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iphone12的00后,这个话题并不沉重

@sven_shi:#生产iphone12的00后#这个话题并不沉重。

00后也已经成年了,可以开始自己工作赚钱了。

而且你可以看到他们的薪水,在富士康里面到手的钱是30块时薪,一个月工作220个小时,相当于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十个小时,到手6600块。

这个收入在我国已经算中高了,因为我国个税起征点是5000块。

大约四分之三的人都没到这个点。

厂区里面生活成本并不高,所以可以攒下钱。

这样的职工他们往往都会在工作几年后回乡“建房”。

这个是媒体上需要引导他们的一个问题,因为多数农村都出现了严重的年轻人口外流,所以回乡建房对他们来说并不合算,最好的选择是回到家乡附近的县城购买商品房。

自己给自己攒钱,置业,每个月账户里面都多三千块,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向上走。

他们不需要同情的。

尤其是不需要媒体行业的同情。

因为多数读文科的人大学毕业后,收入都是到不了个税起征点的,而且舆论上那些所谓的“职业前景”也都是忽悠还没工作经验的年轻人的。

多数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会有事业。

他到手的就是一份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赚钱。

人生最愉快的畅想就是财务自由不用上班。

那为什么还会有人觉得可惜呢?这类文章到最后惯常的收尾都是教育改变命运,要是好好读书读大学,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好好读书考上清华,自然会有好的前途。

可是每年最多也只有1%的出生人口能够考上985。

剩下的多数普通人读个二三本毕业,现在收入是普遍没有蓝领高的。

那么差距在哪里?

在父母,在父母的收入阶层上。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舆论上不敢直接用“教育分流”这个词的原因,它和我们多数人的认知差距太大了。

什么样的人更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去赚更高的收入?

父母收入阶层更低的人。

只有父母收入阶层相对低的人,才愿意从事重复性的体力劳动,来赚取相对高的收入。

也就是说父母给他们的阶层,决定了他们的劳动意愿和就业方向。

对整个社会来讲,除去可能要培养的那不到1%的准备科研的所谓的高端人才之外,大多数普通人中,只有父母收入低的人,才会有从事重复体力劳动赚钱的意愿。

所以为了满足社会用工需求,教育分流的方向是非常清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