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林肯的幽默与恻隐之心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分享 郁土

李红星  摄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担任总统的阿伯拉罕·林肯(任期:1861~1865)无疑是伟大的。但近日读陈宝琪、李健编译的《美国总统轶事》(“五角丛书”第三辑),始知这位了不起的总统,就还是一位生性幽默、爱开玩笑、敢于自嘲的人。

林肯自知容貌不扬,然而他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有时还自我嘲弄。

一天,他在依利诺斯州布罗明顿召开的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

为了说明他这次会议最好不出席的理由,他顺便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了。”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幅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的嘛!’”

大家为他的谦逊和幽默皆哑然失笑。(《阿伯拉罕·林肯总统轶事》)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我是放在床头柜上,供临睡时消遣的。读这则时已近晚上十点半,正是昏昏欲睡之际,但读了它,我就像是饮了杯咖啡或浓茶,大脑刹那间清醒过来,久久不能入睡矣。工作三十年,换过四家单位,我经历过的领导颇有几位,再加上亲朋好友所讲述的,大部分领导,在他当领导之前,可能仅仅是名专才,而当他一旦坐上这个宝座,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通才,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会也参加,那个会也到场,面对下面的专业人士,不但毫无惧色,反而侃侃而谈,就像是个大学教授,在对一群小学生上课一般。面对内行,他这名外行讲得简直比内行还内行,又是批评,又是表扬;又是指出问题,又是发表指示,直让这些内行佩服得五体投地,愈加仰视不已了。这样的会议参加得多了,就觉这一切十分正常,领导就理应如此嘛,否则,他怎么配得上这个宝座呢?

今日读林肯总统的这则轶事方恍然大悟,贵为美国总统的他,尚且也有不懂之事,不便出席的会议。原来如此。不是编辑,所以虽身为总统,出席这样一个报纸编辑大会也是不合适的,更遑论在其上发言了。假如以此来衡量的话,则从前我所经历的大会,又有几个领导是适合参加的呢?

作为一个人,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态度无疑是明智的,可许多人一旦登上领导的宝座,就将此一原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恐怕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此一宝座太富魔力之缘故。当然,我们也有能够抗拒这种魔力的领导。妻子生前作中学教师,换过两所学校,经历过的校领导也有五六位吧,而她念念不忘的是刚参加工作时,山西师大实验中学的李校长,他在高三动员会上对老师们说:“大家在教学上都是行家里手,我是名外行,所以怎么抓学生我就不多说了,你们在前面只管放手干,我在后面给咱们把后勤抓好就是了。”就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却点燃了老师们心中的热情,大家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高考成绩当然也没的说了。后来的那些校长中,不乏能说会道者,但再多再漂亮的话,顶不上李校长这一句话。为什么?因为他讲了大实话。

林肯也是。

二O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上午

李红星  摄

补:

今晨大冷,卧床读罗伯特·索罗门所著《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八章《道德和好的生活》,其中有这么一段:

有一个关于林肯的著名故事有助于说明这一论题。正当林肯与一个朋友为心理利己主义的观点而争得不可开交时,他的马车经过一个泥流,那里有一头母猪因它的小猪崽们即将被淹死而大声嗥叫。林肯停下马车救出了小猪崽,然后继续赶路。他的朋友问他,这难道不显然是一个利他主义的例子吗,林肯回答说:“为什么,这恰恰是自私的需要啊。如果我不顾母猪对于猪崽的担心扬长而去,我的心里整日都不会得到安宁。我这样做是为了获得心灵的安宁,你难道没看出来吗?”

作者引述此例是为了论述道德哲学问题。而我却从中看到了其他的意味。盖由上述趣闻逸事可知,林肯不仅是位伟大的美国总统,而且长相丑陋,富幽默感,拥有朋友且与之争论哲学问题。而非与别人处于平等之地位,是不可能富幽默感,也不可能拥有朋友并与之争论的。古代的皇帝是没有朋友的(亲兄弟也不行),不会也不可能与别人发生争执或讨论哲学问题,他是只会下达圣旨,下面的人只有下跪“臣接旨”的份!

林肯显然不是皇帝,亦非我们心目中的伟大领袖!他仅仅是美国人民投票选出的总统,是一位与你我同样的普通人。他不拥有伟大思想,不会发出最高指示。他首先是一个人,与你我一样,要吃喝拉撒、有血有肉有缺点的人。而是人就会有缺点。一个浑身上下无丝毫缺点、被吹上天的伟 大导师、领 袖、统 帅、舵 手,要民众去拥护、爱戴、崇仰者,他要么是神,要么是掩饰了巨大缺陷之人,这样的伪神所带给人类的灾祸难道还少吗?

二O一八年元月廿九日上午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

“杰出校友”=“官*员校友”?

丁文江写《假如我是蒋口介石》

郁土:我们的想象力哪儿去了

郁土:“火坑”里的老师

“语文课扼杀了我阅读严肃作品的兴趣”

郁土:大诗人泰戈尔的教育实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