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精粹]第179期:时而会跳跃俏皮的“男中音”

本期专题介绍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乐器:巴松管(英文:Bassoon,在中国大陆又称大管),其意大利文Fagotti来源于乐器的形状 ── 柴棒(很形象的比喻),是木管乐器中双簧乐器家族的成员。巴松管发明于17世纪,经过几百年的演变,自19世纪,巴松管衍变成现在的样子。从那时候以来,它在管弦乐,协奏曲及室内乐作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巴松管有着独特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并可灵活演奏出多种音乐特色。音色具有比较明显、浑厚的簧乐声调特点。巴松管的音色暗沉而庄严,宛如男中音的音色,特别在中音与高音部份更近似男中音的音色。其高音区音色哀伤痛楚,中音区温和甜美, 低音区严峻阴沉,断奏时则具有幽默顽皮的效果。大家都熟悉的芭蕾舞《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曲》中那跳跃而带有弹性的前奏就是由巴松管演奏的。巴松管还有一种低音的变种乐器——低音巴松管(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音色听起来 阴险狠毒,称得上是“黑暗恶势力”在管弦乐队里的总代言人。

=============

巴松管的演变发展进程中,一定要提到巴洛克音乐大师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 1678年-1741年,代表作品:四季),是他的作品使巴松管逐渐成为能完成复杂演奏技巧,不逊色于其他管乐器的独奏乐器,他一生为巴松管写过39首协奏曲,绝大部份至今仍经常在音乐会舞台上演出。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他最著名的《E小调巴松协奏曲》作品484号。

维瓦尔第《E小调巴松协奏曲》作品484号(Concerto in E minor for Basson, RV484 )是众多巴松管演奏家经常演奏的曲目,该曲由快、慢、快三个乐章构成,是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典型结构,而且使用的是标准的弦乐队加古钢琴。灵活多变的结构以及富有动力的节奏运用,使得乐曲不落俗套而又富有朝气。

第一乐章:Allegro Poco 4/4

开始是乐队全奏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中出现了四次,中间穿插了巴松管的三次独奏。这个主题共为带有对比性质的两个部份,第一部份气息宽广,旋律优美抒情,带有优美的忧伤情绪(所有乐句都是下行音型,在巴洛克时期是模仿人们叹息哭泣的一种表现手法。第二部分是一个快速模进的动机,与第一部分宽广旋律形成对比。

第二乐章:Andante 4/4

在这首慢板乐章中,深情动人、委婉悠长的旋律缓缓流出,就仿佛是在聆听歌剧中的咏叹调一样。音乐充满了忧郁感,楚楚动人,巴松管的音色仿佛化成了语言,在讲述一段古老的传说,令人浮想万千。

第三乐章:Allegro 3/8

这个乐章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节奏,节奏成为了这个乐章的主宰,牢牢统治着全曲。在这个乐章中,音乐所强调的重拍被放到了通常的弱拍上,产生了强烈的舞蹈特性,欢快地推动着音乐的发展。

这部音乐作品的演奏录像是由波兰青年巴松管演奏家克劳迪娅·阿布拉姆库克(Klaudia Abramczuk)担任独奏,由波兰音乐学院乐队协奏,指挥是波兰指挥新秀玛尔塔·克卢钦斯卡(Marta Kluczyńska)。

视频:《E小调巴松协奏曲》

===============

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作曲家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年-1826年,代表作品:歌剧《自由射手》、《邀舞》,他的表姐是莫扎特的妻子)也曾为巴松管写过两部作品,其中的《F大调巴松协奏曲》作品75号也是当今音乐会舞台上经常被演奏的著名作品。

韦伯的《F大调巴松协奏曲》是巴松管的经典曲目之一 ,其旋律优美、风格悠扬 。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为奏呜 曲式 的快板 ;第二乐章为三 部曲式的慢板 ;第三乐章为快板的 回旋 曲式。

小编挑选了由一位年轻女演奏家演奏这部作品的录像供大家欣赏。巴松管演奏者为捷克女巴松管演奏家迈克尔·什帕科娃(Michaela Špačková),布拉格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协奏。

视频:《F大调巴松协奏曲》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