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去过云冈石窟了。但是对于为什么叫“云冈石窟”,你知道多少?
根据目前的考证,明朝嘉靖年(1522年)以后,才有了“云冈石窟寺”和“云冈”的称呼。因为在明朝中期以后,北部鞑靼人、瓦剌人和明朝的关系时好时坏,蒙古人不断侵扰明朝北部边界,明朝只好花巨资沿长城一线,维修加固长城,或者新筑长城,以防范蒙古部落入侵。大同位于北部边界,是位于西部的主要门户和重镇。大同一线就修了好多的边墙边堡,武周山的山上山下,就修有堡城。今天的石窟内存有明嘉靖四十年(1564年)七月立的《重修云冈堡记》,这是我们看到的最早的叫“云冈堡”的文物碑刻资料。碑刻上描绘武周山“上出浮云”下临绝壑”,“冈”为“山”或者“脊”。也就说远看武周山,“山”像“云”,“云”又像“山”,山云一体,故名“云冈”、“云冈石窟”。情敌啊道光戊子科优贡、左云人倪钺有诗云“云山纠结古云冈,石路盘旋到上方。”就是说武周山与云齐。在历史云冈石窟先后就有很多种的叫法。最早的时候叫“武周山石窟寺”或者“武周山石窟寺佛寺”。又叫“灵岩寺石窟”,亦叫“北台寺石窟”,还有叫“恒安石窟”,也有叫“代京石窟”。辽金时期,又被称为“西京武周山大石窟寺”。明朝的嘉靖年以才开始正式称为“云冈石窟寺“或者”云冈石窟”或者简称“云冈”。而云冈村和附近的矿山老乡们常常叫“云冈大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