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两汉四百年3

三、充满了阴谋色彩的丰西泽纵徒事件

秦始皇时代的沛县跟所有的秦国小县城没啥两样。

在大秦帝国精细苛刻的管理下,子民们像公蚁一样各就各位,忙忙碌碌,他们早就被那位精力超越常人的始皇帝颁布的种种政令弄得精疲力尽,每天只要维持生存下去就已经乏透了,哪里还有精力多想别的?

但是王朝社会里,法律法令就是再严苛,总归还是人治。

只要是人治的地方,就会有一些人有办法钻过帝国设定的层层罗网,过着相对自由的生活。

沛县的这群人里,刘邦算是个头。

那时候他当上亭长已经多年,这个职位虽然是个末等小吏,但它毕竟代表的是官方的力量。

秦汉时候地方上的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长,负责一方治安,但他的责任又不止于此。

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一切经音义经》

亭还有后世驿站的接待功能。

沛县交通便利,商旅、官吏往来又多,如果刘邦是某个紧要位置的亭长,那么这个职位给他带来的便利可是比大家想象中的要多呢。

《史记》里说刘邦是泗水亭长,《汉书》则说刘邦是泗上亭长,一字之差,意思就差远了。

但从后来当了汉代三代皇帝马车夫的藤公夏侯婴的早年间经历来看,负责给县里当专职车夫的夏侯婴喜欢在闲着的时候开车到刘邦任职的亭来玩耍。

领导的司机一般是要24小时待命的,所以夏侯婴没可能跑的山长水远的找刘邦玩耍。

刘邦的这个亭舍,想必是距离县衙不远,走两步,喊一嗓子就能招呼到人。

这样一看,刘邦又成了身兼县招待所所长的红人。

所以沛县的吏员们,从萧何起,大家都跟刘邦玩的很熟,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刘邦是哪个山野远亭的亭长,挨着泗水划船,来一趟县里都要走上半天,哪里有机会跟县里的头头脑脑们搭上关系?

县招待所里,当然有相对豪华的住宿布置,相对精美的餐饮用度,刘邦又在内黄大豪张耳哪里学会了一套养客待人的手段。

那时候他年纪渐长,养成了慷慨大度的习惯,时常帮着县里迎来送往,建立了自己根深蒂固的乡土根基,沛县人都认为他是个“长者”:既忠厚、又慷慨,有阅历,有容人雅量。

县城内外周边,但凡有点能力和名气的人,总会有各种交集跟刘亭长搭上关系,攀上交情,交往的多了,心细如发,擅长观人的刘邦也就了解了这帮狐朋狗友的能力。

亭长也有手下,设有亭父、求盗各一名,还有亭卒若干,一等一位置紧要的,县要冲地位的大亭,还能多安插几个人。

刘邦的班底早早的就建立起了雏形,不同于后来当上西楚霸王项羽的子弟兵帮班底,刘邦这一套市场运作招募,长期磨合,有共同景愿构成的班子,反倒是忠诚度更高。

后来刘项争斗中,刘邦屡败屡战,哪怕是输得裸奔,都有人拿出性命来保护他,那些在后方支持的人,则是竭尽所能,提供再战江湖的资源。

而项羽呢?输了一次就只好乌江自刎。读史记的时候,大家总嘲笑陈平拙劣的反间计就能骗倒项羽,难道项羽真的那么蠢吗?其实不然,项羽的基本盘不稳,心里没有一点安全感,只要稍微一撩拨,立刻炸毛。

迎来送往,长期搞接待工作,也极大的发挥了刘邦的天生优势。

他虽然是个乡野农夫出身,却生来就有不凡的艺术细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击筑的水平尤其的高,这种楚地流行的打击弦乐,非常受先秦嬉皮士们的欢迎,往往刘邦玩起乐器,唱起了楚歌,四乡八里的闲人就云集亭舍,既热闹又快活。

古代的文化生活远没有现在社会这么丰富多彩,好玩极了的刘亭长当然就是沛县第一社交名人。

他有自己的团队,有众多粉丝拥趸,有传遍全县甚至他郡的名声

刘亭长盘踞在县衙之侧,朝廷任命的县令来来往往,如果历经十多年的经营,新来县令跟刘邦比,到底谁更有权势?

被架空的官员心里苦,被架空而无所作为那就不仅是苦了,一定会被舆论所嗤笑。

往往新来的县令为了立威都会拿本县的地头蛇刘邦来祭旗。

秦代虽然讲法制,但设定一个圈套,让刘亭长背上违法的罪名可是再容易都没有了。

有一天,县上第一车夫夏侯婴如往常一般到亭舍里戏耍,刘邦陪着相扑游戏,玩着玩着一时兴起扭打起来了,夏侯婴被摁着脑袋,很是挨了刘邦几记老拳,被打得鼻青脸肿,身上还受了点伤。周围看热闹的人围着一阵哄笑,有笑话夏侯婴不抗揍的,有赞扬刘邦好拳脚的,众人一拥而上,拉开了两人。

男人间的这点子玩笑根本都不搁仇,打完了握手言欢,交杯换盏,又是亲兄弟般的好朋友。

不过看热闹的人里未必个个都是真朋友,自然有那县令安排下来的细作,天天就琢磨着怎么找到刘邦的错处,好搓搓他的锐气,最好能赶出体制内。

秦法严禁私下打架斗殴,身为国家干部竟敢斗殴,更是罪加一等。

很快有人到县衙出告刘邦殴打夏侯婴,公堂里一传召,当事人夏侯婴身上的伤还在,差不多的也算铁证如山吧。

但是被殴打的夏侯婴坚决不肯承认是刘邦干的。

法律其实往往还是能讲一下人情的,县里的主吏萧何一定会帮刘邦说好话的,但是,萧何曹参们集体过来讲情,非但没有说服县令网开一面,反倒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地头蛇刘邦的控盘能力太强了,这已经让县令打心眼里平添了忌惮,干掉这位刺儿头,接下来执政的日子才能做到政通人和。

但熟练公事的萧何矗在那里,就让县令大人想搞点私下的花活儿的动作有点做不下去了,怎么办呢?只好严刑拷打当事人了。

倒霉的夏侯婴被反复提审,反复拷打,屁股上挨了几百大板子,无奈人家死活不招,关在牢里一年多,依旧一声不吭。

牢外的刘邦虽然逃过一劫,但是也因此而心生警觉,这回来的县令,不是个善茬,既然一县之首已经有了这种打算,真的动用起强力的国家机器来,刘邦迟早也要栽进去。

这时候的刘邦人到中年,当了地下沛公已经很久了,既有手段,也有貌略,还有身后的地方人脉根基,但这真的能成为对抗朝廷的凭借吗?

斗殴伤人,苦主坚决不认,县衙多位实权办事人员又反复求情,这让县令不得不考虑放弃这么简单愚蠢的做法了。

最后夏侯婴被放出来了,为了安抚刘邦这伙人的心,那位出首诬告刘邦的人反倒被关进了大狱。

一切似乎风平浪静,一切又来的过于蹊跷。

一场折腾里,最后因祸得福的反而是马车夫夏侯婴。

先秦之时,民风淳厚且彪悍,虽然秦朝的律令森严,但民间议论里对不畏强暴,忠于友人的义士都会心生敬意。

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刘邦的厉害之处,一个无辜的夏侯婴为了保护他,吃尽了苦头,刘邦非但没有跑到县令面前认罪救人,反倒是锁头潜伏起来,换了一般的人,众人的都要集体谴责此人没义气。

但刘邦的逃避,非但没让他跌破人气值,反倒给他平添了一股神秘色彩。

一个小小亭长能让一位义士如此抵死捍卫,那么他到底有何不凡之处呢?

于是县令的官望持续下跌,刘邦的人气指数持续暴涨。

县令对此自然并非一无所知,但他还能怎样呢?

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你可以让他们不说出口,但是不能阻止别人不往这方面想。

为了挽回声誉,沛县县令一方面高调给予夏侯婴补偿,给他补上了一个正式的公务员编制,再也不让他赶车了。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这样一位刘邦的心腹,又被自己折腾了一年多,要是还让他干这么重要的司机工作,万一哪天夏侯婴想玩点交通意外,那不是白白冤死了?

暗地里,县令正在筹划一场针对刘邦的大阴谋。

基建狂魔秦始皇正在搞他庞大的骊山皇陵工程,各地照例需要押解一部分犯罪人员前来进行劳动改造。

秦代的法律,普通老百姓被征徭役,兵役,其实待遇并不算太差,都会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睡虎地秦简出土的秦简里记载得清清楚楚:有罪被判处罚款的人,或欠官府债务无力偿还的,以徭役抵债的,每劳动一天折八钱。需要由官府提供食物的,每劳动一天抵六钱。

当然,秦代法律繁杂,老百姓一不注意就有可能犯了法,这些轻罪的,往往就加入到秦帝国庞大的工程建设部队,吭哧吭哧修地球。

这一年照例要押解一批人到骊山去干活,沛县的县令一看机会来了,便坚持让刘邦负责护送这帮人去骊山干活。

如果秦代的徭役真如睡虎地秦简里那样有偿,这项护送工作其实根本没什么危险,平时都是县衙吏员轮流充当,出差到首都,除了有差旅补贴费用,还能见识下首都,对县里的公务员来说,都算是美差。

但这一回,刘邦的任务远没有那么简单。

县令早就安排好了细作,藏在这群人中,一旦时机成熟,立刻组织人手逃跑,等到刘邦完不成任务,就是光明正大弄死他的时候了,就是民间再反对抗议,县衙的吏员们再说情,刘邦都难逃罪责。

计划制定好以后,一切按照约定执行。

奸细们已经串联好了逃人,不仅如此,还散布了一种奇怪的谣言。

传说说给秦始皇修骊山皇陵的人必死无疑,修好了都要被坑杀之。

于是刘邦的押送工作遭遇到了重大危机。

县令埋伏的奸细彼此串通好,自己首先开溜,给同伴们道一声:各位去送死吧,本宝宝先逃命去也的话,找着就会就溜。

当时队伍走到了丰西泽,顾名思义,此地地形复杂,但凡是有心要逃跑的,找着这种地方,一眨眼功夫,人就能藏起来。

有人带头,就有跟随的,这下子,一小半人都跑没了。

等队伍带到开阔地带,刘邦一清点人数,就知道自己还是被算计了。

果然还是图样图森破,权力场上的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哪有什么见好就收,到一个县里都是这么的残酷,上升到一国呢?

后来刘邦在斗争生涯里再也没有犹豫过,一遇到潜在威胁,第一时间就要搞清楚,搞清洗。

《高祖本纪》里,刘邦的容人雅量都是对那些已经被拔掉獠牙的前对手的,但凡你还有点小爪子尖尖,都要被消灭到底。

丰西泽纵徒时间里,刘邦先做了受害人,他不得不考虑留在沛县,继续工作下去的危险性了。

等他算计清楚了以后,立刻做了一个决定,释放所有的骊山徒,自己带着不愿走的伙伴,到芒砀山落草为寇。

因为,他已经成了大秦帝国苛法必须清洗的对象,不逃亡,就灭亡,选择很简单。

骊山徒里有知道利害关系的,也不敢四下逃散,选择跟着刘邦的,倒也占了一半,这些人多半无依无靠无牵无挂,合伙占山为王,倒也是条活路。

丰西泽附近就是芒砀山,这里是多郡交界之处,属于三不管地界,山不高,林不密,颇有物产,只要不闹出太大动静,搅得朝廷震怒,派大军合围剿灭,还是有足够的生存空间的。

我不知道流浪在芒砀山的那些艰苦岁月,刘邦有没有过午夜梦回的痛哭,他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将近半百的年纪,不得不舍弃了沛县中舒适的一切,跑到这山野里当盲流,这样的日子,何年何月才是个头?

痛哭只能留在夜里,白天的生活还必须继续下来,刘邦每个清晨起来,面对一帮沦落为匪的同伴,依旧是信心满满,领导力爆棚,完全看不出一点受害者的沮丧。

只要活着,就有明天,明天风水轮流转,到底谁是受害者还真说不定呢。

这段最艰苦的岁月里,吕雉带着整个吕氏家族居然一力支援到底。

(原计划写他1万字,臣妾实在做不到啊,555!)

(0)

相关推荐

  • 刘邦47岁开始逆袭的人生故事,若非心怀梦想,老而弥坚,怎能如此励志?

    看了很多史书记载刘邦起事前的经历,虽喜好交朋结友,被世人讥讽不务正业,但却从没作奸犯科的记录.史书说他好酒好色,可记载里既没有喝酒误过的事也没有所谓的风流韵事,更何况和他关联的女人也不多. <楚 ...

  • 秦始皇如果晚死,他能够战胜项羽刘邦韩信张良陈平组合的义军吗?

    历史当然没有假设,但假如秦始皇迟死几年的话,应该说战胜项羽.刘邦.张良.陈平组合的义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秦始皇时期,始皇帝是神一样的存在,他能灭六国.统天下,那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秦始皇13岁继承王位 ...

  • 秦灭楚,还是楚灭秦?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军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这是秦在统一六国中的灭楚战争,其中虽有波折(李信攻楚为项燕所败),战 ...

  • 连载:两汉四百年32

    四十.大汉政坛的三角关系 刘邦从一个布衣老百姓一路逆袭成为皇帝,靠的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功臣.诸侯王和外戚. 刘邦健在的时候,那三者都依附在皇帝身上,只能成为皇帝统治帝国的工具,修理起来,根本没有反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8

    三十六.天降皇位,砸中了刘恒 刘邦有八个儿子,最没有存在感的大约是代王刘恒. 吕后并非是丧心病狂的毒妇,除了刘如意以外,其他的儿子在早年间,都能带着自己的母亲就国. 刘恒和薄姬这对透明人母子,谁稀罕去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7

    三十五.诛灭诸吕的真相 我前面啰里啰嗦的讲了两天刘与吕共天下的法统,并非是无聊瞎扯. 要知道,权力的背后是统治的合法性,如果吕后大搞刘与吕共天下,并且用它来控制舆论长达八年,那么在长期洗脑之下,是不是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2

    其实吕后接班的时候,手里等于是拿到一个令人头疼的烂摊子. 只有说书唱戏的人才会喊天下太平. 孤儿寡妇的,对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功臣,你要是敢懈怠,少不得人家就要把心思打上门来,不信吗? 当初刘邦健在的时候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1

    二十七.刘邦之死 其实这不叫玄学,很多人在面临死亡重大灾难的时候,往往都有预感. 刘邦显然是个感应灵敏的人,历史上上记载,他曾多次在面临危险时突生警觉,躲过一难,比如说面对女婿手下人的刺杀. 所以像刘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9

    二十五.汉初三杰 刘邦在当上皇帝以后,还是非常喜爱带着一起造反的老兄弟们喝酒,<史记>里说,某次皇帝喝得得意了,问群臣:你们看,我为啥能战胜项羽当皇帝呢? 皇帝既然这么问,臣子们肯定是马屁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8

    二十四.无为而治 汉代的故事早就被人讲得烂熟了,特别是开国这段历史,以致于写起来甚至都能让人沮丧,动不动就陷入到洗稿的嫌疑里. 所以我的连载只好另辟蹊径,没那么多故事. 在<史记 曹相国世家&g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7

    二十二.白马盟誓 汉初有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叫白马盟誓,据说当年刘邦跟功臣们约定:非刘不王,非功不能封侯,若违此誓,天下共击之. 这是一件大事,照道理,<史记>.<汉书>都应该收录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6

    二十一.长安和洛阳,仅仅是国都那么简单吗? 等到项羽被杀以后,汉王已经成了天下实际上的共主. 这位BOSS上位,第一时间就是给韩信搞拆迁--从齐王改封为楚王,搬迁之前,先把齐地的军队给没收了. 不过这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5

    二十.杀死楚霸王 我小时候很喜欢李清照,她为项羽写过一首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小孩子总能被悲剧英雄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大人知道,哪里有什么悲情英雄,都是自己作的! 当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