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明|我的丝瓜情结
我的丝瓜情结
文| 高志明
'’黄花翠蔓子累累,写出西风雨一篱。愁绝客怀浑怕见,老来万缕足秋思”。这首明代张以宁的诗,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仿佛回到了儿时的老宅,看到了那堵满墙丝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及吃丝瓜的往事情景,心中的乡愁啊,便无处安放……从我记事起,每到清明时节,父亲总会在老宅西南墙脚外,刨几个土坑,再填上火粪,种下丝瓜籽,浇透水。坑上盖上竹枝或树丫,防备鸡鸭踩踏。不出一周,丝瓜苗便从土里探出脑袋,鲜嫩滴绿。这时,父亲便把准备好的整株枯竹,根部揳入土里,上端斜靠在墙上,依次摆满墙体,中间再横扎几根竹杆,整个架子就牢固了。丝瓜苗长得很快,不久,它的茎就攀上了竹架,还长出了又大又绿的叶子。丝瓜无声无息地生长,虽然你看不见它的动静,听不见它的声音,但它却以内在的魅力,顽强地延续着自己的生命。那么丝瓜是靠什么爬上架子呢?我扒开叶子一看,发现了秘密,原来它有脚,茎上有一根卷须,丝瓜用这根卷须缠住架子,一个劲地往上窜。这时,母亲掏些鸡粪放在丝瓜根部,再盖上草木灰,浇些淘米水。丝瓜就有了足够的生长能量,个把月后,丝瓜茎蔓便登上了架顶,又仰起枝头,大有不上房顶不低头的架势。不知不觉中,丝瓜每个叶柄处生出花梗,上面盛开出朵朵金灿灿的黄花。这花,一路黄过去,满墙清香;这叶,一路绿过去,翠色欲流。带着花的丝瓜,大姑娘麻花辫似地挂着,阳光一照,露珠在身上闪烁。风一吹,丝瓜似晶莹的铃铛摇曳,令原本呆板干瘪的竹架墙面,顿时有了几分灵动和趣味,也给单调的墙面安装了一道黄绿相映的屏障,遮阳挡雨,天然氧吧,是我儿时纳凉的好处所。
夏秋两季,丝瓜是我家餐桌上常备的佳肴。母亲的拿手做法多种多样,最常做的是丝瓜蛋汤、清炒丝瓜。清炒时,伴料常换常新,分别是青红辣椒丝、鲜大豆、鸡蛋皮等,让我们百吃不厌。来客时,就用升级版的猪瘦肉片炒丝瓜或肉丸丝瓜汤。这里,我要感谢母亲的传帮带。如今,我还会分别用鲜蘑菇、金针菇、黑木耳、百合、山药加瘦肉清炒丝瓜。有时,我还用蒜蓉清蒸丝瓜,博得孩子们的青睐。儿时那满架的丝瓜,络绎不绝,吃不完,母亲便摘一些送邻居。有时,干脆犒赏鸡鸭猪。漏摘的,任其老去,秋后摘下做洗碗布,天然环保耐用。其实,丝瓜全身都是宝,不仅仅是供人食用而已。据《中华本草》记载:丝瓜“性甘、凉,归入肝、胃经”,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能“治热病,身热解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痈肿,乳汁不通”。另据相关研究发现,丝瓜藤茎的汁液具有美容去皱的特殊功能,具有很高的美容美颜价值。时光荏苒,当年老宅那堵绿色的丝瓜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父亲亲手描绘的那别具一格的景致,更有出自母亲手中的丝瓜美味,始终萦绕心怀,有诗为证:引蔓瓜长垂绿丛,丝绦架下起清风。如今遗憾城居久,鸡犬田家入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