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经历了这样的申请季,想吐槽却没有力气

15号将近,陪伴我们一年甚至更久的申请季接近尾声了。这次青春之旅有欢喜也有泪水,有精彩也有遗憾。现在回想起来,什么是在申请季最让你丧气,焦虑的事情呢?

我们总结了以下五点,可别说你没有中枪!

申请费用实在太多,宝宝要吃土

——为何在申请季,你的信用卡有了许多迷之消费记录?

曾经,学生们在申请季心里只有文书,因为越来越多的学校为了筛选申请生而设置了supplement essay,这已经成为了学生们的一个重担。除此之外,申请学校的费用仍然很让人头疼。

一所学校的申请费用通常高达$50-$90不等。尽管有些学校不需要申请费用,但是申请了这所学校,你同样需要增送自己的托福/SAT/ACT/SAT II/AP等标化成绩,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虽说很多学校已经实行了test optional…但是哦呵呵,相信你就输了好么?对于许多高中成绩(在美国大学看来)有水分的中国纯大陆背景学生来说,只有优异的标准化成绩才是证明自己学术能力最好的方法。通常想要学校waive托福,学生必须要在critical reading拿到650+甚至700+的成绩。

回到刚才费用的话题,每一所学校在申请时的费用就已经不菲,更别提结果还是不确定的——你并没有100%确定自己会被录取。而每个学生通常都会申请10所甚至以上的学校…想想看这些费用x10…OMG,似乎感到一个iphone7正在离我而去……宝宝心疼家里的钱😭

不过,我们已经贴心的帮你整理好所有不收申请费而且很棒棒的学校啦~看这里👉申请完学校就只剩吃土了?不要申请费的大学快给我来一打!

什么?你说可以申请fa(financial aid)或者助学金?孩子你还真是Too young toonaive。不是所有学校的fa都可以申的好吗?除了极其优异的Harvard,Amherst等“霸道总裁”——“只要我想要你,我就保证你读得起!”其他学校所谓的“申请fa不影响结果”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幌子。

随着中国大量留学生涌入美国,越来越多的小型院校&私立学校将付全额学费的中国学生视为小金主般的存在——要知道,许多美国学生都背负了不少的贷款,意味着更多的fa将会倾向于本土学生。

另外,奖学金也只有那么几个屈指可数的名额分配给极其优秀的国际生。当然为了吸引更优秀的学生,许多排名较低的学校大方地抛来橄榄枝,但我知道很多同学会希望去更好的学校。

在我们打算申请fa的时候,心里也不由得犹豫一番——本来感觉match的学校,会不会因为我伸手要钱而拒绝我?要知道肯定会有哦与你条件相近的applicant,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学校要花钱录取你?🙄️

看我ddl前三天速成10篇eassy!

——拖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真的要做不完了

俗话说得好,ddl才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你确定你真的能在一夜间写出几篇文书么?通常来说,我们需要提前几个月开始考虑文书的主题,在定下主题后要花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精雕细琢——语法,表达,主题升华等等。

普通的why essay,怕落俗套;题目新颖的why essay,直到ddl前夜都没构思好。我看过不止一个同学因为某lac的小文书太难而把ED2直接delay到RD,然后在RD的ddl前苦苦挣扎。

不拖到最后一刻绝对不动笔,可是辛苦熬夜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笔者依稀记得曾看到过的一条pyq(不记得原作者了,向你道歉!)

“ED:我要把握每一次文书的机会!展现不同的自我!”

ED2&RD:这篇文书好像也可套到这里去……”

很多RD的ddl都集中在了1/1,12月底的大家,一定忙得焦头烂额吧。也的确有许多学生坦言,文书是他们在申请季最大的挑战,也是他们最大的压力来源。

这是我的人生,不是你们的

——致申请季给我添堵的父母

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可有的时候离你最近的父母却无法理解的你的世界——令我惊讶的是,许多同学都与我分享了相似的经历:在申请季与父母出现分歧,父母过分干预他们的申请等等。

在选校时,学习也许就成了一大分歧点。我见过的绝大多数父母只知道US NEWS,将排名视为一切。没听说过的学校?想都别想!文理学院?肯定没有大U好吧!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有时候父母为你挑选了“他们认为最好的”却无视了你的想法。

笔者本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父母想让自己去正统的,不那么diverse的学校,却无视了白人太多带来的“white dominant”的风险,pass掉了一波所谓的“非主流”(其实是较为新颖的)学校。他们不喜欢学校同性恋太多(我:你这样去美国是要被骂的),却鼓动笔者去申请女校。

我当时的表情是这样的👇

也见过同学的申请之路完全被父母控制,没有任何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也见过专业意见不同,梦想被父母扼杀的孩子。也见过因为另一所院校有奖学金,学生在父母的劝(wēi)说(xié)下放弃了自己的Dream School……

在申请的过程中,父母也许还不理解我们的辛苦,会有不解,有争吵,我们也会伤心:为什么最亲的人,却偏偏要给我添堵……

成绩就像车和房,没有就讨好不了丈母娘…

——那些我永远分手不了的标化,和GPA这个小婊砸

恐怕成绩是所有同学们在申请季中最头疼的事情了吧。为了考出一个理想的标化成绩,大家不知道熬了多少夜,刷了多少题,用了多少水笔。坑爹的是SAT/ACT在内陆不设置考场,最近的香港也频频出岔子,我们不得不背着行李远赴他乡,就连可能英语说不利索的父母也要陪着我们奔波。

好不容易和标化分手,可别忘了GPA这个小婊砸哦。GPA就是个好了没啥用,低了可要坏你的大事的小妖精。我见过不少同学因为注重标化GPA一落千丈,不得不面对两者成绩不匹配的事实,不仅申请不了明明与标化匹配的学校,更尴尬的是学校甚至会怀疑你的标化是不是有猫腻?宝宝委屈,宝宝不说……

维持着优异成绩的学霸们都背负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压力,超过80%的同学都曾对自己的成绩表示担忧——别以为只有学渣,就连我们看来是大神的学霸们也会!更优异的成绩意味着竞争会更白热化。比如平时我们只会比较SAT的总分,但成绩更优异的学生们则会比较cr的成绩,甚至里面的小分。

为了维持成绩,还要兼顾标化,每天四大杯咖啡的日子,你们没申请过的不会懂!更难过的是,标化,仅仅是进入大学的一块敲门砖……可谁知道,我们为了这块敲门砖付出了常人几倍的努力😔

比压力更可怕的是,你什么都不能做

——提交后的等待

在按下submit的按钮,签好自己名字后,也许你能做的只有默默祈祷了。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不知道招生官究竟什么时候会看你的材料,也不知道他们是会很仔细地看呢,还是看了一眼就因为什么原因就把你的材料扔进了垃圾桶。

虽然市面上流传着很多文章“斯坦福前招生官揭秘工作流程”,“注意!这样写你的文书会被直接扔进垃圾桶”,但没有人能断言招生官的工作流程。

许多小伙伴都说招生官的主观因素太大,也许心情好就录取你心情不好就不录取,也的确有“招生官A不喜欢某学生所以不录取,但是如果是同校的另一位招生官B看这名学生的材料就会录取”这样的事情发生。但笔者相信金子总会发光,不被一所学校中意并不代表你不优秀。在等待的过程中,少一些担忧,多一些期待吧。

毕竟,最好的总会在不经意间来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