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篇  郭大顺-追寻红土下的秘密

X
天气刚一见暖,他就一头扎进了辽西的山里,以81岁的身躯,开始了牛河梁“申遗”的冲刺。
辽西的山既不巍峨,也不挺拔,连绵起伏的一道道梁而已。然而,这里却掩藏着一个5000年的秘密。
1983年,他和他的考古队来了,用考古铲轻轻拂去岁月的泥土。他们在大凌河畔惊喜地发现了一个5000年前文明古国的倩影,找到了中华民族在长城以北的老家,并追索到了传说中的五帝行踪。
他叫郭大顺,自1968年来到辽宁省后,为考古工作忙碌至今,现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专职教授。
发现女神
郭大顺家客厅的墙上,挂着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写的一首诗:华山玫瑰燕山龙,大青山下斝与瓮。汾河湾旁磬和鼓,夏商周及晋文公。短短28个字,把中华文明的“龙”“花”渊源和相互交融概括得淋漓尽致。
郭大顺在北大学习期间,就师从于苏秉琦教授,专攻新石器时代考古,并深入洛阳王湾遗址、山东大汶口遗址和江浙地区实习。中原地区丰厚的文化积淀让他赞叹不已。然而,1968年毕业时,他却被分配到了山海关外的辽宁。
辽西当时还被视为古文化的偏远地区,就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来说,文献记载很少。然而,郭大顺以一个考古人的敏锐,隐隐约约感到,那片因干旱而龟裂的红土里,一定埋藏着什么秘密。
早在上世纪初,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就注意到了内蒙赤峰市郊的那片褐红色山峦;1922年至1924年,法国神甫、自然科学博士桑志华多次到过赤峰,发现了2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30年,梁启超之子梁思永在赤峰收集到一批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和陶片。古史学家李济在著作中也提醒大家:我们应当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腿,到长城以北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
辽西朝阳与内蒙赤峰山水相连,文化上本没有藩蓠,郭大顺年复一年地寻找着红山文化的蛛丝马迹。
1979年5月,辽宁省文物普查开始,郭大顺被任命为喀左队队长,与17名学员一起把全县21个公社跑个遍。普查过程中,郭大顺反复强调,红山文化是重点中的重点。他举着刚采集到的彩陶片向大家介绍:朝阳是红山文化分布区,但红山文化出土还凤毛麟角,只有三十多年前日本人调查的零星记录。因此,队员们在普查时格外仔细,共发现各类遗址609处,其中有1982年在喀左东山嘴挖掘出的中国古代第一个祭祀遗址,还有两尊“妇女小雕像”。
此发现轰动了中国考古界。1983年7月,19位北京专家在苏秉琦先生率领下来到辽西。北大教授俞伟超说:妇女小雕像是全国考古界等了三十多年的发现。苏秉琦先生则将此与中国文明起源相联系。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就在苏秉琦先生走后不久,在他称为“金三角”的喀左、建平、凌源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