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干”了,你随意——《逆向管理》读书笔记

我是魔镜,一个讲故事的作文老师

书名:《逆向管理》  埃米尼亚·伊贝拉

阅读方式:kindle

阅读时间:2016.11.1-11.4

阅读时长:4小时40分

读书笔记:3小时30分

编辑时长:2小时30分钟

一、关于本书
1、作者

埃米尼亚·伊贝拉是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组织行为学(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教授。研究的内容帮助来自各个公司的管理者们成长为更优秀的领导者。

读完这本书,看到尾页简介中用的“她”,才知道作者是女性,对书中流露出来的颠覆性思想由衷赞叹。她让我想到了《向前一步》的作者——谢丽尔·桑得伯格。同为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女性,树立了一个非常成功且具有价值的模范,帮助有远见的人一步一步取得成功。

2、内容

“逆向”意味突破常规思维方式,反向而行。我们总是思前想后,各种因果、情境都进行了预设,却迟迟不行动,她却告诉我们应该“先行动、后思考”,行动以后的思考才是有的放矢;“管理”内涵丰富,任何人都需要进行个人职业、生活、人际关系、时间等管理。

《逆向管理》中,每读完一个章节,都恨不得拉一个人当听众:“你是不是这样做的?和我原来一样,没想到书里却告诉我们……”

3、推荐

推荐指数 ★★★★★

适合人群:新晋领导、想升职的人、希望成为领导者的人、“拖延症”患者

易读指数 ★★★★★

内容好读:书中举的那些个人案例,读起来很熟悉,很真实,就像公司那个新晋领导,只会对下级板着脸,对上级却是另外一副面孔;就像自己,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处处面临的压制和妥协。

引发思考:读别人的故事,是为了更了解自己。当作者将书中人物的困惑以及解决方案告诉你时,会颠覆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他们的困惑也是自己的困惑,他们的解决方案也会是自己的吗?

什么?你认为要先想好再做?你还在为做自己擅长的事洋洋得意吗?你认为人际关系是自然而然建立起来的,不需要苦心经营?你认为坚持真实很重要,而讨厌那些随机应变的人吗?对不起,那些陈旧的观点已经不适合你了,你需要逆向管理。

这里的每一个观点都掷地有声。

二、读书笔记


阅读前提问:

1、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2、哪些观点有助于重塑自己的思维方式?

3、我可以立马行动的事是什么?

4、能不能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当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时,第一件事就是自省,思考为什么不是:以往的经历没有成功的经验,没有成长为领导者的环境。这句话适时出现:“过去的经历决定了我们的思考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很难改变,因为改变需要外在经历。既然没有成为优秀领导者的经历,自然而然也不是用领导者的方式在思考。

本书的核心是“由外而内”。

我们需要“由外而内”的转变:先像领导者一样做事,才能像领导者一样思考。

“我何以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呢?——只有看到我做了什么以后才能知道。”

领导者是怎样做事的呢?不断提出新观点;在专业领域之外做出贡献;集合人力物力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等等。

“三步走”帮助实现领导者转变:

1、重新定义你的工作

我不仅仅是一个作文老师,如果能打破“作文老师只给自己的学生上课”这个界限,研发出最适合孩子成长规律的作文教材,培养出一批热爱作文教学的老师,和一群人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是转变的第一步。

“如果一个人不仅能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还能集合一群人朝这个方向努力,那他最终就会获得最为丰厚的回报。”

2、扩建人际关系网络

我们往往埋头做事,习惯通过内部熟悉的人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如果想做自己专业领域以外的事,或是提出一些适应全局的战略,往往不那么容易。以往我只喜欢看文学类的书籍,后来欧帅告诉我:要跳出自己的阅读舒适区,不同类型的书籍会对全局思维有帮助(欧帅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已经完成领导者的“三步走”,在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路上)。

领导者应该需要扩建外部人际关系网络。

人际关系网络需要以下三点性质:

广泛性:与各行各业的人建立连接

连接性:作为桥梁连接一些在其他方面没有关联的人和团队的能力

动态性:随着你的进步而发展

3、试着朝更多不同方向发展自己

斜杠青年,是当下最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是这样一群人,不满足单一的身份和职业,选择拥有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作家/摄影师/创业者。

我是作文老师,如果朝不同方向发展自己,还有什么可能呢?

在公众场合讲课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更新公众号的文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这几点,重塑了我的思维方式

1、被这个问题吸引了

你认为以下哪一点是职业关系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假如你是面试官,求职者拥有哪个特点最容易面试成功?):

◆ 聪明才智

◆ 吸引力(外在美和内在魅力)

◆ 相似度

◆ 地理位置相近

◆ 社会地位高

我的选择是“相似度”,我们习惯用“和我很像”来评价一个新朋友或者团队的新加入者。经过调查显示,“相似度”的确位列第一,根据大多数人的选择,第二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地理位置相近”——我们习惯和办公室邻桌的人建立联系、习惯和同一层楼的人建立联系;一栋楼的住户之间产生的友谊的可能想远大于不同楼;一个人如果是我们的“老乡”,很容易和他建立起比较亲密的链接。

因为我们都“自恋”并且“懒惰”。

如果人际关机都是这种“自恋”并且“懒惰”的模式,这让我们的思维变得狭隘,限制了我们的领导能力。

2、人际关系陷阱,你中枪了吗?

让你不扩展人际圈的陷阱:

◆ 你认为经营人际关系网络不是一份具有实质性的工作

◆ 你认为经营人际关系网络是在利用别人,是一种很虚伪的行为

◆ 你认为经营人际关系网络要获得回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你还有更多紧急的事要处理

◆ 你认为人际关系应该自然而然建立起来,不需要苦心经营。

更有趣的观点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只有处于底层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认为经营人际关系很虚伪,是在利用别人;而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在人际关系中会认为自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际关系自然而然也很牢固。

谨防人际网络的问题:

物以类聚:人际关系网络联系人都和自己很像

人际关系网络滞后:人际关系网络只停留在过去,并未面向未来。

回音箱:人际关系网络都是内部成员,大家彼此认识

鸽笼限制:人际关系网络中的联系人认为你没有能力做其他事。

3、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也是一个雷区

擅长的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它像毒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们,我们的快乐和自信都源于它。它还会让我们产生误区,让我们相信自己最擅长的事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所以值得花时间去做。

所以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忽略了什么。 

在做你最擅长的事时,忽略了其他发展的可能吗?

(三)这件事,立马行动

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往往是在“某个正确的时间”提出一些能引人注意的想法。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 人生阅历丰富,从而产生坚定的信念。

◆ 能通过讲述个人故事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

◆ 想法、实际所做的事和他们自己之间有很强的一致性。

每每听俞敏洪的演讲,他总是反复讲自己在北大的读书经历、青春期的恋爱故事、因为肺结核而读了五年大学的遭遇……通过自己的故事能和观众产生很强的互动。

2015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魔镜,一个讲故事的人。意识到了故事在与人的互动中产生的“润如细无声”效果。“我自己是怎样的?”“我最接过得怎样?”当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这一件事,我可以马上就做:学会灵活讲述自己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述,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属于自己的史诗体小说,直到满意为止!

“我们的故事就像纺车一样,但是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我们在纺它,而是它在纺我们。”

(四)对已有知识体系进行补充

阅读初期,可能囫囵吞枣,甚至理不清作者主旨大意。

阅读中期,发现很多知识都是相同的,在那本书里出现的知识,在这本书里又遇见了。

阅读后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每一本书进行抽丝剥茧,为我所用。

以下几点内容,可以对已有知识体系进行补充——

1、人际关系网络评估

想一想,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与你一起讨论重要工作的人,写出10个人的名字(可以不用10个都写满)。

(     )(      )(     )(     )(      )

(     )(      )(     )(     )(      )

想一想这些人,写下你目前人际关系网络的优缺点,分别三点:

主要优点:1……2……3……

主要缺点:1……2……3……

计算你的人际关系密度:


前面写出10个人的名字,把他们的名字填在上面的格子中。 只填在没有阴影的地方,在两个互相认识的人的格里打钩。如果你不确定他们认不认识,那就假定他们不认识。 从第一个人开始,如果第一个人认识第二个人,就在第一排的第一个格子打钩,以此类推,直到把名单上的人写完。

现在,根据以下步骤计算你的人际关系密度:

◆ 1.数一数名单上一共有几个人(最多十个人):________

◆ 2.将上面的数字相乘减去1,再除以2,把得出的数写在后面的横线上:________

◆ 3.数一数表格里有多少钩(也就是你名单上的人之间有多少联系):________

◆ 4.把上一步中得到的数字除以第二步中得到的数字,所得值就是你的人际关系密度:________ 人际关系密度值越低,证明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交集就越少(注意:密度值并不是越低越好)

(为什么我看不懂?为什么我不会算?数学是硬伤!谁会算,快举手!)

2、个人改变模型

改变自己也不是像理论告诉我们的那样——像一个S形的曲线,经过一段缓慢的开始,达到临界点后就会有一个快速进步的过程。事实上,在事情变好之前常常会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时期。

个人改变的过程更像是波浪形的曲线,有跌入低谷的时候,也有达到顶峰的时候,是一个曲折的前进过程——

说实话,看到模型三的时候,忍不住笑了。是的,这就是生活中非常直白的改变历程。坚持跳绳、坚持阅读、坚持运动这些良好的习惯,也是在“坚持——想放弃——再坚持一下”这样的曲折中前进。最好的注解就是:先行动,后思考。

3、个人成长步骤

1.发现差异:生活中、事业上、成长路上发现一个“大神”级的人物,认识到自己和他存在巨大的差异。

2.只加不减:希望追赶偶像,增加很多新的活动和学习。可是本身要完成的事情并没有减少。

3.混乱迷茫:很多事情处理不过来,自己的努力好像也没有成效。

4.重新设定:重新设定前进方向,调整目标。

5.内在化:把外在的行动内化为自己的生命状态。慢慢的,又到了要追赶一位新偶像的日子。

4、如何为师

关于如何为师,八方说辞各有千秋。这一段文字,直击内心,抄录下来,与君共享——

你的问题是你认为上课就只要把每节课的知识点告诉学生们就行了,然而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在课堂上建立威信。

你在教室里不停地走动,你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在座的每一个学生知道,这里是你的地盘,而不是他们能肆意妄为的地方。而且你也只能通过到处走动来建立起你的威信,因为学生们占据了你地盘的每一个角落。

你要像一条狗一样,不断在自己的领地里活动来告诉别人这是你的地盘,每一个角落都不要遗漏。从教室的最上方开始,他们以为在那里你就看不到他们了。看看有谁在看《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有谁认真听课做笔记,有谁的书上还是空白的。如果有做笔记的,看看他们所做的笔记是否与课堂内容有关。

和他们来个零距离接触,在他们耳边悄悄讲话,手搭在他们肩上,拍拍他们的背,告诉他们即使他们坐在教室最中间的位置,你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表现——你可以挤进去。如果他们带了东西,你要是饿了,也可以上去吃一口,那个时候他们就会知道这里是你的地盘,而不是他们的地盘。

只有在你达到这个目的以后,才可以开始给他们讲上课的内容。

三、读书后记


读书笔记怎么写,没有定法。一直在找最合适的方式。这本书读完,脑海中很多想法在跳跃,很想捕捉,无从下手。于是想着:如果读完一本书,能解答心中一些疑问,这就是最有效的收获。

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整合,慢慢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慢慢增加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前后联系的内容也更加紧密。这次读书笔记,写起来一气呵成。

我们不可能直接创造一种创造性,而是在不断坚持、反复积累的过程中,灵感突然击中你。

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会怀疑: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效果?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这是典型的“先思考再行动”的一般模式。幸好我开始了,在做的过程中,去反思自己的排版、去反思读书笔记的有效性,慢慢找到了相对较好的方法。

每次和朋友聚餐,大家举起酒杯,祝福满桌飞,难怪重庆妹子火辣,到我这么都会抡起胳膊,大喝一声:“啥子也莫说了,喝!”

什么都别想了,干!

我干了,你随意。

 ·   END  ·

我是魔镜

一个讲故事的作文老师

创业三年,有自己的坚持

坚持跳绳:9次打破自己的记录

最新一次纪录不间断7147下

坚持阅读:一年读100本书

坚持写作:相信文字有力量

欢迎留言,与君共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