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经·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苏辙:性无生死,出则为生,入则为死。

原成:出生,入死。

原成:凡物有运动能力为“生”,凡物丧失运动能力为“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

苏辙:用物取精以自滋养者,生之徒也。声色臭味以自戕贼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于尽,则所谓动而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不死,则《易》所谓寂然不动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无思无为之妙也。

原成: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原成:活下来的、亡去的、求生而速亡的,各占三成。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苏辙:有生则有死,故生之徒,则死之徒也。人之所赖于生者厚,则死之道常十九。

原成: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原成:生生者,拒绝接受身体的自然衰老。此有两点,一是思想上要接受自然衰老,二是行为上要接受自然衰老。总结起来还是要抑制好恶,抑制喜生恶死之情。老子告诫我们,对主观意志的抑制是方方面面的,因为主观意志的渗透也是无孔不入的。不经意间为主观意志所控制,是最大的隐患,如生生之厚也。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苏辙:至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无,焉有死地哉?

原成: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兵革。兕无所椯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原成:活下来的十分之三,为什么会活下来。因为活下来的都是不置已身于危险之中的人。可见之害者,人人避之而无死地。未可见之害者,有几人能避之而无死地。以好恶之心视物,不见物害也。喜虎者,虎有所措其爪。喜兵者,兵有所容其刃。福祸移转,好恶为之。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