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需要关注的社会情绪
近期发生的几起“路怒症”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事实上,不仅在马路上,机场、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里也频现“易怒族”,或大或小的冲突时常爆发。专家指出,工作生活的压力加大和生存空间的进一步紧张,使人们容易产生暴躁心理,一旦控制不住,就容易发生恶性冲突。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症候,是一种极端心理状态,也是一种社会情绪,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重视。近日,记者对社会学、心理学专家进行了采访,对暴躁心理的产生原因、如何科学控制暴怒心理等进行梳理。
怒气冲冲
社会疾病
许多人平时彬彬有礼,但手一握上方向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很容易被激怒,严重的还会作出违章违法行为。具体表现如下:路上遇到了堵车,就开始焦躁不安地狂按喇叭;看见行人乱穿马路,嘴里忍不住骂骂咧咧;遇到被他人超车,就忍不住较劲飙车,甚至还有打人冲动……
近期,成都变道女司机被暴打的新闻尚在热议中,云南又曝光了一起司机斗气、奔驰车撞死老人的案件。身处汽车社会,那些开车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的人群被称为“路怒族”,斗气追逐、泄愤撞人则是极端表现。
是否容易成为“路怒族”,除了与个人性格特质关系密切之外,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特别是汽车文明的程度更呈正比。
“中国好交警”、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交警张维文说:“我们奔跑着进入了汽车社会,但汽车文明建设却没有追上这个速度。如今,道路上的人为冲突呈现上升态势,往往都是因为很小的矛盾点引发的。每一位驾驶员都是道路交通安全建设的一员,行车不能仅仅考虑自身利益,良好的行车素养是交通安全的基础。”
事实上,易怒并非部分存在,也非“路上之怒”的专利,而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一言不合的拳脚相加,偶有摩擦的暴力相向,正在成为公共安全隐患。5月5日晚,一名男子在沈阳站买票想插队遭到拒绝,发生口角后抽出刀具划伤周围乘客。公交抢座、地铁冲突、飞机斗殴等,也常见诸媒体报道,原本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最终却酿成了一场场生死搏斗。
每天发生的大量案件和纠纷之中,其诱发点往往很小。人们正变得越来越易怒,就像一只只“愤怒的小鸟”,很容易因为情绪失控而产生过激行为。
怒气何来
科学解释
为什么平时看起来和善的人,一旦置身于公共环境中,开车上路就好像变了个人,吵架吵到脸红脖子粗?
中科院曾对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随机选取900名司机进行了一项关于路怒症的调查,结果35%的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表现出来的“路躁”情绪源于驾驶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比如:交通拥堵、恶劣天气、车辆事故、其他司机的野蛮驾驶行为等。同时,赶时间、睡眠不足、家庭纠纷、心情低落等也可能是路怒症的诱因。
香港岭南大学心理学研究员高梦珊认为,过去我们习惯于将这些行为归为素质问题,这种解释忽视了心理因素,“从心理学上讲,路怒是一种病态,主要症状包括偏执状态、强迫观念、躯干化障碍等。人们常常会被自己突然而来的情绪控制,这些不可抑制的情绪会冲破大脑皮层理性思维的抑制,在大脑皮层下形成‘短路’,直接引发攻击或逃跑,这种短路现象常导致人们作出错误的选择和冲动行为”。
“在公共场所情绪失控往往是控制欲比较强的人,他们希望事情都按自己的想法实现。不幸的是,马路上的任何一种意外、航班的任何一次延误都会打破控制,进而引发愤怒。对于身边的陌生人,大家会比较倾向于‘误解’,更容易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以及指责,从而进一步激化情绪。”高梦珊说。
有调查显示,71%的人认为路怒族是“生活工作压力大有情绪无处发泄的人”;68.6%的人认为是“对无序状态和不公正感觉愤慨又无处发泄的人”;63.3%的人选择“心态不平和的人”。
苏州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杨双认为,现代生活的压力大,是公共场所怒气的最大来源。容易“路怒”的人通常认为自己被侵犯,对自己进行过度自我保护,从而造成自我情绪的控制力下降。高梦珊认为,大家对时间效率的要求较高,情绪较为紧张,在遇到意料之外,且因陌生人的不良行为阻碍了自己的时候,就容易引发愤怒。
“就路怒而言,‘被侵犯’的驾驶员会把情绪转移进车内,他们会把工作生活中的怨气全发在一个陌生人身上,而不是身边的熟人。路怒、机场怒、地铁怒等都属于爆发型情绪失控,根源在于抗压性较差。由于抗压性个体差异,有些人在拥堵的马路上‘一点就着’。”杨双说。
如何息怒
专家支招
随着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国人的情绪引爆点却似乎降得越来越低。情绪引爆点低,也与不遵守规则造成的不良心态有关。长期关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博士于乔认为,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保持理性平和心态,在公共场所、在与他人交往中遵守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制度的具体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确定性,即人们知道按规则行事会有怎样的确定后果,这正是理性的表现。如果人人都遵守规则,保持从容冷静态度,减少各种犹豫,杜绝机会主义思维,那么社会运行就会规范有序,各类矛盾自然就会减少。”于乔说。
遵守规矩、保持良好心态也是治疗路怒的良方。“中国好司机”、北京公交集团第五客运分公司322路车队驾驶员于京生提醒说,在行车时保持平和心态,就是要遵守交通规则。“在遇到插队、别车等有意或无意的挑衅行为时,保持情绪淡定,只会对驾驶员有好处,避免进入争吵、打斗甚至撞车的麻烦里去。自觉置身于规则的约束下,心里通畅了,你就会发现行车也顺畅了。”于京生说。
对于频发的路怒症,心理专家给出了简单实用的贴士。高梦珊建议,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尽量不要自己开车,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大城市交通比较拥堵,建议开车前降低对路况的心理预期。当在驾驶室里看到别的车挑衅超车时,记住其没有针对性。如果遇到发怒情况,先深呼吸等待10秒钟,通常怒气值会大幅下降。
“首先,应该通过运动、唱歌等方式扩大自己的排压通道。一旦因为工作太忙导致排压通道堵塞,就会造成压力无处释放,进而导致极端情况发生。其次,自己应该减少或降低‘被侵略’的机会,比如自己需要按照规矩行事。”杨双说,人的愤怒是与生俱来不会消失的,它们呈碎片式情绪贮存在大脑之中,我们要了解如何排解愤怒,而不是不断挤压等待最后爆发。
“易怒看起来并不是大问题,但长期放任不仅对个人,对社会也会造成影响。如果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太大,应经常与家人、亲友沟通,排解郁闷,适当的时候可以找心理咨询师。”高梦珊说。
于乔认为,从个体、社会、国家层面都需要关注易怒的社会情绪。“对于个人而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任性之下,伤人伤己。从社会角度来说,必须意识到发挥公众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让控制情绪保持宽容和冷静成为共识。还应认识到社会转型期下,公众情绪的暴力化和愤怒化倾向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