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之设莫盛于元”,明朝的教育还不如蒙古人,扎心了|文史宴

文/桓大司马

大司马参与的大型纪录片《岳麓书院》火爆热播中,该片由执导过《圆明园》、《大明宫》、《玄奘之路》、《神秘的西夏》等纪录片大作的金牌导演金铁木执导,内容翔实,三观合宜,令人沉浸,大司马隆重向大家推荐。

第一集导览:

古代许多书院的前身是佛寺,佛教助华夏文明脱胎换骨

今天推荐第二集,第二集的看点有:

1

岳麓书院与潭州抗元。

上一集的导览,我们说到,宋代理学家并非如后世一样,只知袖手谈心性,于实务一无所知,而且,他们鄙视科举,注重成才济世而非做官,理学中最注重实践的湖湘学派就更是如此。

宋末,襄阳失守,元军循江东下,势如破竹,贾似道以精锐宋军十三万与元军战于丁家洲,一战溃败。而区区一个潭州城(今长沙),丁壮不过数千人,在知州李芾的指挥下,却能抵御阿里海牙的大军三个月之久。

在潭州保卫战中,岳麓书院五百师生并未坐谈心性,而是手执兵器,登上城墙,与元军血战,几乎全部战死,幸存的岳麓诸生张唐等人,城破之后再度组织义军抗元,与文天祥呼应,最后全部壮烈战死,潭州军民也多有举家自杀者。

可以说,潭州城近乎奇迹的保卫战,与岳麓书院对潭州之民的浸润密切相关。

2

元代重书院,明代毁书院。

受近代以来民族革命理论对史实的筛选,以及近年许多网络帖子的无良捏造,普罗大众对元与明的印象与真实历史可谓截然相反。本片不偏不倚,史观很正,对元明两朝的评价,从书院的兴废一事中吐露了出来。

蒙古大汗打天下时确实屠戮极惨,但治天下却因为征服半个世界带来的极度自信,对于秦制帝国鼠窃狗偷,把民间管死以防倒台的做法不以为然。蒙古贵族当然也予取予求,蒙元朝廷当然也有暴政,但是其盘剥民间也讲究效率,而不会为了脆弱的安全感,先设好重重限制,牺牲效率以后再盘剥,令平民受更重的祸害。

同样,对于社会上一切有可能威胁到其统治的因素,只要不是十分显眼,蒙古大汗一般不予管制,他们还喜欢看社会热热闹闹的,所以元代对书院着意扶持,书院的赞助人很多,侵犯书院是重罪,所以留下了“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美名。

相反,朱元璋心理极度自卑,人格极度龌龊,以洪武朝三十一年的时间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有步骤、有计划地残害社会,令整个社会回复秦与西汉的状态,窒息到无以复加,毫无希望,连复兴的机会也预先扼杀掉,私人讲学的书院当然在朱元璋打击之列,所以明朝中前期民间书院衰敝,到明朝后期才略有复兴,岳麓书院当然见证了这一段历史。

3

岳麓书院与心学兴衰。

明朝中后期,随着朱元璋体系的松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有所复兴,书院也有所恢复。

王阳明在流放贵州途中,曾经特意前往岳麓书院参拜前贤,在长沙城流连多日,可以想见,湖湘学派的余韵必然会影响到心学的形成,心学主张知行合一,重视行的一面,就与湖湘学派旨趣相近。

但是,心学作为一种规范薄弱的宗教哲学,容易产生各种奇行种。理学信徒学不到家,或许能够“刻鹄不成尚类鹜”,心学信徒没学到家,“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概率就很大了。

王阳明身后,王学左派出现了很多怪异的角色,甚至有人主张杀人越货、丧家败德也能成圣贤,形成极其恶劣的学风。在这种情况下,又是岳麓书院挺身而出,张岱的曾祖父张元忭身为心学信徒,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却调和朱张正学,主张悟修并进、知礼兼持,矫正心学的流弊。

从张栻主动邀请朱熹讲学开始,岳麓书院就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它虽然是湖湘学派的大本营,但并不是一个讲究门户之见的地方,这样的学风,当然会促使来访岳麓书院的人也抛开门户之见,这即使在现代社会也非常可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