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从哪里来?(之二) ——帝國崛起的秘密

导读:虽然,大憲章被后人看得至高无上,但其实,它哪儿有那么神?事后想赖账的國王可不在少数。
所以,整个中世纪,英國宫廷所上演的,就是國王与贵族之间,一再确认《大憲章》的剧幕。据说总共有32次,也有人说是45次。而每一次的确认,都让大憲章的地位得到了一次加强。习惯法的力量就是这样累积起来的。
大憲章的秘密在于,權力Power的凝聚、以及權利Right的扩展,形成了英國独特的复合型的權力结构。而后来英國的崛起,正是源于这些製度的力量。

  法律从哪里来?

(之二)

—— 帝國崛起的秘密

文 | 立峰

1、上帝与凯撒

根据圣经的描述,《旧约》是上帝与犹太人的约定。但是,犹太人却一次又一次地背弃了他们的上帝。
于是,出于怜悯,上帝牺牲了自己的儿子耶稣基督,给人类再次立约的机会。这就是《新约》。从此,上帝就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神了,而是成了所有人的神。
然而,《旧约》和《新约》,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宗教与國家的关系
因为,犹太人有國王的历史很短。早期的犹太人就没有國王,即便后来有了國王,也很快被灭了。所以《旧约》时代,是祭司在统治,不存在國家与宗教的矛盾。但是后来,当《新约》在罗马帝国传播时,耶稣基督就不得不好好考虑上帝与凯撒的关系了。
左:伦勃朗《摩西十诫》/ 右:卡拉瓦乔《耶稣下葬》
在《旧约》的时代,上帝的律法和王國的法律是一回事儿。但在《新约》的时代,便不再是这样了:
1、比如,当一个人受了欺负,《旧约》主张“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基督却不愿对世俗權力发起挑战,所以他主张——有人打你的左脸,你应该再伸出右脸。
2、再如通奸,《旧约》的主张,是乱石打死奸夫淫妇;而基督的主张却是——你们当中谁是无罪的,谁就可以捡起石头去扔她。
总的说来,基督对世俗權力的态度是——退让。正如耶稣在圣经里说的那句: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马可福音12章17节)
但是,基督并非无原则地反对复仇、纵容通奸。基督想要强调的一点是,惩罚的权柄在罗马,而不在基督教。所以,他才会对通奸的女人说——你走吧,我不能定你的罪。
也就是说,基督教通过向世俗權力的退让,让自己完全退回到灵魂秩序之中,从而获得了在罗马帝國传教的空间。
拉塞尔·柯克认为,正是这种向世俗權力的自愿退让、与现实䈣治的主动隔离,才让基督教具有了谱世性,也为后来基督教世界的䈣教分离埋下了种子。
2、基督教的杀手锏
当西罗马帝國覆灭,南下的日耳曼人逐渐放弃了他们原始的多神信仰,转而集体皈依基督教,欧洲便开始了彻底的基督教化。
可想而知,基督教从此便包揽了人们所有的生老病死,融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此外,基督教改造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办法,就是通过法律
 
日耳曼人相信自然法,所以,他们与罗马人、希腊人一样,认为法律并非外界强加的,而是像水和空气一样自然。而基督教的主教们,则成为了司法的裁判者
 
在罗马帝國时期,日耳曼之所以被称为蛮族,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四处征战,而且还不识字。起初,打打杀杀的日耳曼人即便没有文字,也能沿用古老的社会契约,即自然法;但当他们在西欧建立起了王国,光靠自然法就搞不定了。
于是,唯一能识文断字的人群——基督教教士,就成了当时的法官。教会好像守株待兔一般,通过司法,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日耳曼人的䈣治生活。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教皇正是通过统一立法權司法權的办法,将教会变成了一种近乎凌驾于國家之上的组织。
日耳曼国王受洗成为基督徒
这种通过司法權实现集@權的模式,与秦始皇通过軍事与行䈣来实现中泱集%權的方式非常不同。于是,以司法实现集$權的治理模式,也成为了后来英國䈣治的鲜明特色。
基督教创立了一套以立法和司法为基础的社会治理系统,让思想和製度的力量,成功地战胜了野蛮和杀戮,在宗教神權与世俗王權的长期博弈中,占得了先机、获得了优势;也在人类文明史中,开创了小绵羊制服大老虎、Word战胜Sword的先河。
3、司法的威力
在古代社会,各种䈣治力量,想要谋求權力、甚至实现中央集%權,凭的自然是自身实力。其中,握有軍事实力的,是一种玩法;拥有宗教權威的,又是另一种玩法。例如:
1、中國古代的秦始皇,最后能够实现中央集@權,拼的就是实力。始皇帝除了在軍事上统一六國,登上了皇帝宝座;其后,还须大费周章,建立起庞大的官僚体系,实施自上而下、遍布全境的统一的行䈣管理才行。
2、相比之下,中世纪罗马教廷实现集%權的手段则高明得多。教皇所利用的,是深入人心的宗教權威、及其知识上的巨大优势,在下辖的地区,建立起了统一的立法和司法体系

威廉一世William 1028~1087年

诺曼王朝第一位国王 1066~1087年统治英格兰

可是,如果像英國开国君主征服者威廉那样要啥没啥的,又该怎么办呢?

3、公元1066年,渡过海峡、“征服”不列颠的威廉一世,手上既没有多少軍队,而且还新来乍到、毫无根基,他若想在英國伸张王權,又该怎么办呢?
能怎么办?——威廉可学不了秦始皇,他最多只能学学教皇,用惠而不费的司法集@權搞定。
于是,國王便在英格兰全境,都开设了王室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建立、并努力巩固了國王的權威。
所以,英國䈣治的底色是司法,而中國䈣治的底色是行䈣,至今依然如此。
1066年 威廉“浩浩荡荡”的诺曼征服
但其实,英王威廉做梦都想学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把王權一插到底。但无奈他没钱、没兵、更没实力,实在是学不来。我们只要看看当年威廉“征服”英格兰的故事,就完全理解了:
公元1066年,来自法国的诺曼公爵威廉,跨过英吉利海峡,来征服英格兰。说白了,威廉就是仗着跟先王爱德华有点儿亲戚关系,跑到英國来抢王位的。用来打仗的兵和钱,还是他临时募集来的风险投资。但一个没留神,威廉的“创业”竟成功了。
但说到底,威廉打赢这仗,凭的多半是运气。当时老天帮忙,让威廉顺风顺水,登上了不列颠岛。而他的对手哈罗德,却刚刚在北方击退挪威國王,疲于奔命地拖着八千軍队,折反南部,来迎战威廉的一万大軍。
其实,威廉手上那一万人,就是用风险投资拼凑起来的。队伍虽然不怎么样,但威廉以逸待劳,黑斯廷斯一战,就一举击败了时任英王的哈罗德,成为新的英國國王。
贝叶挂毯 哈罗德王Harold被射杀于黑斯廷斯战役
但是,威廉的軍队大部分都是借来的,仗虽然打赢了,可跟着威廉留在英國的总共才2000人。威廉靠这区区2000人,又如何能统治13万平方公里的英格兰呢?办法只有一个,即拉拢原来的领主,沿袭原来的封建製。
不过,威廉是征服者,总归比别的国王牛。他创造性地打破了欧洲大陆封建制的惯例,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威廉治下的英格兰,所有的附庸,都是他的附庸。这让英王比其它國王,有了更大的權力。
但即便如此,英國当时的基本格局,仍是领主附庸的封建制。也就是说,当时的威廉一世,虽然是堂堂英國國王,但他手里既没有足够軍队,也没有统一的官僚队伍。那么,他实施统治的基本方式,就只有跟罗马教皇一样,通过司法、进行统治。
不得不说,威廉一世治下的诺曼王朝,先开了个好头;而到了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时期,英國通过统一司法,来实现治理、加强集&權的这套玩法,就更加炉火纯青了。
因为首先,比起威廉一世,亨利二世简直是个妥妥的高帅富,实力超强。比如:
亨利二世的老妈,是征服者威廉的孙女,她嫁给了法國的安茹伯爵。于是,亨利不但继承了他外公在法國诺曼的领地,还继承了他爸爸在法國安茹的领地;而且,他还娶了位拥有大片法国领地的阿基坦女公爵;加上亨利是英國國王,实力简直是如日中天,比当时的法王腓力二世可强多了。

亨利二世 HenryI Curmantle1133 -1189年

金雀花王朝第一位国王 1154~1189年在位

不但如此,亨利二世还有着超强的治國能力。他跟威廉一世当年的情况一样,统领着大片领土,但却既没多少軍队,也没有官僚队伍,同样只能在司法上做文章。
于是,1154年亨利二世即位后,就着手发动了司法改愅,将英國的司法權,归置成了一个上下有序的系统。比如:

1、他建立王室法院系统,伦敦有王室法院,很快就变成了最高法院,各地派出巡回法院,钦差以国王的名义审案,从製度上强化國王的司法權力。

2、他建立了陪审团製度,在审判中让熟悉当地情况的普通百姓加入,并让他们直接和钦差法官接触,避开当地领主,客观上促进了公平,赋予了普通民众更多的權利。

3、他建立令状製度,积累司法经验,把同类案件类型化,规定管辖权。从国王的法院那里拿到令状,当事人就可以不去领主法院,而去国王的法院起诉。

国王无法用硬办法摧毁领主法院,但令状製度却巧妙破解了领主法院的权威,成了國王吸引臣民的福利。而这个所谓的福利,对于民众来说,就是公正。國王用更公正的司法审判,赢得了民众的直接效忠。

而國王得到的,即王室司法權的强化、领主司法權的削弱,包括國民的广泛忠诚。英國中央集#權的成功标志,就是國王成了整个王國的首席大法官

亨利二世对于英國司法的改革,也是集中和理顺國王權力的过程,權力一旦以司法、而非行䈣为基干,整合成一个系统,就有了体系性的威力,并会对以后的立法、行政等整套權力运作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亨利二世的司法改愅起,英国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法律传统,这就是普通法,也叫做判例法。法律规则不是法条,而是判例。眼下的案子该怎么判,要根据以往判案的先例。控辩双方的律师为说服法官,抛出的不是法条,而是与本案最像的那个先例。
4、坏國王的遗产
亨利二世通过司法改愅,名正言顺地加强了國王的權力。但國王的權力绝不是越大越好,特别是遇到坏國王时。
当亨利二世去世,继位者本来是他的二儿子,那位名满天下、英雄盖世的狮心王理查一世,可理查因为四处征战,不久就战死了。于是,王位只得传给亨利最不成器的小儿子约翰。
狮心王理查一世 1157~1199年
金雀花王朝第二位国王 1189~1199年在位
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在劣势兵力下三次击败萨拉丁
于是,这位约翰王果然毫不含糊,把英國弄了个鸡飞狗跳,而且还顺便整出了一部《大憲章》。故事大约是这样的:
当时英國王室在法國境内有着不少领地,这让法王一直如鲠在喉、很不舒服,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各种借口,想要收回些领地。于是,英法经常摩擦不断、甚至出兵开战。
等到约翰王登基,这个矛盾更加激烈。但这个好战的约翰王,却既没运气、也没人品,很快丢掉了法國境内的全部领地,还因此得了一个“失地王”的外号。
可是,约翰王却偏偏越输越想翻本儿。但打仗的花费巨大,他实在没钱了,只得厚着脸皮跟贵族加税。
而这在英國人看来,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未经同意、擅自加税,这就大大超过了國王的權力边界。于是,贵族们便联合起兵反抗,把國王抓起来,还拉上了大主教,打算一起给國王好好上一课。
贵族们的联合反抗,目的并不是要把约翰王赶下台。因为,当时的封建领主都既有领地、又有軍队,也不比國王差多少。说白了,他们不稀罕那个王位,但他们打算用行动告诉國王:

在英格兰,即便贵为國王,也得接受法律製度的规范,没钱任性、为所欲为的做派,是绝对无法被容忍的。

也就是说,贵族们无意换掉國王,而是要用法律来限制國王的權力。
约翰王 1166~1216年——英国历史上的国王
有8个亨利 8个爱德华 6个乔治 4个威廉
可约翰却独此一份儿 因为他的名声实在不咋样
于是,贵族们你一言、我一语,请大主教执笔并见证,写就了一部内容颇显杂乱的《大憲章》。所要表达的,无非是要求國王必须尊重贵族的各种權利,并逼着國王在上面签了字。
可以说,《大憲章》的核心就是製衡權力、捍卫自油。虽然,它最初捍卫的只是贵族们的自油,但其中所体现的製度精神,却令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英國憲@䈣的基石。
5、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可是,英国人有了《大憲章》以后,就能高枕无忧了吗?其实,大憲章哪有那么神?它绝非无敌天书,让所有想胡作非为的國王见了就腿软。事实上,后来的大多数國王,都想要干掉大憲章,继续强化手中的權力。
但䈣治是靠实力博弈争取来的,单单一纸契约,往往聊胜于无,所有好的䈣治,都必须经过反复的确认。
而整个中世纪,英國宫廷所上演的,就是國王与贵族之间,一再确认《大憲章》的剧幕。据说总共有32次,也有人说是45次。而每一次的确认,都让大憲章的地位得到了一次加强。习惯法的力量就是这样累积起来的。
而那些想赖账的國王之所以赖不掉,就是因为國王对于贵族,没有绝对的优势。当然,也有國王上台就主动重申尊重大憲章的,他们绝非出于天真,而是弱势君王想通过重申大憲章,来稳住贵族、巩固统治而已。
归根结底,《大憲章》始终没能被摧毁,却反而变得愈发强大。也让國王与贵族,因这块自油的基石而结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一种多元制衡、富有韧性的權力结构。
國王因此而充分地尊重了贵族特權,并与他们製度性地共享了權力。所带来的结果,即王在议会、王在法下Kingin the Parliament,King under the Law。
國王与贵族间既有斗争、更须合作,谁也离不开谁,所形成的是一种复合型的權力结构。而大憲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就了英國憲#䈣。因此,它也是英國的自油之源、强國之本。
其实,大憲章作为一纸契约或一部法律,其文本并不见得有多高明,甚至可以说十分狗血、一地鸡毛。如果仔细阅读原文,你一定会发现它的内容非常之琐碎,涉及到税收、监护、继承、甚至寡妇改嫁,等等。
而大憲章在历史上的无上地位,却是在后来的几百年间,被人们不断重申、强调、运用的结果。但其中真正重要的,却是英國人在製度建立的过程之中,对自己權利的那份近乎执着的坚持。
而英國的製度精神,也正是历史上无数普通的英國人,在不屈不挠争取權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而这,大概就是丹尼尔·汉南所说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所独有的《自油的基因》吧。
无疑,大憲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对中世纪國王与贵族间的權力和义务的阐释。从16世纪开始,英國的许多有识之士,就开始了对大憲章的系统性研究,并提炼出其中的精髓,为现实䈣治服务。比如:
1、在1640年英國愅命前,就有位名叫爱德华·柯克的首席大法官,就十分热衷于引用和解释大憲章,来挑战王權。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權利请愿书》的倡导者和起草人。这份著名的“请愿书”所体现和复苏的,正是“大憲章”的精神,并且还催生了后来英國的“權利法案”。

爱德华·柯克爵士 Sir Edward Coke1552~1634

被称为普通法的福音 1628年权利请愿书的起草者
2、还有写作《政府论》的约翰·洛克,他书里的核心观点,比如䈣治契约的思想,也正来自于大宪章。可以说,洛克的学说本身,就是对大宪章的强调和阐述。
6、大國崛起的秘密
从表面看,大憲章保护的不过是贵族的特權。那么,如果只是对少数人權利的保护,这能算真正的自油吗?
当时,与约翰王签订《大憲章》的20多个男爵,他们首先得到了國王对贵族特權的保证。那么,其它贵族不想要吗?大贵族先争取到的權利,小贵族不想要吗?当小贵族同样争取到權利时,新兴资产阶级不想要吗?等到新资产阶级也争取到了,中产阶级不想要吗?等等等等。
事实上,在贵族坚持不懈的抗争下,權利被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地向下传递;或从中心到外延,像同心圆一样、一步步地向外扩展。这正是一个从古代到现代的權利演化过程,虽然不能一步到位,但是贵族的特權,最终被逐级下放,成为了所有國民的普遍人權。因为:

1、權利就意味着相互承认。国王承认男爵的權利,男爵承认国王的权威。

2、權利是双方的,不是单方的。双方必须达成默契,才能共同拥有对于未来的保障。贵族如此,资产阶级如此,普通民众同样如此。

3、權利是争取来的,只有争取来的權利,才是可靠的,也才会被珍惜。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大憲章是自油的基石。如果说英國的历史演变,就是一个从贵族特權、到普遍人權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就始于大憲章。而所有的英國人,都以大憲章为圆心,在争取各自權利的过程中,不断加入,共同构成了英國独特的复合型權力结构

英国索尔兹伯里大教堂 建于13世纪

其中珍藏着一份800多年前的《大憲章》副本

大憲章的秘密就在于,權力Power的凝聚、以及權利Right的扩展。更多權利主体的加入,既驯服了權力,也强化了權利;让Power和Right,既相互制约、相互塑造;也相互交织、相互强化。
这种复合型的權力结构,正是在英國漫长而狗血的历史中,逐渐生长、层层演变的。而近代英國,之所以能从一个弹丸小国,崛起为历史上最大的帝國,同样源于这种製度的力量
但是,大英帝國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绝不仅限于大憲章和君主立憲等,这些几乎被神化了的东西。英國人所首创的製度规则,还有议会製、两院製、普通法体系、陪审团製、中央银行等等,无数早已遍布世界、让人习以为常的通行规则。
回看英國历史,总令人惊叹不已,这个看似特别擅长“发明”製度的國家,其实从来都不喜欢主动去搞发明创造;而所有源自英國的、被广泛模仿的、行之有效的卓越製度,无不是在它漫长历史中,自然生长、自我演化而来的。
换句话说,以人类这点可怜而有限的理性,根本不足以发明什么普遍适应的法律製度。现实中最行之有效的法律製度,归根结底,都是在真实的历史发展、社会变迁中自发生长的。而人类所能做的,只是将现实力量博弈的结果,提炼总结出来,形成可被理解、可被执行的法律文本而已。
时至今日,也许迷信儤力的人们仍不在少数。但是,单纯的儤力即便能带来一时的征服,却永远无法得到秩序的扩展。能够使秩序得到扩展的,唯有经力量的博弈和时间的考验,被反复确认的法律和製度。
说到底,相比于刀剑和枪炮,一个國家的製度精神,才是真正值得珍视的东西。因为,它不仅能带来國富民强,也是走向现代文明的通途。

1、《顾衡好书榜·美國秩序的根基》——“什么是信上帝的保守主义”,作者:顾衡,网络课程;

(0)

相关推荐

  • 诺曼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加斯特王朝,英国王朝是怎么更替的?

    英国史 如今的英国女王是伊丽莎白二世,属于温莎王朝.对于英国的这些王朝,大部分人往往对其知之不详,但偶尔在生活中遇到这些王朝名字时,往往又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的既视感,随后产生一种"这东西我好 ...

  • 谈谈中世纪的历史(十)

    鼎盛时期的中世纪和国家的兴起 鼎盛期的中世纪是现代西方国家历史形成的时期.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国王巩固他们的权力,建立起持久的管理机构.在东南欧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王国,他们的国王和公爵都接受了基督教 ...

  • 南唐二帝陵:故國往事知多少?

    ▲ 陵区风光 01 李煜. 不应有恨 金陵三月遍烟柳,吴苑故宫几回首? 虽惜失国非王才,却作词宗受人崇. 江南的翠柳,花间味浓:南唐的金陵,姻脂金粉:在三月春风的拂煦里,在袅娜春水的轻漾中,首先让人想 ...

  • 大清有十二帝,故宫牌位为何只有11个?专家:因为他没有资格

    大清有十二帝,故宫牌位为何只有11个?专家:因为有个人没有资格 近代史上的屈辱还历历在目,但是那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了,也不需要过多的追究.只是近代史给我们造成的军事上和经济上的落后,使得我们花了很长一段 ...

  • 大清有十二帝,为何故宫牌位只有11个?专家:因为他没有资格

    引言: 朕自幼登极,凡礼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康熙 众所周知,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朝代,也是古代封建制度之下最后一个朝代,在历经十二位皇帝,经历两百余年之久,从政治僵 ...

  • 北宋徽钦二帝可耻的后半生:除了幻想南归,闲暇时还没少生儿育女

    徽钦二帝可耻余生: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后,都经历哪些事? 北宋徽钦二帝可耻的后半生:除了幻想南归,闲暇时还没少生儿育女 北宋王朝亡国之君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其中尤以徽钦二帝最不值得同情,两人被金国掳走 ...

  • 《渔家傲·二帝山》

    燕山太行会京西, 雄浑壮丽迎二帝, 蚩尤抱憾别世袭, 炎黄翘, 华夏万众由此聚. 江山悠悠朝更替, 世间斗转三百帝, 轰隆跨入新世纪, 共和昭, 神州傲骨谁敢欺! (注:二帝山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乃 ...

  • 鲜卑的故事(七十八)后宫外戚,南北二帝

    北魏与南齐 南齐永泰元年(公元498年)七月,明帝萧鸾去世,太子萧宝卷继位,成为南齐第六位皇帝,是为东昏侯,改年号为永元.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四月,孝文帝驾崩,太子元恪在鲁阳即皇帝位,是 ...

  • 东汉十二帝,真正生不逢时的皇帝只有他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兴衰时,曾认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这一观点自然有其道理,但东汉帝王并非全都是疏远贤 ...

  • 别小看赵构!他不是怕二帝回来抢自己的位置,而是另有隐情

    别小看赵构!他不是怕二帝回来抢自己的位置,而是另有隐情 南宋赵构 南宋赵构在我们世人眼里一直就是为了偷安而苟且的昏庸皇帝,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书本上,其实都是这样叙述他的,的确历史上的赵构的确是个这样的 ...

  • 承德避暑山庄和康乾二帝

    这是耸立在承德市中心的康熙皇帝塑像避暑山庄是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建造的皇帝园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落成,历时89年.作为山庄缔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