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114
天朝的红木家具元年,窃以为是公元2007。一曝十寒,所以元年过后的2008特别特别的冷,在下在总结黄花梨工艺茶壶的前世今生时曾把2008年开始的那一段寒冷时期,特称为“冰河纪”。
冰河时期如何熬冬?在下的选择是拥抱上博。那里是明式家具的殿堂,因为陈梦家,因为王世襄,高山仰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一次走进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是2007年的盛夏,然后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至今还保存着几张当时的入馆门票。2007年的上博尚未免费开放,后来才免费,然后限制每天参观人数,这是管理维护的客观需求。关于上博的帖子,互联网上搜一搜“林海微澜+风华绝代”,可以足不出户而尽览上博明清家具与关联资讯的峥嵘。记忆所及,这个“风华绝代”的帖子前前后后写了将近一年,原本只打算做一个视觉感官上的完整描述,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最初主要是图片; 后来欲罢不得,被一拨爱好相同心意相通的古典家具同好一路互动地硬逼着百尺竿头,于是从型开始,然后材,然后艺,结结实实地把包袱抖了个透。那大概是破天荒第一次有人大不敬地据本推证:陈王二老的明式家具材质中有越南黄花梨的身影。这大概也是一种“吹哨子”。至今感谢一起“吹哨子”的老几位:架几案,鱼目(漏捡依旧 ),迷糊,以及当时的仙源掌柜leavingson. 人世已非,江山依旧。
关于上博的感慨很多很多,“风华绝代”里有详尽的推敲与阐述,比如艺无分古今;师古而不泥古(拘泥于前人);传统汉文明审美源宗的书法之“四宁四勿”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等等等等。有些个别的看法当时不便说,或者刻意回避直白表述的,现在倒是不妨直抒一吐,比如高下。
窃以为单论藏品,大概还是陈梦家先生的眼光更接近于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形而上者道。王世襄老先生是明式家具泰斗,一代宗师,当仁不让的中华古典家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居功至伟者。只是襄老与家具制作的匠师们走得很近,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红色年代,自然是“与时俱进”,却不免形而下者器。 在下无意在两位前辈之间做太多的比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仅就事论事,或者通俗一点说:对事不对人,对物不对人。陈梦家先生的支付能力,在那个年代,大概是王世襄先生所望尘莫及的,所以陈先生可以施施然地安步当车,在京城南门的鲁班馆从容地挑选上好的前朝遗留长物;而襄老却只好一天到晚地骑着二十八寸的大单车下乡铲货,因为鲁班馆的货色价格让人啧舌。这一分,就显出别了。鲁班馆里不乏让襄老心跳耳热的好长物,却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其中为数不少的表表者,往往落入陈梦家先生的囊中,襄老在收藏经历中的所谓囊中羞涩,大概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襄老的藏品当中,不乏退而求其次的“茬帮车”,即便动手的是当年“修旧如旧”的高手如祖连朋老师傅,再怎么妙手回春,动过手就是动过手。陈梦家先生的藏品,虽然也有修补之作,但整体上大概更加人文,更加文化,更接近《长物志》所描绘的那种前代风流。两朝嬗变之际的乾坤,猩猩啼兮杜鹃叫, 落日青枫山鬼啸。篁竹深岩不见天,我所悲兮在远道。这大概是陈梦家先生临终前所说的“我不能再被别人当猴子耍”的背后的心态写照吧。
俱往矣,每次驻足上博,内心诚惶诚恐。奢侈品三大特征之稀缺的,昂贵的,非必需的,说的就是这样的长物。这些不可复制的奢侈品的背后,是风华绝代的两个名字:王世襄,陈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