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斋的“华翎五品军功”何时因何原因而得?
车毅斋先生像
喜读武术史料,然常存困惑,“车毅斋先生的‘华翎五品军功’何时因何原因而得”,就是一个至今尚不明了的问题。现借《武谈》这一园地,提出就正方家。
车永宏,字毅斋(1833-1914),山西省太谷县桃园堡村人,师李能然先生学习拳术。教授门徒甚多,1914年逝世。
先生一生事迹颇多,最出名的就是得清廷所授“华翎五品军功”一事。此事有中华民国十四年乙丑七月由其弟子所立的《车君毅斋纪念碑》为证,此碑的正面,即是“清花翎五品军功车君毅斋纪念碑”这几个字。
此事原本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但笔者在读相关的资料时,却被一些不同的记载弄糊涂了:
资料1、《清花翎五品军功车君毅斋纪念碑》背面碑文:
拳术,中国绝技也,有少林内外家之别,吾郡则自咸同间此术独盛,一曰王长乐弟子,一曰戴文雄弟子。长乐,交人。戴氏小字二闾,则祁人也。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支派,外传李老农。老农为吾世丈,孟孛如先生座上客,再传车毅斋。时,予家客有燕人冯四者,亦精拳术,且能只马入乱贼中夺妇归。若论拳术,自愧不如老农甚。而毅斋得老农之术特精。尝游津,遇日人,知毅斋名,较剑术。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色沮,愿师之,毅斋婉谢焉。人问其故,毅斋曰:岂可使吾国绝技而传之外人耶?毅斋平日于治田外,别无事事。遇人恂恂不自足,而独于恤贫济孤事,不少吝。予家旧有商业在斜阳寺前,燕人宋氏父子实经营之。宋氏亦心意拳术中人也,述毅斋事绝详。毅斋死,予以纂入县志方技传内。而毅斋门弟子王凤翙等立碑纪念,问序于予,不获辞,因略述其事如右。毅斋名永宏,行二,世居桃园堡,今为贾家堡人。
榆次常赞春篆,同邑孙丕基撰,同邑武中洲书(抄碑文者说明:字用了简体)
按:此碑文仅用“尝游津遇日人知毅斋名较剑术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色沮愿师之毅斋婉谢焉人问其故毅斋曰岂可使吾国绝技而传之外人耶”这55字记载了车毅斋与日人比较剑术之事,通篇无有关于“花翎五品军功”的只言片字。从常理分析,这块对于车毅斋来说至关重要的纪念碑,立碑人没有讲述碑文正面“清花翎五品军功”这几个字的来历,不记载这件车毅斋一生最重要事迹的原委,是很奇怪的。
资料2、据网络资料《太谷县志》载:
光绪14年(1888)天津中日设擂,日本武士板三太郎,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形意门人急赴山西搬兵,车毅斋应邀制敌。登上擂台,“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色沮,愿师之”。清廷为褒奖毅斋为国争光,特授五品军功。
按:这是“五品军功”之说首见于正式出版物《太谷县志》。从县志所载文字“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色沮,愿师之”等语看,该文字与上述碑文有直接关系,不知是碑文在先还是《县志》在先?此点还需太谷县文史专家们指点迷津。此外,该《县志》有“清廷为褒奖毅斋为国争光,特授五品军功”等语,是车毅斋纪念碑的碑文里所没有的,其来源仍需请教太谷县文史专家。
资料3、据张友林著《山西六合心意拳》所记:
祁县乔家是巨富之首,在全国各地均有大商号,与北京载沣王爷交情甚厚,王爷听说山西有个车永宏武艺高超,约车二师来京。车二师傅应约来到王爷府大庭,王爷和乔家老爷在八仙桌品茶,观看八旗武术教头与车二师傅比武。车二师傅抱拳施礼说:“请!”教头也不客气,迅如闪电,连连攻击车二师傅致命要穴,车二师傅连连后退巧妙化解(老前师传言,退如风吹鹅毛),后面是一尺高的门栏,教头猛攻一拳,想把车二师傅隔门打出去,只见车二师傅身体只是一个“束展”,迅如闪电,将教头凌空打出一丈开外,摔在王爷喝茶的八仙桌上,茶倒盘碎,淬了王爷一身水,车二师傅一甩马袖离开了大庭。乔家老爷慌忙说:“车二是一乡间武夫,是个粗人请王爷恕罪!”王爷喜爱车二的武功,不但不责怪,报皇帝恩准,赐车永宏为清华翎五品军功(见车毅斋墓碑志)。
按:这是车毅斋之所以得“华翎五品军功”的又一个版本。其内容与那块纪念碑的碑文所记差距较大,是车毅斋与“八旗武术教头”比武,没有日本人什么事。此文还特别提示读者:要想知道皇帝恩准,赐车永宏为清华翎五品军功”一事,请见车毅斋墓碑志。这里提到的是“墓碑志”,与那块纪念碑,是一回事吗?
资料4、据形意拳的资料记载(常按:此资料没有明言其出处):
1914年春(民国三年),车二师傅旅游天津,在再传弟子乔锦堂商号中下榻。日本剑术国手,闻车永宏之大名,请乔锦堂介绍切磋剑术。日本剑术高手,岁在壮年侃侃而谈,车二师傅则少言寡语,只唯唯点头,赞同对方的高论。日人轻视之说:“闻你为中国武术名家,愿与你较剑术。”车二师傅说:“可以。”车二师傅,就和平常人一样,持剑而立,日人则持剑向车二师傅猛刺,没过三招,日人被击中剑脱手飞出数丈。日本剑术国手自惭不如,愿拜车永宏先生为师,以重金聘请车二师傅赴日传艺,师婉言谢绝。京津绅士问车二师傅为何拒之?师曰:“岂可使吾国绝技而传之外夷耶。”
按:这则资料是又一个版本,事情发生的地点不是北京而是天津了,参与者中仍然有一位姓乔的老爷,车毅斋的比武对手由八旗武术教头换成了日本剑术高手,较技的场地也从“擂台”变成了“下榻的商号”,最重要的改变是时间从《太谷县志》所记的光绪14年(1888),变成了1914年春(民国三年),因为这则资料记载的是民国的事情,不必再考虑“清华翎五品军功”当在情理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车毅斋战胜了日人后婉拒其拜师并抒发民族情怀的话,与26年前(1888年)在擂台上所说所作竟然完全一致,尤为难得!
资料5、还有一则资料,说的也与“花翎五品军功”有关,只是发生的时间又变了:
光绪九年即1884年,天津日租界举行轰动中外的国际击剑比赛,日本台主板三太郎技艺非常,连胜我京津、北方一些名师。车永宏闻讯后到达天津,随即来到擂场。板三太郎挥剑冲来,车永宏步步后退,就在板三太郎将他逼至擂台边角时,板三大吼一声,腾身刺来,观众都震惊而起,以为车永宏必倒无疑。刹那间,车永宏身软如绵,飘忽而悬,早来至板三太郎身后。本一剑即可将板三击下擂台,可他只用剑端轻轻在其肩上一点,然后跃退一步,微微含笑。板三太郎几乎跌下擂台,肩上又被戏点一下,脸色紫涨,回身反击。这时,车永宏招法万变,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几剑过去,击中对方手腕。板三弃剑于地,幸好是比赛不然其性命也难保。车二用戴氏剑法轻取日本剑客板三太郎,坂三太郎认输求饶,并想拜师。车永宏当场回绝。此事传到京城,光绪皇帝嘉奖车永宏“花翎五品军功”。
按:此事发生的时间比《太谷县志》记载的1888年提前了4年;较技情节也更精彩,有如亲眼所见。
笔者识:一件发生在一百二三十年前的事情,被口传成各种面目是正常的,但这种种不同的面目,多年来在我们众多武史研究者面前并行不悖,安之若素,甚至被各圆其说而津津乐道,就不能说是正常了。刚刚才一百多年,事情就模糊成了这个样子,再过多少年会成个啥,能想象么?(源自《武魂·武道》杂志)
车毅斋五品军功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