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事67:宴罢新太守,亲自指挥捕蝗,对新法大为不满
时值1074年的中秋节,杨绘正式到任杭州。十七日,天竺山有人送来桂花,苏轼借花献佛分赠杨绘,并赋诗一首。
太守初来乍到,作为副手的苏轼自然免不了为他接风洗尘。席上觥筹交错,名妓作陪,自是畅快非凡。感性的苏轼又忍不住大发感慨,填了一首词:
《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放下酒杯,杭州的公务已是迫在眉睫,赈灾的事情刚刚结束,蝗灾又接踵而至。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一旦处理不好,很有可能造成再一次的饥荒。
杨素刚到任,属下都没认清,总不能让他立即奔赴前线吧,副手苏轼只好亲上火线,指挥捕蝗大计。他接连走访临安、於潜二县,协调组织灭蝗。
目睹民众的窘迫与慌乱,苏轼又一次燃起了对新法的不满。他认为,青苗法的实施是与民争利,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完成指标强行摊派,在蝗灾之际对农民是趁火打劫。
但是,青苗法已经成为国家法令,自己身为地方官员,不仅不能革除弊病,就连公开批评都会招致灾祸,他只好在诗里和弟弟苏辙大吐苦水: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余。
此诗首联是描写蝗灾的严重情况,像烟雾一样铺天盖地,比秋雨还迅猛、密集。颔联是苏轼痛斥不法官吏隐瞒灾情,也是他的讥讽,既然新法一切皆好,那这蝗灾是我招来的咯。
颈联通过两个典故诉说捕蝗的艰苦,愈加的思念亲人和弟弟。最后是苏轼的自嘲,虽然满腔义愤、欲诉无门,但还是要尽心尽责的做好蝗灾善后事宜。
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诗,却在无意中成为讥评新法的证据,也是乌台诗案的伏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