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病了才知道,儿女多意味着什么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01
这些日子更文不正常,因为,老妈生病了。
上班的同时还要往医院跑,时间不够用。
另外,妈妈的病情时好时坏,也没有什么心情写文章。
农历八月十四那天,雨下得不小,所以我没有回家,想等十五再说。
结果,哥哥打来电话,说妈妈身体不舒服,突然半边身子不听使唤,过了几十分钟才恢复正常。但她不想来医院,说等天晴了再说,让我劝劝她。
我一听,这是脑梗啊!看病哪儿有看天气的,更何况,这种病越早住院治疗恢复得越好。
于是我赶紧给妈妈打电话,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妈妈终于同意过来。
熟门熟路住进医院,医生一听症状,怀疑是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我也上网查了查,这种病看似发作完就和正常人一样,但很可能会发展为脑梗。
各项检查之后,开始吃药和输液,但让人担心的是,妈妈每隔一天,就会出现或轻或重的手麻现象。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转了院,换了不同的治疗方式,但症状依然存在,只好一直在医院住着。
治病的事情只能交给医生,我想说的是,陪床。
02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我们家里人多,姐妹兄弟共有五个。
平时可能不觉得什么,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一旦有事了,就会显出人多的好处,比如老人生病时陪床。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陪床是一个非常耗费精力和体力的活儿。
白天看着病人输液,不敢有丝毫马虎,晚上蜷缩在简易的折叠床上,密切注意着病人的动静,同时享受着其他病友呼噜声与呻吟声的合奏,苦不堪言。
基本上,陪一晚上就让人筋疲力尽。
这时候,我们家的优势就来了,每个人陪一天,小一星期就过去了,大家中间有足够的时间养精蓄锐。
记得去年此时,妈妈摔伤了股骨头做手术,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我们从住院到回家护理,大家轮流上场,几个月的时间,妈妈的身边没有断过人,而我们自身也基本没有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有时候,我们和大姐开玩笑说,如果爸妈只有她一个孩子,恐怕陪床的时候累得哭都没地儿哭去。
03
有人说,好儿不用多,一个顶十个。
再多的子女,如果不孝顺也没用,这是自然。
但谁能说儿女多了就一定不孝顺呢?好儿一个顶十个,如果有十个好儿,能顶一百个岂不更好?
也有人说,再好的儿女,也不如手里有钱。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手里没钱,再好的儿女也不顶用,这也对。
但好儿女和有钱之间,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儿女少了不一定有钱,儿女多了也不一定没钱。
如果手里有钱,而且还有几个好儿女,岂不是两全其美!
还有人说,只要不差钱,请护工就行了。
护工确实能做很多事情,甚至有时候比子女还要专业。
但花钱可以买来护理,买不来亲情,我们在医院陪床,在对老人进行护理的同时,还能为他们带去情感的慰藉。
你以为,老人看到我们和看到护工的心情会是一样?妈妈对你讲过了几百遍的陈年旧事,请来的护工会听?就算听,能和我们一样共情?
妈妈嘴里的那些故事,和他们无关,却和我们有关啊!
更不用说,我们还要承担太多的法律责任,住院手续要签字,各项检查要签字,收取药品要签字,做手术之前更要签字。
这些,显然是护工不能代替的。
04
有调查显示,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在父母60岁以前,独生子女家庭的幸福指数明显地高于二胎或多胎家庭。
而到了父母60岁之后,后者的幸福指数就会反超前者。
对于大部分老年人而言,拥有的子女越多,晚年的生活就会越幸福。
并且,大多数有女儿的老人会比只有儿子的家庭更幸福。
至少从个人的经历和视角来看,觉得这个调查结果挺靠谱的。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自己正在从中年迅速地奔向老年,这样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虽然现在政策已经放开,但想生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只能接受现实。
真的,等父母老了、病了你就会明白,儿女多意味着更多的幸福。
将来我们的老年当然不能完全指望孩子,但不管从哪方面讲,最适合照顾父母的人,还是儿女。
忽然想提一个建议,对于广大的一孩家庭来说,如果父母生病了,独生子女应该有专门的陪护假期,可以全身心地去照顾父母。
也许这样,能够稍稍弥补这些家庭的缺憾。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
新书介绍:
明珠君出书了!!|《为自己读书》
热文回顾:
录取通知书也是一张别离票
最失败的家庭教育,是有一个包办一切的妈,加上一个啥都不管的爹
天底下所有的老师,都是单相思
欢迎点击上面的标签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