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200年前的楷书,漂亮的一塌糊涂,专家:比田英章写得好!
中国传统艺术,都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今人很难越过古人,古人所能达到了艺术高度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对于书法也是如此。
魏晋以来,书法艺术无论气质还是技法的完备程度都在走下坡路,对于后人来讲,继承尚且难以全面,何况是超越呢?
传统艺术一代不如一代,是艺术发展的一个规律,这是由于每个时代独特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不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而这种时代环境,往往会赋予每一个时代独特的书法精神面目。
比如晋人的书法独具天然之姿,唐人的书法则强调开阔雄健之势,宋人的书法崇尚个人的写意风格,而元代的书法则是某种程度的回归,到了明清两代,“馆阁体”的兴起,使书法气质逐渐走向了一种僵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人的书法与古人存在气质上的极大差异,这种差异便是“书卷气”。
从书法的技法层面来看,今人的书法是不输古人的。今天的书法家数量之庞大远远超越了古人,今天以书法为职业的人也远胜于古人,今人在书法的学习资源方面也是古人难以比肩的,但整体的气质太过浮躁,缺少文人气,乃是当代书法的一大弊病。
近年来,许多古人的书法问世,给当代书法家许多启示。曾经有一件清代贡生写的楷书,此楷书乃是清代楷书中的代表,功力精深,用笔沉稳,有着浓浓的“书卷气”。
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徐元礼《吴氏重修草堂记》。
清朝的科举制度分为几个阶段,跟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差不多,而书法则是一门必修课程!
清代没有参加县试的人,无论你多大,都被称之为“童生”,只有通过县试才被称之为秀才,第一名叫做案首。秀才要在每年的秋季去省城参加考试,考中的人称之为举人,第一名叫做解元。
然后举人要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礼部举办的会试,一般在农历的三月份举行,称之为“春闱”,考中人称之为贡生,一个月后的四月份,要举行殿试,殿试一甲有三名,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和谈话。
他们的书法水平,也几乎能够与所考名次相匹配,徐元礼考中了贡生,基本可以代表清代楷书的一个较高水平了。
他的这件《吴氏重修草堂记》乃是给他朋友写的一篇文章。此作从书法的风格来看,乃是融合了唐楷与魏碑的特征,并且有着清代人独特的娴雅之气,是能够完美将唐楷与魏碑融合起来的作品。有专家说:这字比田英章写得好
学习楷书切忌从唐楷入门,这是因为当代普通初学者对于书法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美术字”的基础之上,而唐楷的变化特征不如魏碑明显,学习唐楷很容易走向板滞和印刷体的弊病,学习魏碑能够将建立书法的初步审美,对于后续的学习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