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问之18: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问:我现在是一个家庭主妇,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家里带孩子。现在孩子已经7周岁了。有时候面对小家伙的问题时,觉得自己有些做法是不对的,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去用一个正确的方式对待。经常觉得力不从心,不知道该怎么办。
◆ ◆ ◆
答:我们在想怎么办的时候,经常是在两极之中去做出选择---要不然就是制止他:“不可以!再这样子要打要骂了啊!”;要不然就是随便他:“去去去,随便你!”这样两级的解决办法过度简化了,会让我们一直处于两难,觉得怎么都不行。
你的孩子已经7周岁,可以和他比较顺畅地沟通了。当孩子越小的时候,有些事情是可以用规定的。但是孩子越大,他的自我就越来越明显,这时候就越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做。当然这个大,没有说几岁才叫大,几岁以下叫小,看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打骂是最后一步,这个做法我是不太赞成的。
简单说一些亲子教育的原则。通常,你不要期望你讲的话他都会照做。特别是以前没讲过的,你第一次讲了之后他一般不会照做,他需要几次来明白你讲的是认真的。比如小孩在一边玩,不肯回家。如果之前没有讲好,然后父母要走的时候直接说“好,我们要走了”,小孩一般是不肯的。他们会撒娇,会提要求:“我还要再玩一下!”父母就生气了:“再玩一下?!都给你玩多久
了,你还再玩一下,赶紧回家!”孩子继续:“我还要再玩!”然后就开始拉扯,父母开始大骂。或者,父母跟孩子说:“要回家了!”孩子拒绝:“不要,再玩一下。”父母妥协了:“好好好,再玩一下。”这样,孩子不知道父母是认真还是不认真的。下一次还是会不听父母的话。
另外,孩子在玩的时候,父母要把他从玩的状态中拉出来,要让他有心理准备。出门的时候就跟他商量好。例如:“我们今天五点半要回家,假如你要去玩,你答应妈妈,妈妈才带你出去。”孩子肯定会答应父母,因为他想要出去玩。然后,他穿鞋或者刚出发在路上的时候就再讲一次:“今天我们讲好了,五点半时间到了我们就要回家了。”到目的地以后再讲一次:“五点半的时候我们要回家了哦。”这样,孩子会知道父母是认真的。等到时间到五点了,再跟他说:“现在是五点,离五点半还有半个小时。”“还有15分钟”……要不断提醒他。这样几次后,小孩子就会自己明白,还会自己跑过来问还有几分钟。这样的方法适用于孩子教育的很多地方。所以说,不是放任他或者制止他,而是要尊重孩子,和他商量。
作为父母,我们长到这个年纪,慢慢地,很多事情学会了妥协、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感觉、学会了忽略自己的需要。但是面对孩子,父母的很多东西会被勾起来。父母要是希望自己在某方面有成就,对自己的现状不太满意,通常遇到孩子上课不认真、回来不做作业的情况就会特别焦虑:担心孩子跟自己一样,该努力的时候不努力,结果变成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当然我们的焦虑不止是这个,所有对自己的恐惧都会投射在孩子身上。
这里面也还有一个部分:父母会认为我是爱孩子,才会这样要求孩子。在某个程度上来说确实如此。父母爱孩子,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希望孩子不要受苦。“我希望你现在努力,将来不要受苦,可以过更好的生活。”这是父母最经常和孩子说的。那么,什么叫苦?什么叫好?孩子长大了觉得自己学音乐才是好,学打棒球才是好,而不一定读书好才是好。
父母和孩子对“好”和“苦”的界定往往不同。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通常,父母会认为:自己想要但是没有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如果父母当年念书很辛苦,要去打工赚钱才可以,父母就会认为“念书多好啊,我们当年得多么辛苦才能念书!现在让你好好去念,你还不要念!”或者,父母当年是被瞧不起的,然后希望孩子成为那个能被瞧得起的人,希望孩子变成自己渴望的那个样子。孩子变成那个样子,父母就觉得是最好的。
反过来,父母也希望孩子不要受苦。那什么叫做苦呢?是没有钱苦,还是身体不好苦,还是被别人瞧不起苦?在父母眼里:自己受过的苦是最苦的。“当年我被人家瞧不起,我觉得那样很苦,我就很希望孩子以后千万不要被别人瞧不起。”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从小就是好孩子,但是我知道其实好孩子心里一点都不快乐。并不是说功课好学习好就很快乐,其实我们内心是很压抑的,因为竞争很激烈。我中学的时候念的是台湾最好的高中,别人很羡慕,我弟他们还很崇拜我,就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什么样的生活。日子是黑白的,学校每个同学都很优秀,每天都在读书。我们那时候礼拜六还要上课,礼拜六下午放学后很多同学还留在学校念书。甚至礼拜天还有人穿着制服背着书包到学校去念书,我们看着觉得好惭愧。我记得我有时候礼拜六下午去看电影,然后回来就开始写日记忏悔:“看看!看看!你去看电影坐车一小时,电影两小时,再回来又一个小时,四小时!四小时就被你浪费了!现在写日记又花了一小时!就这样,为了看场电影五个小时就被你浪费了!”当时的日子就是这么过的。所以我对我孩子的要求就是开心就好了。童年、青少年,只要孩子们过得开心就好了。因为我不希望他们受我受过的苦。
而我弟弟呢,刚好相反。他小时候特别爱玩。每到学期末,学校就来勒令转学。他念了五个高中,我每次暑假的时候都会陪他在院子里等邮差寄学校的退学通知来,收到以后就“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最后也被发现了,被我妈毒骂一顿再帮他找个学校。他因为这样子在外面抬不起头,所以他觉得这是最辛苦的。所以他现在和我相反,他就逼他的孩子念书,孩子一看电视就骂说“再给我看电视!赶快去念书!”我对他说“对孩子干嘛这样,就让他健康成长就好了啊!”我讲得很容易,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他的痛苦。他也知道不能逼,但是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因为他的内心很害怕孩子继续他以前受的苦。
所以当我们内在有一些恐惧,或者我们有一些需要没有完成没有解决的时候,头脑虽然都知道该怎么做,但行动上就是做不到。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已经不是当下的行为,它勾到我们内心的痛苦恐惧,所以我们解决的时候就没办法理性。特别是父母看到孩子不照规定来讲了又不听的时候,就开始冒火了,学到的全忘光了。但打完骂完之后又后悔了:“哦,想起来了,这个问题上课的时候有教。”
只有当父母自己可以平静地面对孩子的各种状况,学过的很多亲子教育方法才容易记得,才容易用出来。而要父母可以平静,疗愈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父母的疗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回答者:王敬伟
> 完形治疗师
> 《***》资深讲师
>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企管硕士
> 高雄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硕士
其将完形,***,次人格等治疗方法整合成的“宽恕疗愈”,深入,彻底,有效,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自己内在的力量,走上自在、喜悦的道路。
从2009年开始在大陆带领疗愈工作坊,每年约50余场,每年均受益数千人,疗愈效果显著。从2013年开始开设宽恕疗愈导师班,培养心理治疗师和工作坊带领者。越来越多的导师班学员成为了宽恕疗愈的践行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