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篇  辽宋高梁河战役

X
1
  高梁河战役是公元979年(辽乾亨元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辽与宋发生的一次大战。是年五月,宋军破太原,刘继元降,北汉亡。宋太宗还师至镇州,未及休整,即强令转兵东进,企图乘势一举夺占幽州(今北京)。但是破太原尚未赏三军,诸军兵将多不愿行,只是无人敢说。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赞成乘胜北征,“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赵光义听此言遂了他的意,很高兴,当即下令枢密使曹彬调发各地屯兵。当时宋军诸将大多数比赵光义冷静得多,他们以大军云集、粮储不及为请。赵光义却下诏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限期转运至镇州北面行营以备供应。当时扈从六军没有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结,赵光义大怒,要按军法处置,被臣下谏阻。


2 高梁河战役图。
 自后晋割燕云十六州予辽后,幽州即为辽的军事重镇。而当时的辽对燕地的防守其实早有部署,三月,韩侼、耶律善布、耶律沙等救援北汉时,辽庭已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又译“希达”)、乙室(伊实)王撒合(萨哈)、统军使萧讨古等戍守幽州。辽在幽州经常屯驻的汉兵,有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军,共约一万八千余骑;又有其所属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值舍利一千九百五十。若契丹大举南侵,则一般调集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诸路兵,兵力可达二十余万。

(0)

相关推荐

  • 迷雾重重的高梁河之战,你有没有想过,赵光义也许并非辽人所伤

    北宋是一个让人唏嘘的朝代,它本有希望超越汉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伟大的朝代,却因为燕云十六州的缺失,导致这一切只能是镜花水月. 燕云十六州不仅仅有长城这个农耕民族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生死线,更有一 ...

  • 有趣的历史小知识!(34)从游戏中寻找那...

    有趣的历史小知识!(34) 从游戏中寻找那些有意思的历史小知识 高梁河车神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后,继续朝着其兄长赵匡胤未完成的事业前进.公元979年,刚刚消灭北汉的赵光义亲率军队,准备北伐辽朝,准备一 ...

  • 高梁河之战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收复幽州(今北京城西南,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作战. 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初,宋灭北汉后,为收复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 ...

  • 第八百九十七篇  辽宋满城之战

    X图1 辽代略图. 高梁河战后,辽景宗为报燕京被围之恨,与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公元979年)九月,以其南京留守燕王韩匡嗣(韩知古之子,韩德让之父)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与耶律休哥.耶律 ...

  • 第八百七十七篇  辽孝武惠文帝太宗耶律德光

    X 图1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孝武惠文帝太宗皇帝耶律德光,谥号嗣圣帝.武帝,字德谨,小字尧骨(一作耀庄济),初名耀屈之,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耶律弥里人(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 ...

  • 第八百九十九篇  辽宋瓦桥关诸战

    X 图1 图2 图3 瓦桥关之战是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辽爆发的一次大战.是年十月,辽景宗耶律贤以满城(今河北满城北).雁门(今山西代县)两次攻宋受挫,遂亲征攻宋. 公元980年十 ...

  • 第八百三十七篇  “红山”见证华夏文明一万年

    专家刘景玉:"红山"见证华夏文明一万年 稿件来源:北京日报2007-8-3 X 图1 图2 在古玉文化的传承上,红山文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玉器文化的鼻祖,它因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 ...

  • 第八百五十七篇  辽朝世系表(一)

    耶律捺钵--契丹(辽)(西辽.东丹.大奚.东辽) X 图1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前契丹[大贺氏,后改李氏](618--730) 咄罗:618-628 摩会:628-648 窟哥:648-653 阿不固 ...

  • 第八百六十七篇  辽代东丹国诸王

    X图1 辽国地图北方部分. 辽太祖天显元年(926年)2月丙午,改渤海国为东丹,改忽汗城为"天福",册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以主之,乃赐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称制.至辽圣宗" ...

  • 第九百零三篇    辽宋第二次幽州之战

    X 图1幽州之战图. 图2辽代牛皮画. 幽州之战是北宋与辽国争夺幽州的大战.宋军在高梁河战役及瓦桥关之役失败后,积极备战,以图再取幽州(今北京).宋雍熙三年(契丹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乘辽圣宗年 ...

  • 第九百零六篇    辽宋澶渊之盟

    X 图1澶渊之盟. 图2澶渊之盟. 图3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

  • 第九百三十七篇  辽国的气候

    X 图1辽代白瓷花口盘. 图 B>2 辽墓壁画. 根据我国现代著名气象学和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的研究,近五千年来,中国历史气候经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其中,第三个温暖期大约始于公元6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