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阅读第1018天】
作为一个房奴,看到贷款二字就是心肝一抖。而在自己最原始的记忆中,什么人会贷款呢?就是那种很穷,很潦倒的人;等长大之后,我发现我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对结局,因为贷款最多的,恰恰就是那些有钱人,而且他们欠着钱,还是大爷。在我有限的智商里,曾经很想不通这个问题,等我长大才觉得自己真是闲的没事才会考虑这个。今天好好捋了下,穷人贷款的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一、诸事考虑,事事不通
在那些贫困地区,小额贷款事极其盛行的,因为那些正规银行基本上不会把钱贷给那些穷人。只是把钱贷给穷人,就得承担相应的风险,比如不想还或者根本就还不起了。所以有些小额贷款的公司有些特殊的规定,其中有家的规定就是,贷款给那些借贷者之后的第二周开始,就要陆陆续续每周还一部分钱,当然这部分钱一般为利息(这种操作看的好眼熟啊),这样可以减少穷人的还款负担(因为他们借钱很多时候是高利贷,利息极高),并且可以提高还款率。
这个法子按理说是很好的,但是也有很多其他的声音,比如有的人提出异议:穷人去贷款,本来就是缺钱用,这这时候为什么不到最后的时候一起还,或者变成每个月还一部分?还有的人提出,若是有的人本身家里特别困难,一周还一次给他们压力太大,有可能他们还会再另外借钱还,陷入恶性循环。这些疑义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啊,也是现实。根据第一种异议,设置了对照组,每个月才还一部分,压力确实少很多,然后带来了一个惊喜——还款率下降了,而第二类异议也有道理,但是这时候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政策提出来是没有异议的?
我想了下,应该没有。世界上的很多东西提出来就不是让所有人满意的,而且对于某项规则,不要想着它一定是尽善尽美的,因为这不可能,就像国家不停地在完善税制,但是照样有诸多企业会合理避税一样。有一件事情我记得很清楚:在2016年,刚刚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时候,我向上级对于某项绩效政策提出了十多个细节小问题,发送至之后不禁得意,嗯,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细节的机智少年哪!十多分钟后,上级打电话过来,声音很低沉,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我吓到了:老闵啊,你太让我失望了!
在之后长达半个多小时的过程中,上级和我沟通了很多管理的技巧,其中说到了一点:我们制定的任何政策都会被人抓住漏洞,但是我们主要是在大方向上不要错就可以。那碰到了各类不再规章制度里面的情况怎么办呢?那就灵活处理,因为管理中还有一种就是例外管理。如果员工觉得这个没有在制度里面,需要我进行判决怎么办呢?这时候就是你真正行使你的管理职能的时候了,你不会让每个人都满意,但是这时候关键确定,哪一个才是让你满意,对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没错,就像上面的那项还款政策一样,好像贷款者会遇到这种困难,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这种操作下,确实提升了还款率,降低了这些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得以让它们继续生存下去,继续为那些穷人提供一笔虽然不多,但可能是他们救命钱的贷款。
哪怕我们坚信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对的,但是不一定会让所有人满意。这时候你听到那样的杂音,想着去改善,让这些人满意,你会发现,补了这个Bug,又会有新的Bug出现。就像公司融资了一千万,给每位员工发两万好不好?不好,因为还是会有人想:凭什么?我比他早来半年,我应该分三万……
二、看不到的资产才是真正重要的
在那些贫困地区,为什么穷人会去借高利贷呢?因为穷人想去贷款那些利率低的,但是没法啊,不然自己可能都不用贷款了,直接刘卖掉就行了;所以,在很多地区,容易流传银行是给富人(在那些真正贫穷的人眼里)贷款的。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比那些高利贷高得多呢?为什么要用那么多抵押物呢?一来,银行需要降低风险,所以当你还不起钱,我的损失能够少点;二来,银行的坏账率相比较而言,偏低,因为它有更全面的信息了解,而那些高利贷的就得做好别人不管你钱,你就干瞪眼的结果,你所付出的高利息实际上就是在替那些赖账的人买单!
在刘强东的自传中,提到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不到自己真正需要,不要随便拿投资人的钱。为什么呢?因为别人投资给你,就是想换回上百倍,上千倍利益的。为什么不去找银行借款呢?刘强东道出了一个悖论:当创业的时候,一贫如洗,无法贷款去发展,因为银行发现你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品哪,这时候只能是找那些风险投资了。那这个时候风险投资人为什么投给你呢?你这时候穷的叮当响啊,又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的,不!这时候你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你自己!
之前在看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的时候,专门说到了风险投资。那些大投行要投你,你得能够证明你的这个行业有10亿美元的市场。这就难搞了,要是有那么多牛逼的点子,也不是被你给咬上了,这时候就是第二种了,看创始人以及创始团队,主要看的,就是创始人是个什么德行。有些人被投资了钱,但是失败了,当他再创业的时候,原来的投资人还是会跟过来,继续投钱,直到你功成名就为止。什么样的人会被投资呢?我自己不是风险投资人,只能根据自己所看书籍的总结,以及身边朋友有过被投资经历的,初步感觉有两个最大的因素:
1.格局。这个词是被一位朋友在四年前在我耳边就提到的,也是自己一直被吐槽的一点。说实话,到现在我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个词,现在买了吴军博士的《格局》,希望能够有所收获。创始人要有格局,我觉得说的高端一点,就是心很大,但却是有理由的心大,而不是吹牛逼。前面说到那个朋友,在产值不到千万的时候,能够从真格基金徐小平手里拿到一笔风投,还是相当佩服的。他做很多事情,会让你觉得这个事情好像离我们很远,不靠谱,客户不买账等等,在大家都是做一对一的时候,他搞班课;大家都在毛起整文化课应试培训,他已经在启动国学和素质培训了;当还在一个区奋斗的时候,几家培训机构还在为一亩三分地互相掐架,打起价格战的时候,他已经把目光放到更外面,进行全省的战略布局……这个过程中,有过失败,也不敢说他现在做的都会成功,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推动着他的企业在飞速前进。写到这里,我想格局应该是能够看到比别人更远一点,远多少?不知道。看到那远处,能够想清楚后出手进行布局,我想,这就是格局一窥吧;
2.坚韧。本来我想写心性,但是觉得好像有点太飘忽了,所以就改成坚韧。写到这个词,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谁?当然是鸡汤文的典型代表——马云,不谈其他,就仅仅是他在1995-2000年之间的创业生涯,光想想,我觉得就已经让人放弃了。为什么有的人创业失败了,投资人还是愿意跟着,请放心,绝对不是看你帅(虽然有这个微乎可能),在商言商,绝对是认为你可以东山再起。为什么觉得你能东山再起?我想至少能够看到一点,你不会被困难打败!有的人,是性格如磐石,摔倒一次咬牙再起来,继续往前;有的人,性格如溪水,碰到了磐石,他没法挪动,但是会慢慢地渗透过石头,继续往前流。这两类,我觉得都是坚韧,虽然表现不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不管我们选择的,或者自带的是哪种,我只知道,前方太多未知,心先静,唯坚韧,方可漫漫求索……
三、你会不会花钱?
肯定会啊!给我一个亿,我都能花掉,但是花掉的钱价值在哪里呢?没错,花掉的那些钱价值,才是说明你会不会花钱,否则,那也只是挥霍而已。之前看到过一段话:穷人是越省钱越穷,富人是越花钱越富。这句话,有失偏颇,但是却反应了一个事实:每个人对于钱的理解不同,那对你的穷与富,也就不一样了。
在我十年前,进入大学不久,告诉我,要花我一个月做兼职的钱去参加一个培训,基本上我是不会去的;现在,告诉我有一个培训,只要这个钱没有真正超过我的能力以外,能够让我感觉到那么一丝有用,我也参与。所以,六年来,才会逐步的前进,从一个内外都穷的人,变成了现在一个物质上虽然不富,但是精神上也不穷的人。因为学会了为自己花钱。
现在充斥着许多的的知识付费,其中真假也许难辨,但是在其中拥有对你有用的东西。当手上有钱,在基本的生活没有太大问题情况下,建议拿出部分钱来投资自己。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了那些来报名的家长:对于家庭都差不多的家长,孩子学习情况也差不多,听到咨询师推荐一对一补习,有的家长觉得好贵,还是学个一千多的班课就可以;有的家长咬咬牙,拿出了一个多月工资,报了一对一。我不敢说效果是百分百,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那个补习一对一的孩子,是可以向前有的更快,而那个上班课的孩子,他能不够不往下掉已经是幸运。我不知道,过了几年,他们中考高考的结果是否一样,也不知道是否他们从大学出来之后是否也会有多么不同。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父母在对于花钱的认知上面产生的偏差,也许就是未来一个无限可能的开始!
我不知道身边有没有是因为省钱慢慢致富的,可能很难,当然也会有人认同一点,省钱不能致富,但是可以生活,这点我同意。有时候花钱,是为了仅仅开心;有时候花钱,是为了买件衣服鞋子;有事情花钱,是为了学习,提升技能。没有说花钱一定是全部用来干嘛,但是要明白,如果想要有更多的钱,至少有一个前提,你,能够配的上;如果配不上,那要么不会是那么多财富和你匹配,逐渐削减;要么,就把自己变得配的上,去学习,去磨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