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变你的命运了吗?如果没有,那就继续学吧。甲骨文台历说字——学

今天我们甲骨文台历所对应的字是——学,这个字我觉得非常难讲,因为我们生活中不管做什么都与这个学有关,怎么学,如何学,学什么,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这句我们自记事起就经常听大人说的话,但学什么呢?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学习,一直到老死都离不开学习,但是有些东西是学不到的,比如出生的方式,这些都是上天安排好的,谁都改变不了,也没法去学习在何时出生,这是自己的命运主宰。

【甲骨文台历,学】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在学习,学习讲话,学习拿东西,学会翻身,学会吃东西,这些看似是人的本能,但也是受环境的影响而不同,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我们家长来说,真的要多多注意呢。首先自己要学好,然后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向上走,而这种品德就叫德。如果一个人不思进取,不知道学习不会提升,那这个人可以说是无德之人,再简单翻译成普通话就是:知道好好学习的人就是有德之人,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无德之人。这个德是人一生当中从出生就开始修,并且到老都在为之提升。那有德之人在老去的时候会不会是比较安详宁静的,但如果不学习不提升自己变成了无德之人,那就随着自身的福报和身心去安排吧,不知我这样的理解您是否认同。

也比如我们现在所学的甲骨文,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根本学不进去,那老师的教育包含了知识的教育还有心灵的引导,一个人只有心灵打开了,才会学得更快,心灵的打开离不开学习,也离不开教育者也就是老师或者父母或者其他人给你的启发,总之,能给你指引的,能给你启迪的人都应该珍惜。

我们来看看今天这个学字的解释:

会意字,从宀从爻从臼或省作

 ,

同 ,教兴学乃思想之交流,故教从爻子,爻子从爻,即效也,仿也,学者,效而像之。

会意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学”字是由“两只手朝下的形状,有以两手帮助、扶掖、提携、教导之意,从爻,爻是古代组成“八卦”中每一个卦的长横短横,长短横互相交错成“爻”,便表示物象的变动、变化,知识无穷,下面是一间房子的侧视形,表示这房子是学习的地方组成。之后,在周代早期的“盂鼎”里出现的金文中的“学”字的“房子”里增加了个“子”,表示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场所是“学”,一种教育机构,即学校,表达的意思趋于具体完备。

【大盂鼎中的学字】

读作xiào或xué,在字义上,“学(xiào)”字的本义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使之觉悟”,即表示“进行教导”,即《说文解字》所谓的“觉悟也”,对应读音为xiào。

读作xué时原本专用于表示“接受教育”,引申而指“互相讨论”、“效法,模仿”、“注释,笺疏”、“讲述,说”、“知识”等。

好学近乎知
《中庸》
喜欢学习的人就会离智者很近,这里突出了好学的重要性,古代好学之人废寝忘食、挑灯夜战,甚至“头悬梁,锥刺股”,具有这样发奋读书的精神,才能够学有所成。一个人好学很重要,虽然未必有智慧,但是能够好学的人,他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学习思考感悟,将来我相信好学的人一定会打开智慧的那天。学不仅是学知识、学技能,重在学圣贤教诲。而好学的人一定是善于将老师的教导、圣贤的教导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不会和生活脱节的。此外,我们还要及时地把所学的付诸行动,在生活中去落实。难做的不回避,容易的也不盲从,只考虑其是否符合道义。

【文以载道,印章】

可见,好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所学内容有所拣择,否则南辕北辙,越学反而离道越远。中国传统圣贤经典都秉持“文以载道”的原则,尤其值得求道的君子学习。这也是我们赵老师在甲骨文台历扉页给予我们学习的期望,“文以载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以载道,本立道生,文字是打开传统文化的密码和钥匙,我们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就如我们群里的高姐姐,每天书写一个文字,每天都是在学习中进步,欢迎有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一起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千古名句,代代相传。我在网上查到几种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字面上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见解:

⒈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见解是:

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

⒉部分小学语文教材的解释是:

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

⒊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解释是:

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⒋部分学者的解释是:

学到了(知识或本领)以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吗?

5.学过之后,还能在适当的时机来实践运用,不也很高兴吗?

【隶书书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不管是何种见解,用在学习上都是对的,尤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焦虑可想而知,学过的东西几乎就被新事物替代了,能做到时常复习,真的少之又少,而学习了经常复习并学以致用的,肯定也有很多人,比如我们这个甲骨文台历读者群就是属于这类吧,每天学习一个字,每个人的理解和学习都不一样,听了分享者的分享,结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那就是进步的。

学则三代共之。
《孟子》
我所理解这里的学指的教学机构的地方,是夏代叫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在办学功能这一点上夏商周三代是共同的,我们现代是叫学校,院校。这里的学则三代共之,我理解的不是很深刻,感兴趣的老师朋友们,可以补充。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所以,学后才能知道知识的不足,经过教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够深刻。知道不足了,就能自省;知道自己知识的不深刻,就能不断勉励自己,就会心愧而努力学习。学习不只是一种单一的知识,要广而博学,对各类知识的深入学习而广泛理解并学以致用,知识都是通过不断学习累积得来的,知不足更能促进自身对知识的迫切需求。通过教人之后知道自己知识的储备量弱。会更加激发求知的兴趣,不断汲取知识营养充实自己,更会勉励自己,自强不息,奋发上进。

【清华大学校训】

学习后要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进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因而必须不断学习,决不能自满,这样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从这些看来,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其实在每次的分享中,在学习这个字的时候,查找资料查找文献,这是一种学习,当在分享中,说着说着又有新的感悟出来,虽说不是在教,但是在学习这个字而分享的时候,就相当于自己在教自己,每思考一次就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再次整理分享,这又达到了学而习时之的状态了。

【邯郸学步】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

【刻苦学习的古人】

能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但在这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择优选择学习的内容,能跟有德的人学习却是很不容易,只有自己不断的修德,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心性,不断的积极向上,我相信终有一天,自己的德也会修好。

今天的学的学习理解就分享到这里,如有说的不对的,不足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学习中国文化,从文字开始,从文字开始学习中国经典,今天我们就到这,我们明天再见。

阅读更多:

德,是区分人和非人的标志之一。甲骨文台历说字——德

大学——大人之学

微课分享,文耕说字—学

由学海无涯苦作舟想到的

习为什么和小鸟相关呢?甲骨文台历说字——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