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滋肝阴药
前言:凡药性甘凉、甘平、甘寒、或甘咸,具有滋养肝阴,柔和肝体等功能的药物,称为滋肝阴药。 肝体属阴而用阳。
若肝体不足,阴血亏损,可见头晕,两目干涩发蒙,口干便结,舌绛少苔等症; 治宜----滋养肝阴。 因肝肾精血同源,故滋肾阴之品,又多有养肝阴之力; 所以历代医家未作严格划分。 我们根据临床体会,归纳几种主要药物,介绍如下:
1)白芍:
味性归经:苦、酸、微寒,归肝经。
功能:因其味酸,善敛摄肝脏自动之风阳;
因其味苦,苦能泄热,能入胆而益胆汁,且平肝阳之上亢; 因其微寒,善泻肝胆之热以疗痢疾后重;但护养肝(阳?)阴之力为其所长。 应用:如平肝----与石决明、钩藤同用; 补肝血----常与当归配伍;
疏肝气----常与青皮、柴胡同施;
消瘀血----常与桃仁、红花同配;
其配伍之用,皆取其酸入肝,有护阴之长;
临床:运用时,宜与赤芍鉴别。
2)黄精:
味性归经:甘、平,归肺、肾、脾经。 特性:甘者缓之,甘缓以疗肝苦急之证, 功能:其作用有二: 一是填精:补肾精益肝血;《本草纲目》云:“补诸虚……填精髓;
二是益气:五脏诸虚皆可用之,《别录》谓其“补中益气……安五脏”,
一物而兼两能,填精而不腻,益气而不燥,既双补气血,又调理脾胃,诚为滋养之上品。
3)女贞子:
味性归经:甘、苦、凉,归肝、肾经。
特性:本品甘苦性凉,补中有清,补而不腻,清而不寒,既滋肾水,又养肝阴,尤为补肝肾要药。
功能: 临床用于肝病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典籍:《本草纲目》谓其:“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 与旱莲草配伍,方名二至丸,成为养阴名方,其养阴之力,不在地黄以下。
4)枸杞:
味性归经:甘、平,入肝、肾经。 特性:枸杞偏温还是偏凉,历代医家对此有争议。 典籍:有人谓其能兴阳道,性偏温; 王旭高、张山雷谓其善补肝阴,善养肝木。考其味甘多液,滋补肝肾之阴尤良;性偏微凉,退阴虚潮热之证弥佳。 张锡纯云:“惟枸杞能补益元阴,与先天之元阳相济是以有此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确诊为阴虚发热,其退热之功甚宏。 但与其根地骨皮效用有别,地骨皮性凉而长于退热,本品则性微凉而偏于滋阴,临床应用宜加鉴别。
5)生地黄:
味性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特性:其味甘缓滋阴生津,味苦而清热凉血,且甘重于苦,尤以滋阴养血为长,对于阴虚阳亢,血虚风燥,心烦内热等症,具有卓效。
应用:品种有鲜、干两种----以干生地多用于滋阴,熟地黄甘而不苦,更长于滋阴,但本品苦而兼寒,又能生血凉血,故临床常生熟地同用。
6)黑芝麻:
味性归经:甘、平,入脾、肺、肝、肾经。
特性:黑芝麻与大胡麻功能相近。 芝 麻----甘平多脂,润燥滋阴,对于肝肾阴亏,血燥生风所致头晕目眩、耳鸣、肢麻等症,药食咸宜。 大胡麻----性甘微温,柔养肝木,熄风潜阳,
应用:临床上黑芝麻与大胡麻可互代。 张山雷说:芝麻“脂液尤多,润泽妙品”,“ 胡麻柔润,能养液以柔肝木,故亦可为熄风潜阳之药。”
#健康明星计划# #健康一夏#
说明:本内容仅为用药科普常识,不能作为自行用药参考,用药需先辩证,不建议自己盲目试药,体质不同,用药也大不相同,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