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六·痢疾根原 淋沥根原

痢疾根原

痢疾者,庚金乙木之郁陷也。金主气而木主血,金生于土,木生于水,水温土燥,则金融而气调,木荣而血畅。水寒土湿,不能升庚金而达乙木,则金木俱陷。

魄门者,肾之所司,而阳明燥金之府也。金性敛而木性泄,其出而不至于遗矢者,庚金敛之也;其藏而不至于闭结者,乙木泄之也。湿土与金木俱陷,则金愈郁而愈欲敛,木愈郁而愈欲泄。金愈欲敛,故气滞而不通,木愈欲泄,故血脱而不藏。

木气疏泄,而金强敛之,隧路梗阻,传送艰难,是以便数而不利。金气凝涩,而木强泄之,滞气缠绵,逼迫而下,血液脂膏,剥蚀摧伤,是以肠胃痛切,脓血不止。其滑白而晶莹者,金色之下泄,其后重而腥秽者,金气之脱陷也。久而膏血伤残,脏腑溃败,则绝命而死矣。

此其病湿寒为本,而湿热为标。病在少阴,则始终皆寒,病在厥阴,则中变为热。故仲景于少阴脓血,用桃花汤,于厥阴下重,用白头翁汤。缘水病则生寒,木病则生热,而寒热之原,总归于太阴之湿。盖土湿而水侮之,则郁而为湿寒,土湿而木克之,则郁而为湿热之故也。

桂枝苁蓉汤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丹皮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橘皮三钱 肉苁蓉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湿寒加干姜,湿热加黄芩,后重加升麻。

痢家肝脾湿陷,脂血郁腐,法当燥湿疏木,而以苁蓉滋肝滑肠,尽行腐瘀为善。若结涩难下,须用重剂苁蓉,荡涤陈宿,使滞开痢止,然后调其肝脾。其脾肾寒湿,则用桃花汤温燥己土。其木郁生热,则用白头翁凉泻肝脾,湿热自当应药而瘳也。

痢疾根原

【翻译】痢疾病,庚金乙木的郁陷。金主气而木主血,金生于土,木生于水。水温土燥,则金融合而气协调,木荣而血畅;水寒土湿,不能升庚金而达乙木,则金木都下陷。 
  魄门,肾的掌管职能,而阳明燥金的腑。金性收敛而木性泄露,其出而不至于拉屎,庚金敛之。其藏而不至于闭结的,乙木泄之。湿土与金木都下陷,则金越郁积而越想收敛,木越郁积而越想排泄。金越想收敛,所以气滞积而不通,木越想排泄,所以血脱而不收藏。
  木气疏泄,而金强制性的收敛,通路梗阻,传送艰难,所以便多但不痢。金气凝涩,而木强制排泄,滞气缠绵,逼迫而下,血液油脂过多,剥蚀损伤,所以肠胃非常疼痛,脓血不止。病滑白而晶莹的,金色的下泄,其腹痛急迫,肛门重坠不适而且腥臭秽气的,金气的脱陷。长时间的脂肪和血液损害,五脏六腑破败,那么就绝命而死了。
  这个病湿寒为本,而湿热为标。病在少阴,则始终都寒,病在厥阴,则中途变为热,所以仲景治疗少阴脓血用桃花汤,治疗厥阴下重用白头翁汤。缘于水病则生寒,木病则生热,而寒热的本原,总归于太阴经的湿。因为土湿而水克制,郁而为湿寒,土湿而木克之,则郁而为湿热的缘故。

【翻译】桂枝苁蓉汤
  甘草7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丹皮11克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橘皮11克 肉苁蓉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湿寒的,加干姜。湿热的,加黄芩。后重的,加升麻。
  【翻译】痢病肝脾湿陷,脂血郁腐,治疗方法应当燥湿疏木,而用苁蓉滋肝滑肠,全通行腐瘀为好。如果结涩难下,须用大剂量的苁蓉,荡涤陈旧的大便,让滞积打开痢疾停止,然后调其肝脾。病人脾肾寒湿,则用桃花汤,温燥己土。病人木郁生热,则用白头翁汤,凉泄肝脾,湿热自然对症下药而痊愈。
  {解读}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本症以腹痛、痢下赤白脓血、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病机为湿热之邪侵入肠胃,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郁滞于大肠,经络受损,故下痢赤白脓血;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淋沥根原

淋沥者,乙木之陷于壬水也。膀胱为太阳寒水之府,少阳相火随太阳而下行,络膀胱而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在下,逢水则藏,遇木则泄。癸水藏之,故泄而不至于遗溺;乙木泄之,故藏而不至于闭癃,此水道所以调也。

水之能藏,赖戊土之降,降则气聚也;木之能泄,赖己土之升,升则气达也。胃逆而水不能藏,是以遗溺;脾陷而木不能泄,是以闭癃。淋者,藏不能藏,既病遗溺,泄不能泄,又苦闭癃。

水欲藏而木泄之,故频数而不收;木欲泄而水藏之,故梗涩而不利。木欲泄而不能泄,则溲溺不通;水欲藏而不能藏,则精血不秘。缘木不能泄,生气幽郁而为热,溲溺所以结涩;水不能藏,阳根泄露而生寒,精血所以流溢。

而其寒热之机,悉由于太阴之湿。湿则土陷而木遏,疏泄不行,淋痢皆作。淋痢一理,悉由木陷,乙木后郁于谷道则为痢,前郁于水府则为淋。其法总宜燥土疏木,土燥而木达,则疏泄之令畅矣。

桂枝苓泽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甘草三钱,生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肝燥发渴,加阿胶。

脾为湿土,凡病则湿,肝为风木,凡病则燥。淋家土湿脾陷,抑遏乙木发生之气,疏泄不畅,故病淋涩。木郁风动,津液耗损,必生消渴。其脾土全是湿邪,而其肝木则属风燥。血藏于肝,风动则血消,此木燥之原也。苓、泽、甘草,培土而泻湿,桂枝、芍药,疏木而清风,此是定法。土愈湿则木愈燥,若风木枯燥之至,芍药不能清润,必用阿胶。仲景猪苓汤善利小便,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利水而泻湿,阿胶清风而润燥也。

水性蛰藏,木性疏泄。乙木生于癸水,相火封藏,癸水温暖,温气左升,则化乙木。生气畅茂,乙木发达,疏泄之令既遂,则水道清通而相火必秘。土陷木遏,疏泄不遂,而愈欲疏泄,则相火泄露而膀胱热涩。膀胱之热涩者,风木相火之双陷于膀胱也。足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与手少阳三焦并温水藏。手少阳之相火泄,则下陷于膀胱而病淋;足少阳之相火泄,则上逆于胸膈而病消。其原总由于乙木之郁也。膀胱热涩之极者,加栀子、黄柏,以清三焦之陷,则水府清矣。
     乙木之温,生化君火,木郁阳陷,温气抑遏,合之膀胱沦陷之相火,故生下热。然热在肝与膀胱,而脾则是湿,肾则是寒。寒水侮土,移于脾宫,则脾不但湿,而亦且病寒。其肝与膀胱之热,不得不清,而脾土湿寒,则宜温燥,是宜并用干姜,以温己土。若过清肝热,而败脾阳,则木火增其陷泄,膀胱热涩,永无止期矣。惟温肾之药,不宜早用,恐助膀胱之热。若膀胱热退,则宜附子暖水,以补肝木发生之根也。

肾主藏精,肝主藏血,木欲疏泄,而水莫蛰藏,则精血皆下。其精液流溢,宜薯蓣、山茱以敛之。其血块注泄,宜丹皮、桃仁以行之。

淋家或下沙石,或下白物。砂石者,膀胱热癃,溲溺煎熬所结。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溲溺之咸者,水之润下而成也。百川下流,则归于海,海水熬炼,则结盐块。膀胱即人身之海,沙石即海水之盐也。

白物者,脾肺湿淫所化。湿旺津凝,则生痰涎,在脾则克其所胜,在肺则传其所生,皆入膀胱。膀胱湿盛,而下无泄窍,湿气淫泆,化为带浊。白物粘联,成块而下,即带浊之凝聚者也。与脾肺生痰,其理相同。淋家下见白物,上必多痰。泻湿宜重用苓、泽,若其痰多,用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泻之。

女子带浊崩漏,与男子白浊血淋同理,皆湿旺木郁之证。内伤百病,大率由于土湿,往往兼病淋涩,而鼓胀、噎膈、消渴、黄疸之家更甚。是缘阳虚土败,金木双郁。燥土温中,辅以清金疏木之品,淋涩自开。庸工见其下热,乃以大黄,益败脾阳,谬妄极矣!淋家下热之至,但有栀子、黄柏证,无有大黄、芒硝证,其热不在脾胃也。

一切带浊、崩漏、鼓胀、黄疸,凡是小便淋涩,悉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陈蒿、栀子、泽泻、桂枝,研末布包,热熨小腹,外以手炉烘之,热气透彻,小便即行,最妙之法。

淋沥根原

  【翻译】淋沥病,乙木下陷于壬水。膀胱为太阳寒水之腑,少阳相火随太阳而下行,络膀胱而约束下焦,肝实则肝易生下热,热则闭癃(闭塞不通)。肝虚则耗其母肾,且疏泄无力控制,易遗尿。相火在下,逢水则收藏,遇木则泄。癸水藏之,所以排泄但不至于遗尿,乙木泄之,所以藏而不至于闭塞不通,这是水道所以调和。
  水之所以能收藏,依赖戊土的下降,降则气聚,木之所以能排泄,依赖己土的上升,升则气达。胃逆而水不能藏,所以遗尿,脾陷而木不能泄,所以闭癃。淋病,藏不能藏,就发病遗溺,泄不能泄,又发病闭癃。
  水欲藏而木泄之,所以频繁想小便而不收,木欲泄而水藏之,所以梗涩而不痢。木本想排泄但不能泄,则是小便不通,水欲藏而不能藏,则精血不藏。缘于木不能泄,生气幽郁而为热,小便所以结涩,水不能藏,阳根泄露而生寒,精血所以流溢。
  病寒热的关键,全由于太阴的湿,湿则土陷而木郁,疏泄不畅通,淋痢都发作。淋病痢病一个道理,全是由于木陷,乙木后郁于谷道则为痢,前郁于水腑则为淋。治疗方法总适宜用燥土疏木,土燥而木达,则疏泄的功能畅通了。
  【翻译】桂枝苓泽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甘草(生)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肝燥发渴的,加阿胶。

【翻译】脾为湿土,凡发病则湿。肝为风木,凡发病则燥。淋病土湿脾陷,抑遏乙木生发的气,疏泄不畅,所以发病淋涩,木郁风动,津液耗损,必定产生消渴。病人脾土全是湿邪,而其肝木则属风燥。血藏于肝,风动则血消,这是木燥的本原。茯苓、泽泻、甘草,培土而泻湿,桂枝、芍药,疏木而清风,这是定法。土越湿则木越燥,如果风木枯到极限,芍药不能清润,必用阿胶。仲景的猪苓汤,善于通利小便,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利水而泻湿,阿胶清风而润燥。
  水性蛰藏,木性疏泄。乙木生于癸水,相火封藏,癸水温暖,温气左升,则化乙木,生气畅茂,乙木发达,疏泄的功能既然畅通,则水道清通,而相火必藏。土陷木遏,疏泄不遂,而愈欲疏泄,则相火泄露,而膀胱热涩,膀胱热涩的,风木相火双陷于膀胱。足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与手少阳三焦共同温暖水脏,手少阳的相火泄露,则下陷于膀胱而发病淋,足少阳的相火泄露,则上逆于胸膈而发病消渴。根原总是由于乙木的郁积。膀胱热涩的极限,加栀子、黄柏,以清三焦的下陷,则水腑清了。
  乙木的温暖,生化君火,木郁阳陷,温气抑遏,会合在膀胱沦陷的相火,所以生下热。然而热在肝与膀胱,而脾则是湿,肾则是寒。寒水克制土,移到脾上,则脾不但湿,而且也发寒病。病人肝与膀胱的热,不得不清,而脾土湿寒,则宜温燥,这适宜并用干姜,以温己土。如果过度的清肝热,而败坏脾阳,则木火增加其陷泄,膀胱热涩,永无止期了。惟温肾的药物,不宜早用,恐怕助膀胱的热。如果膀胱热退,则宜用附子暖水,以补肝木生发的根本。
  肾主藏精,肝主藏血,木欲疏泄,而水没有蛰藏,则精血都下。病人精液流溢,宜用薯蓣、山茱以收敛,病人血块大量下泄,宜用丹皮、桃仁以畅通。淋病或下沙石,或下白物。砂石,膀胱热癃,小便煎熬所结。水功能润下,润下作咸,小便的咸,水的润下而形成的。百川下流,则归于海,海水熬炼,则结盐块,膀胱即是人身的海,沙石即海水的盐。白物,脾肺过度湿所化。湿旺津凝,则生痰涎,在脾则克其所胜,在肺则传其所生,结入膀胱。膀胱湿盛,而下无泄窍,湿气淫泆,化为带浊。白物黏联,成块而下,即带浊的凝聚,与脾肺生痰,道理相同,淋病下见白物,上必多痰。泻湿宜重用茯苓、泽泻,如果病人痰多,用仲景的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泻之。
  女子白带浊崩漏,与男子白浊血淋同一道理,都是湿旺木郁的病证。内伤百病,大部分由于土湿,往往兼发淋涩病,而鼓胀、噎膈、消渴、黄疸等病更严重。是缘于阳虚土败,金木双郁,燥土温中,辅佐以清金疏木的药品,淋涩自然通开。庸医见病人下热,于是用大黄,更加败坏脾阳,荒谬荒诞极了!淋病下热的很严重,只有栀子、黄柏证,没有大黄芒硝证,病热不在脾胃。
  一切带浊、崩漏、鼓胀、黄疸,凡是小便淋涩,全适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陈蒿、栀子、泽泻、桂枝,研末布包,热熨小腹,外用手炉烘热,热气透彻,小便即行,最妙的法子。

    乌梅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肉苁蓉,别名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语)。
  性味: 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肉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用于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白朮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升麻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用法用量】 3 ~12g ;外用适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茵陈蒿
  性味:苦辛,凉。 
  归经:入肝、脾、膀胱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0)

相关推荐

  • 【谁能教我学中医:抄诵《四圣心源》】(36)

    劳伤解 9.精遗 作者:清·黄元御 [一元堂按: 火分陰陽,君相二火是也.水亦分陰陽,所謂癸水.壬水.壬水者,是為水腑膀胱;癸水者,是為水臟腎臟. 厘清了上述对應关系,"精藏於腎而交於心,则 ...

  • 【谁能教我学中医:抄诵《四圣心源》】(45)

    劳伤解 18.溺血 作者:清·黄元御 [一元堂按: 何为溺血?溺同尿.溺血者,尿血也,即小便出血. 黄師曰:"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風郁而行疏泄.谷道不收,則后泄于大肠,水道不敛,則前淋于小便 ...

  • 《四圣心源》:卷六·8痢疾根原淋沥根原

    痢疾根原 痢疾者,庚金乙木之郁陷也.金主气而木主血,金生于土,木生于水,水温土燥,则金融而气调,木荣而血畅.水寒土湿,不能升庚金而达乙木,则金木俱陷. 魄门者,肾之所司,而阳明燥金之府也.金性敛而木性 ...

  • 《四圣心源》淋沥根原

    淋沥者,乙木之陷于壬水也.膀胱为太阳寒水之府,少阳相火随太阳而下行,络膀胱而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在下,逢水则藏,遇木则泄.癸水藏之,故泄而不至于遗溺:乙木泄之,故藏而不至于闭癃,此水道所以 ...

  • 《四圣心源》痢疾根原

    痢疾者,庚金乙木之郁陷也.金主气而木主血,金生于土,木生于水,水温土燥,则金融而气调,木荣而血畅.水寒土湿,不能升庚金而达乙木,则金木俱陷. 魄门者,肾之所司,而阳明燥金之府也.金性敛而木性泄,其出而 ...

  • 《四圣心源》:卷九·3瘰疬根原

    瘰疬根原 瘰疬者,足少阳之病也.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行身之旁,目之外眦,上循耳后,从颈侧而入缺盆,下胸腋而行胁肋,降于肾藏,以温癸水.相火降蛰,故癸水不至下寒,而甲木不至上热.而甲 ...

  • 《四圣心源》:卷八·4鼻口根原

    鼻口根原 鼻口者,手足太阴之窍也.脾窍于口而司五味,肺窍于鼻而司五臭.人身之气,阳降而化浊阴,阴升而化清阳,清则冲虚,浊则滞塞,冲虚则生其清和,滞塞则郁为烦热.上窍冲虚而不滞塞,清和而不烦热者,清气升 ...

  • 《四圣心源》:卷七·6色疸根原

    色疸根原 肾主蛰藏,相火之下秘而不泄者,肾藏之也.精去则火泄而水寒,寒水泛滥,浸淫脾土,脾阳颓败,则湿动而寒生.故好色之家,久而火泄水寒,土湿阳亏,多病虚劳,必然之理也.水土寒湿,不能生长木气,乙木遏 ...

  • 《四圣心源》:卷八·七窍解 耳目根原

    耳目根原 耳目者,清阳之门户也.阴位于下,左升而化清阳,阳位于上,右降而化浊阴.浊阴降泄,则开窍于下,清阳升露,则开窍于上.莫浊于渣滓,故阴窍于二便而传粪溺:莫清于神气,故阳窍于五官而司见闻.清阳上达 ...

  • 《四圣心源》:卷十· 妇人解 经脉根原

    妇人解 妇人之证,率与男子无殊,惟其经脉胎产三十六病,则与丈夫不同.其源流通塞,实资于调燮,花萼长消,端赖于栽培. 降自后世,此义虽乖.伤旸谷之忽寒,叹温泉之遽冱,泛桃花之巨浪,决瓠子之洪波,乃使春华 ...

  • 淋沥根原

    淋沥者,乙木之陷于壬水也.膀胱为太阳寒水之府,少阳相火随太阳而下行,络膀胱而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在下,逢水则藏,遇木则泄.癸水藏之,故泄而不至于遗溺:乙木泄之,故藏而不至于闭癃,此水道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