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能随意扩充边界

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庭只起辅助作用;新世纪开始,受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影响,城市学校开始强化家长的责任,重视家委会建设,要求家长在孩子作业上签字。201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后,重视家庭教育的氛围迅被速拉升起来。

重视家庭教育是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重视的浪潮中,出现了大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校长、等于200个老师》这类著作,过分夸大家庭教育的作用。高校毕业生联合创建的“家教微课”也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没有任何家庭教育经验的学生也瞄准了这个“大蛋糕”,把家庭教育推上了商业竞争的风口浪尖。有些学校把部分学校管理的责任推给家长,教师把部分教学责任推给家长,在被重视的巨浪面前,家长被打得头晕眼花。

长期以来,由于家庭教育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操作规范,被所谓的专家任意发挥、各说各话。有些著作标新立异、博人眼球,理念花样翻新,语不惊人死不休,学校缺乏正确的认知,搞得家校职责界限模糊不清,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混乱。

重视家庭教育并不是减轻学校教育的责任,也不是把学校教育的部分职责分割给家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有明确分工的,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行为,重点在习惯和做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在学习和做事;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锻炼学生的合作和实践能力,重点在实习和公益。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学校教育是主体性教育,社会教育则是人文性教育。

学校试图通过家委会来分担学校的难题,试图把家长变成学校的志愿者、老师的助教,这些做法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目前,能够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的家长比例并不高,总体来看,城市好于农村,年轻人好于年龄偏大的,重点学校好于一般学校,因此,家庭教育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有序推进。

我国有句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七岁之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时期,若是上了小学再弥补,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开展家庭教育,家长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把该做的事做好。但就现实来看,不少家长自身的人生理念尚且有漏洞,在教育的过程中自然把握不好尺度。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可在大学增设家庭教育必修课程,从高等教育开始普及家庭教育基础知识,这是既易操作又能保证效果的措施。

(作者阚兆成,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