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奇谋:什么样的承诺最有效?

经世奇谋:什么样承诺最有效?

【故事】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城。甘茂担心有人会在背后进谗言,诬蔑中伤自己。

于是,他对秦武王说:“以前,曾参住在费地的时候,鲁国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人之后逃跑了。这时,很多人到曾参家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他的母亲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然后就继续织布。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他的母亲依旧在织布。不久之后,第三个人来跟她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立刻扔下织布的梭子,逃走了。曾参的品德贤良,他母亲无比信任,但是,连续不断的三次怀疑,曾参的母亲都开始怀疑事情是不是真的,因为害怕而逃走了。现在,微臣的贤能比不上曾参,大王对微臣的信任又不比曾参的母亲,质疑中伤微臣的人又不止三个,臣恐怕大王会像曾参的母亲一样丢下梭子。”

武王说:“寡人不会听取他们的谗言,你放心吧!”于是,与甘茂在息壤(地名)立下盟誓。

【谋略】

甘茂怎么就能知道自己会被人诽谤中伤呢?

其实很简单,甘茂要带兵去攻打宜阳城,这是带兵外出的大行动。历来都有人在背后中伤,前方武将有可能会造反。战神白起就是被范雎在背后中伤才被赐死的。

甘茂要攻打的宜阳是秦国东出的战略前沿,只要成功打下宜阳,甘茂就为秦国建立了不世之功。要是真让甘茂建立这样的大功,他的对手与政敌还不得活活气死啊!所以,在羡慕嫉妒恨的驱使下,这帮人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开动嘴炮,质疑行动、怀疑甘茂,以达到阻止甘茂成功的目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态趋势。甘茂看到了这些,所以才要防患于未然,提前打下预防针,防止到时候秦武王突然听取了这些人的意见而变卦了。

对手与政敌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心态呢?当然是因为利益没有归自己,如果甘茂打仗,他们领功,才不会中伤呢?关键在于利益失衡了。甘茂建功了,就会从功劳到地位全面超越这些人。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只能被甘茂压着,作为对手还能过得舒服吗?所以,得提前下手,阻止甘茂成功。而阻止的最简直直接又有效果的方法就是中伤,时机一定是把把握在趁你病要你命的时候。比如,甘茂阶段性失利了,仗打到艰苦的阶段没有进展了,等等。

甘茂提前打下预防针就是防止秦王听信谗言,在自己前线吃紧的时候,后方撑不住了。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肯定是前功尽弃。因为后方一旦出问题,要么是撤兵回去,要么就是甘茂被抓。要是想保命,就得跑路,白白地失去巨大的成功机会。

所以,甘茂设计了游说词。这一段游说使用的是讲故事的策略。

内容:在他人的连续怀疑下,曾参的母亲都相信了自己儿子杀人的事情。当然,不必是真信了,但是,至少怀疑事情是不是真的,所以才逃跑了。道理也简单易懂,不要轻信别人的言论。

方法:类比,用曾参与母亲的亲密关系来类比君臣的信任关系,用连续怀疑的三人的言论来类比进谗言的人。

甘茂的目的:说服秦武王信任自己,不要因为有人说坏话就轻易地相信,希望秦武王能够保持坚定的信任。

甘茂的预防针是提前打下去了,真的能起到效果吗?未必,想完全隔绝中伤的谗言是不可能的,毕竟,嘴长在对手身上,甘茂不可能不让这些人说话。所以,甘茂能用力的地方就是增强秦武王的免疫力。但是,再强的免疫力也顶不住“病毒”的不断进攻。

所以,甘茂还得再加一手,继续强化武王的免疫力。这一招是甘茂极其可怕的地方,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如何让承诺的约束效力最大化的方法:盟誓。

承诺的约束效力,公开比私下的强,书面的比口头的强,有重要仪式的比没仪式的强。而甘茂与秦武王的盟誓就是一种带有仪式感的公开承诺,这对于秦武王的约束力相当强。

可能很多人也会质疑,这种约定真的有作用吗?蒋某人与很多人换过帖子、拜过把兄弟,然而,这些公开、书面、很有仪式感的承诺毫无约束力,后来蒋某人都把这些人都打翻在地,这不就证明拜把子都没有约束力吗?

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拜把子的约束力一直都在,但是,蒋某人不讲究,根本不把这种有约束力的承诺放在心上,所以对他而言,什么都没有约束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水面以下各种人马都不认可他,也就没有办法建立更多、更深的信任关系,他带领的各路人马与他离心离德,毫无凝聚力可言。不然,怎么可能会迅速地失去江山呢?

承诺约束力的根本内心的认可与接受,在于言行一致,在于诚实守信,公开承认自己会接受承诺的约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轻诺必寡信。只有内心认可这种约束的人才会接受这种约束,承诺才会有效力。

所以,不要与无耻、无底线的人达成任何协议,因为他们内心没有操守,协议从开始就没有任何约束力。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这种人身上。

(0)

相关推荐

  • 玩举重而死的秦武王赢荡是个怎样的人

    文 / 子玉 商鞅变法,秦国在秦孝公的带领下强势崛起.六国还没反应过来,那只病猫已迅速涅槃变成猛虎,睥睨诸侯. 秦孝公即位前,秦国积贫积弱,随时都有被六国吞灭的危险.因为地处西陲,又是一派蛮夷作风,所 ...

  • 《孙子兵法》感悟《孙子兵法》9——言而有信

    "人无信不立""言而有信""诚信"等等,都是今天人们最关心的主题词.有诚信的人才会有朋友,没有诚信的人则往往会遭到唾弃,不仅仅生活中是这样, ...

  • 秦武王:爱江山,更爱举重

    文 / 子玉 商鞅变法,秦国在秦孝公的带领下强势崛起.六国还没反应过来,曾经的病猫已迅速涅槃变成猛虎,睥睨诸侯. 秦国左手钱袋子,右手枪杆子,秦国兼并六国的野心呼之欲出.东出,秦人立志要走出函谷关,蚕 ...

  • 中华五千年——秦武王恃勇丧命

    大臣向秦武王毁谤张仪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死,其子赢荡继位,是为秦武王.秦武王生性倔强,力大好勇.他喜爱武勇之士,厌恶鼓舌弄腮的说客.即位之后他发誓,要在有生之年,东游洛邑,以窥周室. 秦武王即位之际 ...

  • 首设丞相官位的他,孔武有力,最终却玩脱了,血溅当场

    公元前329年,秦国惠文后诞下一子,秦惠文王喜出望外,当即给孩子取名荡,取东出函谷,荡平六国之意.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长子赢荡继位,是为秦武王.秦武王身形魁梧,勇武有力,信奉以武治国.所以 ...

  • 魏延一万蜀军取道子午谷直抵长安,是天方夜谭还是旷世奇谋?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有这样一幕:时至诸葛孔明六出祁山,命断五丈原.蜀军势微,在诸葛丞相交代身前事时,早已暗定秘不发丧,大军缓慢而有序的退回川蜀.魏延自大好功,高呼死一人不足以废万军而不奉军 ...

  • 鬼谷子:教你两招处世奇谋,学会攻心为上,一用一个准!厉害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演绎着各自的悲欢离合. 正因如此,我们就必须要学会一门生存的技能:说话.同样是说话,有人说话能让人笑,有人说话会让人跳,差距就在于有人懂得攻心. ...

  • 魏延取道子午谷直抵长安,是天方夜谭,还是旷世奇谋?

    诸葛亮北伐,诸葛亮考虑的是大的战略,当时情况是蜀国是最弱的一方,他是想要拿下不会太过刺激魏国的凉州,之后再一步步蚕食魏国地盘,全面进攻魏国只是幌子而已,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就算奇谋打下长安,也会面临魏 ...

  • (启书有益)《经世奇谋》之—重身辍行|请业自坚|使羊将狼

    文言文晦涩难懂,不如换一种思路与古人对话.<经世奇谋>为明代学者俞琳著,因满纸奇策异谋被误解为旁门左道而禁锢.初刊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共八卷十九类二十万字,言简意赅,所搜录先秦 ...

  • 《经世奇谋》(原文 译文)在线阅读

    <经世奇谋>是明代学者俞琳编著的一部汉民族智谋类经典,书中选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和故事.<经世奇谋>与冯梦龙<智囊>齐名,因所搜集的故事皆为奇策异谋,因而被误解为 ...

  • 《经世奇谋》60个:为人处世,奇策异谋!

    <经世奇谋>将中国古人处世应变.防范杜险.出奇制胜等成功的事例用通俗易懂的故事讲述给世人,就是要告诉世人谋略之学非但不"可怕",而且还十分"可贵". ...

  • 鬼谷子经世奇谋:看破人性,用透人心

    文/鬼谷信   鬼谷道创始人,致力于鬼谷子智慧的研究与应用. 这个世界上最接近战争的是政治,政治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更大规模的贸易--克劳塞维茨. 有朋友问怎么最近文章开头都是<战争论>的格言 ...

  • 东汉·许劭《予经》全文解释 处世奇谋韬略,必读收藏!

    许劭,东汉末期著名学者,他不仅以才华出众为人推崇,而且以评鉴世事.人物闻名当世.他对曹操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就是在曹操未显贵时作出的,可见许劭的辨人之能和远见卓识 ...

  • 韩桓惠王的“惊世奇谋”直接干崩了赵魏楚燕齐

    事先声明,此文章为原创,请大家支持原创 这个历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惊世奇谋直接开启了大秦的统一之旅.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正题. 你结合当时的地图以及史料的记载,那你就会知道秦国是非要灭韩国不可的.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