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明义:我本人建议取消英语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课资格,以及取消作为国内高考的主考课目的,改为选修课目。第一点,我先要讲一下,由国家负担的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个人的教育与义务教育是两码事。个人自己的教育,是人自己为了要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掌握世界以及社会运作的一些原则,并利用这些原则和规则,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所用,而进行的学习。因为收益人是自己,所以自己也是最后的责任人。也就是说,教育说到底仅是个人自己的事,类似于一个人的修行。而义务教育则是由全社会支付,其目的也必定是为全社会而服务的。那社会需要什么?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每一个人都参与社会分工、生产;同时也需要一些人,来保卫这种生产不被外力所打断破坏。所以义务教育自两百年前诞生以来,其目的就是为了社会在现代化大生产下而生产大批合格劳动力(主要是工人)和合格士兵。这两点就要求义务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扫盲,普及基础数理化知识,和提高每个人对该社会的认同(也就是常说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三点。义务教育的目标或首要目标从来不是帮助人们成材,从来不是帮助人们发展兴趣以及了解未知的事。这些都是每个人自己要做的事,义务教育从中最多是给这个打个基础、领进门而己,“修行还得靠自己”。同时义务教育由于是全社会负担,所以它的公平性是优于择优性。它在被国家执行时,更看重学生的平均水准是否提高,而非更看重发现“好苗子”、培养优等生。后者在义务教育阶段确实存在,不过不是工作重点。这些都是高中以及大学等高等教育需要完成的任务。在了解义务教育的目的与原则后,我们就能看出,现在的英语作为义务教育的必修课,一是达不到义务教育的目的,二也会破坏义务教育的原则。一步步讲,我们先从目的(扫盲,普及基础数理化知识和提高每个人对该社会的认同)开始。从扫盲角度上说,在中国的工作生活环境下,英语显然不是扫盲的内容。中文和普通话是我们的官方语言和日常工作生活语言。不会英语在中国不会寸步难行。反过来说,如果一个非英语为母语的社会却认为,英语是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阶层晋升的必要条件。那这个社会一定是被英美奴役殖民的社会,如之前的香港。所以,英语无法起到国内扫盲的任务。普及日后工作中需要的基础数理化知识,也不需要英语。现在的中文完全可以胜任此类工作。不学英文,数理化照样可以好,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其实世界上绝大部分语言,都可以做到普及基础数理化知识。毕竟数理化本身就是脱离人类语言的,这些知识不像文学、历史、哲学等这些基于语言的知识。插一句题外话,我曾假想过,如果我们接触到外星文明,与他们如何沟通、交流?肯定不会通过我们现有的语言,甚至物理现象也不行。因为他们世界的物理现象,可能与我们完全不一样。思来想去,只有一样东西是唯一、全宇宙不变的,那就是数学,特别是以图形为主的数学。因此,数理化教学不需要英语。而英语也明显不可能完成义务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以团结我们社会。事实恰恰相反,现在全球使用英语作官方语言的政府反而在诋毁我国,反而要瓦解、分离我们国家,反而对我们群众进行“恨国主义”宣传。他们以英文出的任何资料、出版物等,都是否定我们国家的宗旨,而且还否定爱国主义本身。这点现在连他们自己都中毒了,美国前总统川普就批评过这种反噬。他说过:什么时候爱国主义变成了贬义词了。他原文用的是Nationalism(由民族主义形成的爱国),而不是更加贴切的 Patriotism(由对国家宗旨热爱而形成的爱国)。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就我个人的英语学习经历来说,国人如果认真学习英语的话,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这些“有毒”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资料。而这些资料往往具有高度意识形态性。都不用说《经济学人》这种正统维护英美统治,但又是绝佳的英文学习材料的杂志了。我们学习英语常常能用到的外文教材、英美影视剧、外籍教师等,哪样不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们自身意识形态的。哪样不是多多少少起到宣传、美化英美社会,英美生活的?我之前在《外语可不单单是一个工具》一文中,已指出语言的思想性与意识形态性。这里不再赘述,仅作简单举例:我们看下那些被英语浸透的香港和香港年轻人,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因此,英语教学达不到所有的义务教育目的。现实中,英语不仅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不仅达不到义务教育的目的,还会破坏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为什么这么说?在我们学校里教授的学科中,英语可以说是最能通过外部砸钱而“学好”的学科。这里“学好”用引号,是为了强调这种砸钱式学英语,只是看上去学好了,或学成了英语成为自己母语的样子,而非下真正学好英语。作为语文本身的英语和文学性的英语,并不能通过这种砸钱的方式学好。因为作为语文本身的英语要学好的话,首先反而是要求良好的语文(对我们来说,就是中文)水平。我经常遇到不是英语没学好,而是语文没学好的人。或者说由于他语文水平不高才造成的他英语水平不高。因为一个人的英语水平上限最终,是靠其语文水平上限所决定的。同时,通过砸钱的方式学习,作为文学性的英文也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想下,我们能通过砸钱而练,就写出中文里的美妙句子吗?能写诗的诗人,是通过请顶级的老师而后培育成的?但是回头来说,为什么英语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可以通过,或者从茉种意义上进一步说,只能通过砸钱来“学好”的。那是要看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学好”。我们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英语水平测试,包括高考、四六级、雅思、托福等,这些都是以英语“扫盲”这个级别的要求来定考试标准的。托福优良的英语水平,就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初中毕业时英语的水平。换句话说,英语非文盲者,通过这些考试是轻轻松松的。以前看过一个视频,是有关一对中澳夫妇,妻子是华人,丈夫是澳大利亚本地人。妻子拿了一张国内有一定难度的英语测试考卷,来考自己的丈夫。丈夫测完后得分是80多分,而且扣分项部分,丈夫认为是题目(因出题者英语水平缘故)出错了,所以他才回答“错了”。这就意味着在国内,如果想让子女“英语好”,想让“英语考得好”。就是砸钱让子女从小就接触英语,培养子女的英语母语感。只要砸钱够,他们的子女是可以在国内创造出英语环境的,进而像英美小孩一样,自然地完成英语的扫盲学习。这样,在英语扫盲级的教学上来看,他们当然可以完成英语学习。这也对同样在英语“扫盲”的其它普通学生来说,是压倒性优势。君不见,国内各个学费昂贵的优秀国际学校里的学生,相对于其它公立学校中学生,相对于其它学科,英语都“学”得出奇得好。这些孩子是特别聪明,还是学校里老师教得特别好?无他耳,只不过是这些孩子从小就已经被当作在英美国家里一样,生活长大罢了。所以现在的现状就是,越来越多富裕家庭的家长,在英语教学上干脆彻底抛弃了公立学校英语教育。直接采用海外教材,在孩子周边建立英语沉浸式环境。事实上,现在相当数量的私立学校,都已经开始从初中就抛掉国内教材,直接对标本为出国留学用的托福了。这样和普通学校比起来,他们的英语“成绩”就是碾压。一般家境的孩子,很难在努力上弥补这种由财富带来的差距。他们基本几乎不可能在英语成绩上,和这些家庭的孩子比肩。所以英语考试占据总分比重越少,对穷人家的孩子考试就越有利。语文和数学水平确实可以靠苦练提高。但是国内这种扫盲级英语测试中,你拿着国内初高中英语课本,怎么样都考不过那些直接对标学托福的孩子。我记得当时我高考结束后,高考英语的词汇要求只是2000词,而托福保底词汇要求是8000至9000词。一位被扫盲完成的美国初中毕业生,词汇量是一万以上。所以目前现实中我国英语考试的特点,其实是非常适合用来做高中阶段的教育分流的。从小就被砸钱学英语的人,在目前中考和高考英语考试的“筛选”下,完成了对普通家庭孩子的挤兑。也就变相地造成我国高等学府对富裕家庭孩子的录取降分,对其它孩子的录取提分。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必修须和高考的英语必考一并取消,降为和物理、化学、历史一样的选修。光降英语的必修,不降高考中英语的必考,没有任何意义。反会因高考依旧有必考的英语,而加剧大学入学的不公平现象。因为在高考还是必考的情况下,课内成选修,不教、少教,课外就猛补。富人家庭就能利用“市场价格”,买断课外英语教学资源。我认为高考的主科,仅留语文和数学就可以了。类似美国片高考的 SAT (统一标准学术测试),也是只考英文(他们的语文)和数学这两门的。所以综上所讲,英语作为必修的教学和其作为高考这一中国社会机会平等、阶层流动的重要基石的必考项,既不助于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也破坏着高考的公平录取。需要特别指出,我在本文只是提议降英语的学习权重,从必修必考改为选修选考。并不是说取消学校里的英语学习,更不是说英语无用论。英语本身还是相当实用的,对我本人而言也是收益非浅。我甚至鼓励周边的人有机会、有条件可以学习下英语。当然这不是为了高考了,而是为了工作和自身学习所用。至于在我国社会中,如何对待英语学习,我认为应该让英语的学习回归其本来的位置和目的。在此不再赘述,且听我下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