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图录—1(先秦—隋唐)
(为疫情所困,居家日久,读书上网,得图片若干,略加条理,多少了解一点中国绘画史之大概。)
一、史前期
1、岩画——北方岩画大都用磨刻、敲凿和线刻。南方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
※阴山岩画——阴山山脉内蒙古彦淖尔市乌拉特旗、磴口等地,最早约1万年前之旧石器时代晚期。
※花山岩画——广西宁明县东南花山屯北明江东岸,战国至东汉时期(约1800-2500年前)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活动遗迹。
2、彩陶文化——约6000-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马家窑、大汶口等文化中,发现有红黑两色彩绘花纹的陶器。以仰韶为代表。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二、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夏商周春秋战国
1、青铜文化
2、帛画
※《人物龙凤图》
1949年长沙东南郊楚墓中发现一幅白色丝帛上的绘画,后定名为《人物龙凤图》。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帛画,2300年前楚国葬仪中使用的旌幡。
※《人物御龙图》
战国中晚期绢本绘画,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一号墓穴。
三、秦汉
秦(前221-前207)
西汉(前206-公元24))
东汉(25-220')
1、壁画
※秦咸阳宫遗址3号宫壁画
※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壁画(西汉)
2、帛画
※马王堆汉墓帛画。
1972~1974年先后出土于长沙市马王堆1、3号汉墓。帛画共5幅,其中1号墓1幅,3号墓4幅,创作时间为西汉文帝时期。1号墓帛画上部和底部描绘天界和地府,中间表现死者长沙国丞相軑侯利仓夫人辛追的生活场景。
3、画像石——汉代刻有平面图画的建筑构石,用于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等祭祀建筑,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等地。
※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东汉后期)。武氏祠是武梁祠及两座石室的合称,包括武氏墓地神道上石阙1对、石狮1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等40余石。该石祠自宋代即为金石学家所重视,元代受水患掩于地下,清乾隆时重见天日。
《水陆攻占图》
《荆轲刺秦图》
4、画像砖
※东汉画像砖《弋射收获图》,画面两层,上部弋射,下部收获,39.6×46.6cm,1972年出土于四川成都大邑安仁乡。
※魏晋画像砖“驿使图”,嘉峪关市魏晋5号墓出土。墓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绘一信使,跃马疾驰。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220-280)
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南朝(420-589)宋、齐、梁、陈
北朝(439-581)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东晋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江苏无锡人,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洛神赋图》长卷,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洛神赋图》局部
※顾恺之《女史箴图》长卷,绢本设色,纵24.8、横348.2厘米。公元292年,西晋文学家张华作《女史箴》一篇,以告诫后宫中的女性尊崇妇德。顾恺之按《女史箴》12个故事画了12幅图,画侧用小楷配以相应文字。现存两摹本,唐摹本藏大英博物馆,前3段已失。南宋摹本(纸本墨笔)较完整,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女史箴图》局部
2、张僧繇,苏州人,南朝梁大臣,绘《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唐梁令赞摹本),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绢本设色,纵27.5、横489.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五星即金、木、水、火、土星。二十八宿为想象中的星宿形象,现仅存五星和十二宿,当为原作之上卷。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局部
3、杨子华(北朝)《北齐校书图》,写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人校勘五经诸史的故事。据画卷题跋,原作杨子华,后阎立本再稿,俱已佚失,留传至今的是宋人摹本。
※《北齐校书图》,绢本设色,纵80、横240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北齐校书图》局部
五、隋唐
隋(581-618年)
唐(618-907年)
4、展子虔(约550-604),渤海(今山东阳信)人,经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曾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其《游春图》历来被评家视为“开青绿山水之源”的重要作品。此前的山水只是作为陪衬,“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游春图》开始注意透视,以自然景物为主,有了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
※《游春图》,纵43,横80.5厘米,绢本设色,现藏故官博物院。
《游春图》局部
5、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唐朝官至右丞相,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横129.6厘米。写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事,藏故宫博物院。
《步辇图》局部
※《历代帝王图》绢本设色,纵51、横531厘米,画面从右至左13位帝王及随侍,共46人,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局部1:晋武帝司马炎
局部2:吳主孙权
局部3:陈宣帝陈顼
局部4:陈废帝伯宗
※《孔子弟子图》卷。绢本设色,纵32.3、横870厘米 ,采取平列式构图,绘孔子弟子59人立像,首都博物馆藏。
《孔子弟子图》局部
6、李思训(651-716),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字建,唐宗室,官至右武卫大将军。与其子李昭道并称为“大、小李将军”。 唐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明董其昌推之为“北宗”之祖。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立轴,绢本设色 纵101.9、横5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帆楼阁图》局部
7、李昭道(675-758),字希俊,陇西成纪人。李思训之子。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
※《春山行旅图》,绢本设色,纵95.5厘米,横55.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春山行旅图》局部
※《明皇幸蜀图》绢本青绿设色,纵55.9厘米,横8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皇幸蜀图》局部
8、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又名道玄,史称画圣。※《八十七神仙卷》,绢本水墨,长292厘米,高30厘米。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绘87位神仙列队出行的宏大场面。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释迦降生图》,是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作纸本墨笔画,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一说宋人摹本。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送子天王图》局部
9、张萱(生卒年不详),唐长安人,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画史上与周昉并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现存宋摹本,藏辽宁省博物馆。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张萱《捣练图》,绢本设色,纵37厘米 横145.3厘米,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图》局部
10、周昉(8世纪后期),字仲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效仿张萱,后别创一体,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观音"。
※周昉《簪花仕女图》卷,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局部
11、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晚年居蓝田辋川。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首创“破墨法”,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破淡、用淡墨破浓,相互渗透,呈“水晕墨章”效果。明董其昌称王维是山水画南宗之祖,谓“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王维《雪溪图》,绢本墨笔,36.6×30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维《江干雪霁图》,绢本墨笔,纵31.3厘米,横207.3厘米,现藏于日本。
《江干雪霁图》局部
12、韩幹(约742 -7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蓝田人,又说大梁(河南开封)人,唐玄宗( 712-756 在位 )时期的画马名家。
※《照夜白图》纸本水墨,纵30.8、横33.5厘米,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牧马图》,绢本设色,纵27.5、横34.1厘米,上有宋徽宗( 1082 -1135 )题字: “韩幹真迹”,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3、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画家,太子少师韩休之子。
※韩滉《五牛图》卷,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五牛图》局部
(202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