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战争之望都之战
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辽军先锋在威虏军被宋军大败,其后又由于天气的原因,辽圣宗被迫率军北还。不管是处于要报遂城之战的一箭之仇,还是要决定继续压服宋朝,在休整了将近两年后,在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四月,辽军在阻卜都详稳南京统军使萧达凛和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的率领下,越境杀向宋朝军事要塞望都。
宋朝在河北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是王超,担任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兼定州都部署,副手分别为定州副都部署王继忠,镇州都部署桑赞,副部署李福。望都系定州缓冲屏障,战略位置重要,王超反对吴廷祚之子吴元扆主张全力防守唐河定州防线,放弃望都的建议,决定率主力救援。王超意图集合镇、定的唐河大阵并加上高阳关的兵力,组建一个10多万人的军团。其时,唐河大阵的兵力不到6万人,特别是骑兵兵力不足。结果在大军开拔后,高阳关行营的周莹拒绝听从,声称需要有枢密院诏令才可以,王超无权调动。没办法,王超只好率领不到6万人前去救援。而辽军主力精锐则超过9万人,宋军的兵力不及辽军。
辽军首先围攻望都县,为了救援望都,王超派一千五百人为先锋与辽军交战,自率大军列阵前往。宋辽两军前锋在望都南数里处交战,辽军冲击宋军大阵,不利,被斩首两千余级,萧挞凛率领主力及时赶到,收住队型。
辽军首战失利,第二天,萧挞凛率军继续冲击宋军大阵,依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王超也不知道望都已经被攻破的情报,两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萧挞凛不愧为辽国名将,经验老到,他仔细观察发现王继忠部所在的左侧偏离主阵,于是率军猛攻,王继忠苦苦支撑。恰逢宋军运粮前来,萧挞凛派军劫粮,王继忠发现粮道被劫,率轻骑前往察看,萧挞凛敏锐地抓住了战机,率军把王继忠这部分兵力包围,割裂其主阵的联系,王继忠连忙指挥突围,由于他与大阵之间的空当已经完全被辽骑控制,他只能选择往相反的方向突围,企图撤回威虏军。镇州副都部署李福、拱圣军指挥使李升率先逃离,王继忠倒是奋勇作战,无奈寡不敌众,力竭被擒。王超见王继忠兵败,粮草辎重被烧,于是指挥大军后撤。萧挞凛纵兵大掠各州县,一直到威虏军。
辽军取得望都之战的胜利,振奋了低迷的士气,萧挞凛派出了一支精锐骑兵进攻威虏军,威虏军守将魏能率军迎战,驻扎在徐河的李继宣部也派兵增援,不知是否李继宣害怕辽军,还是其他原因,总之其进军非常缓慢。魏能没有等到援军,但他毫无惧色,派遣魏正和刘知训小路包抄,然后自己迎头痛击,辽军大败死伤惨重,宋军获器甲一十八万之多(估计是检望都之战之后留下的兵器)。辽军炒掠不到多少好处,便全军撤退了。
望都之战,辽军损失在万人左右,而宋军的损失在一万五、六前人,宋军的损失大于辽军,但由于宋军主阵没有被击破,也没有溃败,虽然辽军获胜,但实质是两败俱伤。但由于王继忠被俘,而王继忠是真宗密友,真宗对此非常恼火,派了性格刚烈,铁面无私的刘承圭和相对温和的李允则全面调查此战,镇州副部署李福,指挥使王升,这两位仕途上的希望之星被流放!望都之败。对宋廷震动极大,老将李继隆一再请缨要求重新出山,宋军对河北防务重新作了部署,增加了兵力。对阵亡将士厚加抚恤!终于稳定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