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恢复高考的考场笑话及我高考的窘态

〓 第 1347 期 〓

文|燕戎虎   编辑|王成海

中国每年的六、七、八月份,有关高考的话题就会成为热议,到了九月份开学,大人将孩子送进大学校门后,便万事大吉,高考的热度也就逐渐平息。

今天我突然想旧事重提,拉呱、拉呱过去的高考。尽管这不是一个讨好的选题,但自己作为高考的牺牲品,对高考刻骨铭心,烙印太深,虽然过去三、四十年了,仍然记忆犹新。

1977年,也就是粉碎四人帮的第二个年头。10月21号,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中国通过报纸、广播电台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中断了十余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正式恢复。

这个消息就像炸雷一样,击碎了当时已经形成的“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既成观念。人们回过神后,奔走相告,喜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全国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那速度比发送电报快一百倍。我当时读小学,不太明白高考的厉害关系,但看见大人们议论纷纷,也感觉到了高考在吃瓜老百姓心里的分量。

记得头年高考,年龄放得挺宽,好像不超30岁的都能报,而且不限成份,不限学籍。现在看来,这些政策非常好,是邓小平复出后力推的结果。村里的适龄青年跃跃欲试,互相鼓励,按农村人的话说,“借米还能丢了半升?硬让碰了,也别误了。”因此第一年高考,我们村的年轻人,不管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甚至只念过小学的很多报了中专。当然名是报了,但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有的人知难而退,压根就没去考试。

与后来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是在公布恢复高考一个月后,也就是11月的冬天进行的。在那个什么都缺乏,就是不缺人的年代,后来知道当年全国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25万人,录取比例仅为4%。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青年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了实现梦想的队伍里。

头几年的中、高考,由各省市组织进行、组织出题。77年内蒙大专以上考场设在旗中学,中专考场就设在公社中学。农村青年大都报考的是中专,至于大专以上想也不敢想。中专考试就三门: 语文、数学、政治,一天考试时间。考生们背了中午干粮,大清早从家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去公社赶考,下午考完后再返回家中,那场面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少见的热闹红火。

考场上,有的考生也就写了个名字,题根本就不会答。好在数学和政治有选择题和判断题,即使都不会也能凭运气蒙对一两道。因此,不是故意放弃不答,一般不会打零蛋。

第一年大中专考试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在议论考试见闻,贫穷落后的农村,很少能有如此上耳的话题。于是耳闻的、经历的、目睹的关于考试各种各样故事,林林总总,不绝于耳。

由于十年动乱,中国教育陷入低谷,青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很差。当年高考,出了不少的笑话。有的人报名,把父亲政治面貌填作“长方形”,可能是他父亲的脸型像长方形。有人把个人成份写成: “木匠”、“放羊”、“贫下中农”等。考卷的答案,更是千奇百怪,笑料百出。后来听判卷老师透露,有忘了写名字的,有忘了填考号的,有漏了大题的。还有相当多的考生,连小学的四则运算都不会做。语文试卷,错别字多到惊人的地步,比如把“繁荣富强”写成“凡容负强”,把“核武器”写成“黑武器”。甚至有考生把政治填空题,“发源地写成中国”,事后紧张了好长时间,在当时那个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轮给谁都事后害怕。

类似这样的奇葩答案,在后来的大中专考试卷里也有出现。如有一年高考语文的古文翻译,其中一则是选自《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应该译作“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有个考生竟然译成:“五个男人强奸一个女人很危险…”还有一年,作文题目是根据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以行船与自学为题写篇议论文。有个学生,在考卷作文格里写到:“我大喊一声!行船与自学没有任何关系!请不要误导我们!我们不上贼船”。

至于有的学生,在政治考卷上,把“形而上学”,解释成“不论文化高低,照样上学”;把“剩余价值”,解释成“东西卖不出去”;把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答成“海、陆、空”。史地试卷里,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答成“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把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答成“秦始皇、列宁”;把我国四个领海的名称答成“上海、青海、北海、中南海”。犯此类一般性的错误,不胜枚举,见怪不怪。

我家乡所在的察右后旗胜利公社忽来报大队共九个生产队,都是巴掌大些小村村,第一年全大队考住3个中专生:张和、张宝、杨辉。他们都是在忽来报大队中心小学教书的社办老师。其中二张是教我六年级和七年级的语文老师 。张和老师语文学得好,数学不行。第一年的内蒙中专语文卷,就写一篇作文。共两个题目:《难忘的日子》、《像雷锋同志那样…》,从中任选一题。由于过于紧张,张和老师竟然把《难忘的日子》写成了《难忘的一天》。考完后,他捶胸顿足,唉声叹气,麻烦的像失了魂一样。可能是因为他那篇作文写得好,不曾想分数下来后,张老师语文竟然考了86分,不仅得了高分,还极大地弥补了他数学仅考15分的不足,最后他以总分160多分上线,被内蒙古地质学校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他激动的泪流满面。对于一个农家子弟来说,能跳出多见石头少见人的山沟沟,真是天大的喜事啊。毕业后他成了包头石拐煤矿的技术员、采煤队长,现退休多年,日子过得滋滋润润。

还有一个教数学的老师叫乔尚富,他是留在我上学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好老师,和后来补习遇到的殷煌文老师一样,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他和前面那个二张老师都是大六号中学毕业的。他数学是强项,是我们当年大队公认的数学“标杆”,也是最有希望金榜题名的人选。结果命运作弄人,七七年考试,他就栽在了引以为傲的数学上,他数学仅得了30多分。反而不太看好的语文考的及格了。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奋学习,过了八个月,第二次高分考取了一所区内学校。

后来我曾想,别看当年大六号中学土不拉几的,坐落在乡村,却送出了不少人才,翻看那几年高考成绩,这座中学有理由自豪满满。

当我参加高考时,已经是八十年代初期。我国还处在僵化体制的桎梏当中。对于社会最低层的农家孩子来说,十年寒窗的唯一的希望仍然寄托在大、中专考试上,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内蒙地区,虽然报道每年在夸大招生人数,但杯水车薪,录取比例仍然很低。每二三十个考生,残忍的只有一人能金榜题名。

不记得是那一年,高考的作文是看图分别写一篇说明文和议论文。

图是一幅黑白素描,画了一个挺胸踢肚、傻不拉几的人叼着烟,手里拿着一把铁锹挖井。他先后挖了四口半井,本来他选择井的地底下都有水,坚持挖下去就成功了。但是这个愣货就是坚持不下去,半途而废。结果累的满头大汗徒劳无功,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我当时写作文的时间剩下不到半个小时了,有些慌神。本来人家图的下面明明白白写着“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我却毛躁的视而不见,把个挖井图看成个“登山图”。看着图里那个“二百五”,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以为寓意不畏艰险,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最终走上了平坦的康庄大道。于是不假思索,便以《不畏艰险是坦途》为题,争分夺秒地写就了作文。应了农村人常说的那句话: “遇见个黑熊看成猪,可把眼睛瞎了个枯”。出了考场,考生们议论作文的立意说是打井,我一听,像被电击了一样,惊得险些背过气去。“坏了!完了!我的妈妈呀!”。好像扬子江上翻船,吊脚楼上蹬空,悔得肠子都青了。一个人躲在厕所拐角处,狠狠煽了自己16个耳光,因过于手重,直煽的眼冒金星,把个右槽牙硬生生打落。下午头胖菜菜的像个“水兜子”,看数学题都得用手撑开眼。第二天为了消炎吃了三片安乃近,结果考场上直冒虚汗,头昏脑涨,监考老师还以为我得了疾病,损着了,那年高考我离录取线差14分。

因考生比例太过悬殊,当年的高考就像过“独木桥”,侥幸能走过去的应届毕业生凤毛麟角。一人成功,就意味着多数人的失败,很多有志的青年,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饮恨半生,尽管他们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过了今天的一本大学生。

我固执地认为,世界上最辛苦、最煎熬、最饥寒、最贫困、最尴尬、压力最大的人,莫过于八十年代初期的高考补习生。他们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睡得比狗晚,忙得比蜂累。他们平时学习劳累个死,住校生活受罪个死,高考时节紧张个死,高考落榜麻烦个死,亲朋问询羞愧个死,来年咋办纠结个死,一辈子回想遗憾个死,当时想法不如个死,此恨绵绵直到个死。

那时的高考残酷程度,能把幼稚逼成老练,能把自信逼成自卑,甚至能把好青年逼成神经病。

有人听了肯定心里想,说这样看问题太过偏颇。我坦诚地告诉大家,当时的高考情况就是那样,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日死能也想不出那样的感受。现在让我返回去重新经历一遍,我宁愿进监狱、或者自杀。

我经常做一个梦,现在老了还做,那就是老梦高考,每次梦里看不清题,答不完卷,上不了线。梦着、梦着,醒了,惊出一身汗…

现在看着应届高中毕业生,不管考的好不好,都能打捞个大专学校念书,真替他们赶上好时代而高兴。社会的发展千变万化,让人捉摸不透。金榜题名者有的升官了,有的腐败了,有的下岗了,有的为了个“鸡肋”工作劳累了一生;高考失败者,有的成老板了,有的发财了,有的成富婆了,有的牛逼闪闪的早已眼睛往上瞟了。真应了那句:“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是好是坏难评说。

后来我们南水泉村出了不少人才,特别是第二代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考取的本科生不在少数,还有研究生、国防生和博士生,以及被香港大学选去读研的优秀大学生。走上工作早的,已经成了行业里的大拿。他们骄人的成绩,给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增添了灿烂的光芒,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当年参加高考落榜的父辈们圆了大学梦。

作者和他的几个同学

什么事情,只要你想开了,其实都很淡然。每个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遗憾,达不到的梦想,忘不了的真爱。你是这样,他是这样,当年高考是这样,其实一切都是这样。

不要悔恨过去,

也不要憧憬未来,

脚踏实地,

紧紧握住你的现在。

过去的已经过去,

过去了就不会再来,

未来充满了迷茫的色彩,

何况未来还须去等待。

生命的长河里,

有着太多的过去和未来,

今天的一切,

就是未来的过去

今天的一切,

也是过去的未来。

既然过去就是现在,

现在也是即将的未来,

我们何必傻傻的在陶醉?

人生如梦,

短暂的令人来不及回味。

还是心平气和地,

去将现实中的坎坷应对…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

市长之死

官场博弈

一号首长

官道天骄

职场红颜

天道官路

问鼎官路

仕途无悔

官场争锋

【作者介绍】燕戎虎,网名:飘逝的风情,1963年生,察右后旗锡力乡人,现居呼和浩特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