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北洋水师造成日军舰队多大损失?
遗憾的是,北洋水师拼尽全力,并没有造成日本舰队严重伤亡。
说起来,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已经是清军最出色的战斗。
此战,日本奉行的是法国新式海军战术,采用高速巡洋舰配备中口径速射炮,发射大量开花弹。日本舰队通过持续不断地猛攻,掌握机动性的优势,使得敌舰被重创或者沉没。
这种战术是颇为前卫的,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相应的武器。
自然,这难不倒日本联合舰队。
他们参加黄海海战的军舰,大部分都是在10年内购买的新式军舰,配有先进的速射炮。
相反,满清则仍然是传统海战思维。
舰队以具有超强防御能力的铁甲舰为核心,采用大口径火炮发射实心弹,以保证炮击精度的方式,尽量击沉敌舰。
在10年前,这种作战模式并没有过时。
只是,在1894年,北洋水师的各方面都已经落后,不可能是日本人的对手。
就军舰来说,在开战前8年内,北洋水师并没有购买新式军舰,也没有换装新式的速射炮。
整个舰队的综合实力,大大低于日本联合舰队。
可以说,此战北洋水师必败无疑。
海战最直观的结果是,北洋水师5艘军舰沉没,却没有击沉日本任何1艘军舰,哪怕是排水量仅为622吨的赤城号轻型炮舰。
我们接着往下看。
日军损毁最为惨重的主力舰,就是旗舰松岛号。
海战爆发以后,北洋水师的主要炮火都击中在松岛号上。
4000吨的松岛号中弹不少,共有13发。
可惜,这13发炮弹几乎都是实心弹,造成松岛号的损失有限,比较致命的是3发炮弹。
铁甲舰镇远号发射的2发305毫米炮弹,击中松岛号。
一发实心弹穿透装甲,没有爆炸;另一发是开花弹,击中正在装填的120毫米速射炮后爆炸。这发炮弹不但炸毁了火炮,还引发了炮弹爆炸和大火灾。
另外,平远号260毫米主炮的1发炮弹,击中松岛号右舷中部。炮弹没有穿甲部位,只摧毁一个鱼雷发射管。
即便如此,松岛号损失也很重。
军舰当场死亡28人,68人重伤(后来22人不治而亡),另外还有一些人轻伤。
松岛号一度失去作战能力,被迫撤退。
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只能宣布改桥立号为旗舰,代替松岛号。
重伤的松岛号,修理了1个多月才恢复。即便如此,松岛号距离被击沉还有很大距离。
除了松岛号以外,日军没有主力舰受重伤。
中弹的其他几艘军舰,都是比较烂的辅助性军舰。
2250吨铁木混合巡洋舰比叡号,被定远号的305毫米1枚开花弹击中。
比叡号的性能差劲,排水量也不大。
这发炮弹导致甲板塌陷,军舰结构受损,被迫退出战斗。
622吨赤城号轻型炮舰,遭到致远号、来远号等舰的围攻,共中弹30发,主要都是机关炮弹。
该舰被重创,死11人,伤17人,舰长阪元八郎也被炸死。
然而,按照国际标准,驱逐舰都要在1000吨以上。
赤城号只有区区622吨,排水量尚且不到北洋水师定远号或者镇远号铁甲舰的十分之一,弱得不能再弱了。
即便如此,赤城号尚且没有被击沉,可见北洋水师火炮的破坏力太低。
还有2900吨武装商船西京丸号,本来是一艘商船,改装成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座船。
该军舰没有装甲防御,仅有一门120毫米火炮,战斗力不值得一提。
军舰先后中弹12发,包括4发305毫米炮弹、1发210毫米炮弹、2发150毫米炮弹和3发120毫米炮弹,却竟然没有沉没。
别的不提,光是305毫米巨炮炮弹就有4发击中,西京丸号却并没有沉没,再次看得出北洋水师攻击力太弱。
显然,除了主力舰松岛号以外,其余3舰基本被击沉也无关大局。
黄海海战中,只有重伤的松岛号回到日本本土大修,赤城、比叡、西京丸则留在朝鲜锚地修理。
其余军舰,包括传说被重伤的吉野号在内,都是在朝鲜经过修理船“元山丸”号修理和补充弹药。
维修短短4天后,这些军舰又出现黄海上。
此时联合舰队还有吉野号、秋津洲号、桥立号,严岛号、千代田号五艘新式主力舰,另外还有扶桑旧式铁甲舰,共6艘主力舰可以作战。
而北洋水师有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被击沉,其中致远、经远都是主力舰。
最关键的是,其余军舰包括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在内,损伤都很严重。
定远号中弹159发、镇远号中弹220发、2900吨来远号中弹225发,都需要大修。
战斗力仅次于2艘铁甲舰的来远号损失相对较轻,却也伤筋动骨。
资料写道:当遍体鳞伤的“来远”入港时,围观的人群都在惊叹。这艘装甲巡洋舰,上层甲板及军官舱木制部分全部烧光,甲板尽毁,钢梁暴露钢铁变形,整艘军舰只剩下骨架, 舰身水线以上部分虽经烈焰熊熊,但机舱内机器仍运转如常,居然还能不需拖带自航返回。
大体完好的军舰,就是济远号、平远号这两艘。
然而平远号是自产军舰,航速才10节,平时只能用于海上巡逻,跟不上主力舰队的速度。
济远号则是较弱的穹甲舰,即便是单挑,也根本打不过联合舰队任何一艘主力舰。
由此,北洋水师的战斗力所剩无几,几乎被歼灭了。
此战日本联合舰队伤亡官兵298人,北洋水师则伤亡官兵850人,元气大伤。
说来说去,北洋水师已经无力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