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赤溪社洋村至福安甘棠可洋村道路求解 (含填洋、宣洋、斑竹、社洋等沿途山景)
蕉城赤溪社洋村至福安甘棠可洋村道路求解
(含填洋、宣洋、斑竹、社洋等沿途山景)
昨日清晨,从福安甘棠向西出发,在湄洋岭岔头离开104国道,改向西北进入“北溪峡谷”的崖壁小路,沿蕉城与福安交界处赤溪镇境内的填洋、宣洋、利洋一线,第一次途经斑竹、社洋等村,从福安甘棠镇的山岭线返回,领略了沿途初冬的气候和晨景,别有一番感受:
自从沈海高速复线通车后,现在的104国道虽然路况很好,但车流量很少,已显得非常冷清。初冬的清晨有点寒意,离开湄洋岭岔头的国道,进入通往赤溪镇的“北溪峡谷”崖壁水泥小道,下车观光,迎得飕飕吹来的山风,顿觉如入三九严冬,寒气逼人:
早起的太阳晒不到这峡谷里,当大地阳光普照,在这里看太阳,只是刚露个头。从山顶处升起的太阳,仿佛伴随着佛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伴随着灿烂的阳光,一路顺着崖壁公路继续北上,天苍苍,野茫茫,一片峡谷好风光:
顿时心想,这“北溪峡谷”就在104国道边,自然景观美丽,生态环境良好,如果开发旅游项目,前景一定看好。
转过一道弯,驻车远望,峡谷对面就是虎头山。那“三虎并行爬山”的景象,真的挺直观,虎头上有鼻、有眼、有嘴巴,三个虎背平行呈现上跃的姿势,栩栩如生,清晰可见:
晴空蔚蓝万里无云,阳光斜照着起伏的群山,偶尔的枫红,点缀着这里的山梁,自然产生一道亮丽的景观:
那远处的瀑布,发出轰鸣般的声响,拉近细看,的确也是一处难得的风光:
离开“北溪峡谷”继续前行,经填洋、宣洋、利洋等村,突然觉得好多小山村怎么都称“洋”?是否群众在这山清水秀的山上都安居乐业、洋洋得意?只有那隐蔽在森林中的小瀑布,如数珍珠般地在记录过往,流淌着回忆:
行至山顶,遇见一个十字路口,前行赤溪,左至龟山,右往社洋。由于笔者从未去过社洋,决定今天第一次从此前往社洋村,绕道可洋村返回:
哇,这里一段通往斑竹村的山顶公路是新修的,宽敞明亮。可是,又发现制作路标的部门乱来了,怎么可以随便将“斑竹”写成“班竹”呢:
路标,是道路上给行人指示准确方向的重要标识,这已不是第一次碰见路标制作上的错误了。希望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认真点,这种低级的错误尽早更正,不再出现!
斑竹村是蕉城区赤溪镇的纯畲族村落,年轻人都已外出做事,村里遇见的几个都是留守的老年人。这里民风古朴,房前屋后,栽菜种豆。村里正在规划建设一排整齐的民居,让大家过得更好:
离开斑竹村,前往社洋村,途中道路明显是窄小的旧路,又是一路不同的山顶风光:
来到社洋村,这是蕉城与福安交界处赤溪境内一个较大的村子,因为这里远离镇区,警方为了与群众联系方便,赤溪公安派出所在此还设立了一个执勤点。社洋村由于海拔较高,有点小高原气候,山清水秀,环境宜居。现在这里正在进行美化村貌建设,村中民俗设施较多:
历史上社洋村群众与福安甘棠方面联系密切,操福安口音者颇多,并常通过就近连接甘棠可洋村的山路,来往于福安甘棠和赛岐。近年来,群众还将其连接可洋村约三公里的山路拓宽,挖出了路坯,计划浇灌水泥路面,以方便社洋村群众通过甘棠山岭线近路往返于甘棠、赛岐和福安。但据社洋村群众反映,这条利民之路,相关部门现在不让建,其挖出的路坯上,还被种上了小树。但看沿途实情,这些小树是种植在路坯两边的。社洋村群众所说是否真实?笔者欲求解原因,并希望该段利民之路能够重新续建完成,造福社洋村民:
建桥修路德无量,远功近利美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