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汤临证应用
猪苓汤,古代的治淋专方,可通治泌尿道感染,适用于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窘迫、尿失禁等一系列尿路刺激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仲景方论条文]
《伤寒论》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伤寒论》第22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伤寒论》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经典配方】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常用剂量】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阿胶15g,滑石15g。
【煎服法】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适用疾病】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淋病、肾结核、急慢性肾盂肾炎、乳糜尿、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积水、肾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肥大、多囊肾、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等。
【加减法】尿路感染伴发热,合小柴胡汤;尿路结石、腹痛腰痛,合四逆散;小便赤、脚癣、湿疹、女性盆腔炎、阴道炎,加连翘、栀子、黄柏。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改善代谢性酸中毒,增强免疫,改善肾脏病理,降低蛋白尿、血清肌酐,提高肌酐清除率等作用。
【注意事项】对本方过敏者慎用。
【辨证提要】
里热实证如属经腑同病,单用下法,则阳明无形之热可能内陷膀胱,出现阴虚水热互结之证。其脉浮、发热、渴欲饮水是下后津液受伤,阳明余热犹存,小便不利是水气内停之征,故当用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猪苓汤的功效,以通利淡渗为主,育阴润燥之力较逊,若阳明汗出多,口渴,是里热伤津,津气损伤之证,切不可用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揭示阳明病禁用利小便之法,以防伤津化燥。
【运用思路】
本方有滋阴清热利水之功,为主治里热阴亏,水气内停之专剂,适用于水气内停,阴虚有热所致小便不利,排尿涩痛,尿血、淋病、下利、咳呕、心烦失眠等。现今临床上运用指征主要有:
主治病证:水气内停是本方所治的最明显征象,或有阴亏内热;
病位:主要在肺经和膀胱经部位;
形体:形体较为肥胖,肢体或有沉重感。
舌象:舌红、舌体比较胖大,而苔黄腻、或白腻等。
1.依据小便不利,发热、口渴及心烦不得眠的主症,治疗水气泛滥的水肿,阴虚有热证。水气停聚,水热互结下焦,膀胱气化不行,水气不化则小便短赤而不利,水气泛滥则见水肿。用猪苓汤可利水消肿。如泌尿系统的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结石等辨证属阳明热邪,深入少阴,阴虚停水皆可用猪苓汤治疗。
2.依据里热阴亏水气内停的病机,治疗腹泻后尿少、纳呆,精神差属于湿热相搏者,用猪苓汤淡渗利水,养阴清热。
3.依据利水清热滋阴之功效。本方猪苓能渗上焦之湿,茯苓味甘,能主中焦之湿,泽泻味咸,渗下焦之湿并泄热,滑石能渗湿中之热,四药皆渗利,又恐亡阴,故用阿胶为佐。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用其治湿热黄疸。“发黄之证,多成于湿热,诸治发黄之方,皆治湿热之方也。乃有本阳明病,其人蕴有湿热而不发黄者,自当另议治法,而阳明篇中亦曾载其治方矣。”
4.阴虚湿热,气不摄血的尿血症:阴虚湿热内停,虚火内扰,灼伤肾及膀胱的脉络,血液渗入水道常见到尿血。
5.湿热伤阴,心肾不交(失眠),心烦不得眠是猪苓汤的主证之一,其病机的主要关键是水气内停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故不寐为猪苓汤证的常见症之一。
病例:某男,80岁,尿频尿痛一周。无发热、口渴、尿血、腰痛等症状。一周前曾有出现咽疼,口服过消炎药,刻下仅尿频尿急尿痛,一天十余次,眠差,纳可,口不渴喜热饮,舌紫暗有瘀斑,裂纹舌无胎,脉弦迟无力。
处于猪苓汤去阿胶加四逆汤,附片用20克,5付。
服药5付后,小便即正常,尿频尿急尿痛消失,尿时微有不畅,嘱原方再服5付巩固。
本例尿路感染属不典型的猪苓汤证,患者年高阳衰,热象不著,无小便热痛,无口渴、心烦,舌象也非光红无胎,故去阿胶之滋腻,而加入助阳之四逆汤,通利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尿路感染非尽是湿热,下焦水热互结之淋证当用猪苓汤,若非水热互结证自当变通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