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恋10年,结婚5年,我还没去过老公家

你能想象么?

你和自己的枕边人恋爱长跑10年,结婚5年,可是依然没去过TA父母家。

  • 得不到父母认可和祝福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 你小心!你的另一半是不是重婚?都不带你去见父母的么?

  • 你老公对你不是真心的吧?不然怎么会不带你回老家?

如果屏幕前的你这么想,那你一定会吃惊这种新的“独立式婚姻”相处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赞同。

1

前两天,“papi酱的婚姻观”在热搜爆了。

起因是在一档节目里,papi酱说,自己结婚四五年了,从谈恋爱到现在,两家的父母,从来没有见过面。

很多人听到这个,就像我们文初那样直接震惊!

什么情况?两个人结婚了,但彼此父母都没见过对方?

何老师追问,那过年的时候是怎么办的呢?

回答是,每年过年,她和老公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papi酱解释说,因为她觉得:

“对他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儿子是最重要的。对我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女儿是最重要的。

所以其实女婿要不要带回来,儿媳要不要去婆家,这个是次要的,我们先去陪各自的父母比较好。”

后来何老师问,双方父母没见过面,是不是因为没有办婚礼的缘故。

papi酱又直接说:我们不打算办婚礼。

没有喜酒,没有婚礼,也没有蜜月,没有乱七八糟的婆媳关系和家庭琐事。

papi酱的婚姻,真的足够简单纯粹,领证同居,彼此相爱,但仍各自独立。

很多人看到这种相处方式,都真情实感地羡慕了。

2

结婚办不办婚礼,过年到底去谁家里,这种触及痛点的话题一出来,必须瞬间点燃大众热情。

微博上,甚至还出现了各种观点投票battle。

比如,结婚后,双方亲家一定要见面吗?

选择不见面的人,以压倒性优势高于见面的。

再比如,你能接受不举行婚礼吗?

同样,选择不举行婚礼的人,以压倒性优势,高于必须举办婚礼的人。

很多姑娘说,婚礼并不重要,仪式感也不是那么必要,辛苦一天劳民伤财,还不如两个人出去旅行,享受私人的浪漫来着划算。

是啊,如果你问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大概有一大部分人,会告诉你类似的理由——

  • 比如,怕结婚以后失去独立空间,没有了单身的自由,怕被对方家庭的各种琐事牵绊,失去自我。

  • 比如,不想被迫在一大堆亲戚面前表演,不想又累又苦地走流程,不想沉浸在车房彩礼的讨价还价中。

  • 比如,不想因为有了孩子,就开始对很多事情妥协,不想因为柴米油盐,而丢掉诗和远方。

所以,很多人看到papi酱的观点,都不由自主地点赞。

这种“恋爱式婚姻”,才是现代女性最向往的状态啊!

很多人对此表示认同,觉得这样的恋爱观真的让人羡慕。

3

“婚姻里需要一些自由度,才能相处舒服。”

“婚后各找各妈,真是神仙婚姻!”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恐婚不是因为没钱,是怕婚后自己的生活变了样——害怕失去对自己的控制权,害怕在一段关系里被牢牢束缚。

 一旦结婚就再也不是“我”了,而是“我们”。

自己想做什么都要被管制,想买什么还要看对方脸色,活得再也不像自己了。

所以现在越来越的年轻人,想有一场不被约束,彼此舒服的婚姻。

有一种相处模式,叫「独立式婚姻」:

结婚的两个人即是甜蜜的,又是独立的一份子。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自己的圈子,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生活上大事一起商量,也不要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产生分歧。

这样相对独立又绝对亲密,是现代年轻人首选的相处方式。

前一段时间“袁咏仪的经济独立”上了微博热搜。

在节目里主持人问她:“家里财务是谁在做主?”

袁咏仪回答:“我们很独立的。”

主持人又问:“一起拍摄节目的时候怎么独立。”

袁咏仪回答:“分账,各占百分之五十。”

两个人各有各的事业,也各自有各自的社交生活,彼此牵挂也互相坦诚。

那些有独立支撑起来的关系,才更稳固、踏实。

这当然是婚姻最好的状态。

甚至我希望每个女孩,如果有一天要结婚,都能选择这种最大程度保持良好自我的婚姻——因为你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XX的老婆。

4

我们听到一些人说,婚姻已经越来越不可靠了。

离婚率在近几十年里变得越来越高,婚姻带来的幸福感正在降低。

可是,离婚率的提高不正是社会在进步的表现么?

这是由于个体的自主权,尤其是女人的自主权越来越得到尊重。

在几十年前,婚姻中那些真实的伤害和现在一样普遍存在着。如果仅仅用婚姻的形式来禁锢两个不幸福的人,才会更加危险和不幸。

而在2015年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Eli Finkel提出,这个时代的婚姻正在走向两极化。

她认为:现代社会的婚姻开始呈现两极分化。

那些好的婚姻比过去更好,坏的婚姻则变得比以前更坏。人们对婚姻的满意度,并不是离婚率这一个数字就能体现的。

如今的婚姻可以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

Eli Finkel认为,尽管离婚率一直在上升,从平均数上看,婚姻的确比过去更脆弱了;但对于那些仍然存续着的婚姻来说,婚姻的质量和满意度都要大大高于几十年前。

在这个年代,当我们置身一段美满的关系中时,它会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快乐。

密苏里大学的Christine M. Proulxdui 对1979年到2002年的一组纵向研究进行了分析。

他首先证明了,婚姻的质量能够影响个人生活的幸福程度,即那些身处更幸福的婚姻中的人也会更加快乐。

此外,他的研究还显示,这种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比起20多年前来,在今天,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使我们更快乐。

5

为什么好的婚姻会变得更好?

Eli Finkel认为,最关键的变化在于,我们对婚姻的期待变高了。在一段婚姻中,我们想要满足的需求更多。

而这或许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Andrew J. Cherlin提出,在历史上,人们的婚姻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制度婚姻(institutional marriage):

在1850年以前,人们对婚姻的需求主要停留在基础的需求上:

两个人共同生产,比较容易实现衣食无忧,拥有住所,安全免遭侵害,以及生殖的目标。

对于那个时候的夫妻来说,两个人的亲密只是共同生存之外的附加奖赏,而不是主要目的。

2. 友伴婚姻(companionate marriage):

从1850年到1965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稳固,婚姻的重心逐渐转向了亲密和性的需求,双方开始注重爱与陪伴。

3. 自我表现婚姻(self-expressive marriage):

1965年至今,人们越来越需要在婚姻中自我表现、感受到尊重和自身的成长。

婚姻的制度色彩前所未有地弱化了,人们更多地将婚姻看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而且这种手段是可供选择的。

我们在婚姻中对于自我表达的需要是前所未有的。

年轻人和老一辈人的一个明显区别是,他们在婚姻中不再愿意“将就”,不肯迫于种种原因,待在一段不那么完美的婚姻中。

Paul Amato和Alan Booth的研究显示,有三分之二的离婚并不是由于虐待或严重的矛盾造成的,那些夫妻的婚姻在旁人看来并不坏,他们只是在一段时间后自然而然地分开。

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提到的婚姻的三种类型,是从大的历史趋势来说的,事实上即便是在如今的社会中,制度婚姻、友伴婚姻也仍然大量存在。

在友伴婚姻及自我表现婚姻中,我们选择的伴侣,是那些真正能满足我们精神需要的。也因此,那些能够成功的这两类婚姻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提升是远胜于从前的制度婚姻的。

而papi酱和丈夫老胡的婚姻,就是第三类婚姻。

他们能够突破婚姻的一些形式和制度,在这样的婚姻中,自我不必为婚姻妥协或牺牲,婚姻反而能促进自我实现。

三毛在《稻草人手记》里,曾经提过这样一段经历:

有次采访,编辑要求他们夫妇写下自己的“另一半”。

荷西反问:“什么是另一半?”

三毛说:“你的另一半就是我啊。”

荷西却回答:“我是一整片的。”

他们两个人会在夜晚,各自抱着一本书,一直看到天亮;

各自对着书里的情节哈哈大笑,对方也绝不问一句。

在合适的时间相伴相依,也在恰当的时间保持自我意识。拥有独立的精神空间,不依附于对方,也清楚界限。

没有人需要特意为了对方,去改变什么;也不必费力气,去做所有人眼中的合格“丈夫”或者“妻子”。

归根到底,爱是结合的结果,不是相加的答案。

真正好的婚姻,是在未来的这段路里,我们既可以分开前行,也可以一起行走;可以紧握着,也可以放开彼此的手。

既亲密,又独立。

相对占有着,又绝对自由。

小S深夜崩溃痛哭的背后,是每个中年妇女失去自我的不安

为了离婚,我需要架起摄像机,录下被老公打断三根肋骨的全过程!

王菲女儿刷屏:见过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

南昌红谷滩杀人事件:生而为女,活着太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