棠镇区打工,茶叶生产等农忙季节,他们常往返于镇区和村里,或在村里小住几天。2000年前后,该自然村全体村民出工投劳,自辟了一条约4公里通往主村的简易公路路坯。由于村小人口不多,集资自建能力有限,政府至今也未资助,致该段简易路面经雨冲刷,至今无法通车。村里产出的茶叶、林竹等一切农副物资,都靠人扛肩挑,严重制约了村里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多年来摆在猴池自然村全体群众眼前的难题和乡愁,他们每天都在期待着上级政府能为猴池自然村约4公里的“生存之路”扶持一把,让全体群众的乡愁远离!
笔者昨天专程前往猴池自然村的见闻:
甘棠镇过洋行政村口:
过洋行政村通往猴池自然村路段:
猴池自然村村口:
猴池自然村村貌:
猴池自然村村中泉水井:
猴池自然村供电正常:
走访猴池自然村13号五保户刘成乐:
猴池自然村昨天上午在村部分群众:
猴池自然村刘氏族谱:
猴池自然村苏区“五老”干部证书:
猴池自然村革命者遗物:
猴池自然村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养蜜蜂:
猴池自然村群众屋边种植的生姜:
猴池自然村元帅宫:
猴池自然村边的“原始森林”:
猴池自然村后的大片毛竹林:
猴池自然村边的大面积茶园:
猴池自然村东面,可眺望甘棠镇区:
猴池自然村西面,可俯瞰沈海高速复线:
猴池自然村通外公路期盼资助
希望这条“生存之路”早日通车
详情敬请联系该自然村刘嫩贤
(联系电话:139 5941 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