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品质好坏,能从外观上一眼就看出来吗?

泡、煮陈皮水,熬粥、煲汤时加陈皮食补,品饮小青柑、大红柑普茶等新型茶饮......都是我们拥抱它的方式。

只是,花样吃喝容易,如何选购好陈皮,难住了好多人。

有人图便宜买来的“陈皮”,口感一言难尽,有人不吝高价,却担心被误导,买到名不副实的“老”陈皮。

产地、产区、年份、品种、价格...乱花迷人眼。

常有茶友来咨询,如何辨别陈皮的品质。

茶百科之前也写过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和大家交流分享选购陈皮的各种方法。

但很显然,这远远不够。

因为就在近日,茶百科就遇到了一位茶友的终极“拷问”:

——那些(各种选购方法)对我来说太复杂了,陈皮好坏,能不能从外观上看出来呢?

嗯,简单、快速、且有效的“外貌选购法”。

仔细想了想,还真不是没有可能。

老子《道德经》中有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啥意思,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人们都知道了美的定义和标准,不那么美的、甚至丑的也就显出来了。

同理,好陈皮也是有共性的,了解了高品质陈皮是什么样,不好的,自然会立下“现行”。

因此,如何从外观上辨别陈皮品质,茶友们不妨参考以下这些“美”的指标:

※ 好陈皮,完整度更好

优质的陈会陈皮,常三瓣相连,皮身厚薄均匀,边缘反卷自然。

片张完整,其大小、形状、厚度也较为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存放年份的增加,特别是经历翻晒、运输等,出现少量断片、碎皮的情况亦属正常。

※ 果蒂处,适度“留枝”

陈皮好不好,往往从采摘时候就开始了。

经验丰富的工人们,手眼并用,能在枝繁叶茂的柑树中间快速挑选出品相好的柑果,用柑橘剪在靠近果蒂的地方咔嚓一下,完美采摘。

因此,判断陈皮品质时,果蒂处的截面,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

如果柑枝留的过长,说明采果时可能不够精细。当然,有些老陈皮,随着存放及翻晒,果蒂处的短小枝梗也会脱落或碰掉。

※ 表皮色泽均匀,红、亮、自然有润度

优质陈皮的表皮色泽均匀,无病斑、虫蛀、烧皮等现象存在。

此外,依据年份不同,优质新会陈皮的表皮色泽会呈现出棕红、红、黑红等。比如新陈皮多橙红色或暗红色,而陈化年份足够久的,表皮则会呈棕褐色、黑褐色。

但不论新老,颜色浅深,都以表皮纹理清楚、色泽均匀、自然且有光润度为佳。

【小知识扩展】

是否颜色越深,就代表陈皮的年份越高,质量越好?

并不一定。

陈皮按当年的采收加工时间和质量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三种,因采制时间不同,外观色泽就不同。

但是当年份相近的陈皮对比时,相对低年份的“大红皮”,可能看上去比相对高年份的“青皮”颜色深。

颜色深的,也有可能是保存不当、或不法手段做旧实现的。

因此,颜色越深,不一定代表年份就越高。

※ 油室饱满、密集

新会陈皮表面有无数大小均匀且凹入的油点,它与周围上凸的纹路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猪鬃纹路,即专业术语中的“油室”。

完整、密集的油室是陈皮所含营养物质丰富、药用价值高的重要体现。

优质陈皮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这些细小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尤其对光照视时,非常清晰。

※ 内囊明显,颜色正常

优质的陈皮,内囊立体、厚实,微呈丝络状,年份较新时大都为白色或浅米色。

随着陈化年份的增加,内囊会逐渐浮松、自然剥落。

因此老陈皮的内表皮,往往非光滑的而是有斑驳、立体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