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16):线切乖离有特征 软索锼弓不同痕
线切割痕迹遗留是古玉、特别是高古玉上的常见现象。所以在仿古件上见“拉丝”痕也是常有的事,有些痕迹容易理解,有些痕迹则需要仔细甄别了(参见《古玉学步(20):开料镂雕怎解玉细察工痕藏拉丝》和《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细察切割留痕迹》)。
软索(线)拉丝,理论上切割面应该是在两着力点之间形成一个“平面”,但实际上古玉、特别是高古玉,线切割出来的面是不平的,有波动,这是实际线切割时线的行进轨迹会左右摆动,行程乖离而形成的结果。
如此费脑筋为何要思考和懂得其中道理,因为这是与线切割痕迹的真伪辨别息息相关的。
线切割痕迹发生乖离与“力道”相关,大致可初划分为二个阶段:文化期手工拉丝阶段、金属线拉丝阶段,不同阶段的拉丝切割所形成的痕迹特征是有区别的。
一是文化期软索拉丝阶段
文化期软索(线)手工拉丝(图1),毕竟人力有限,一个切割工作面需要耗很多人力才能完成,非一时一人之功,甚至旷日持久:拉丝时一是手腕力量不持续均衡、二是可能要经常换人工、三是要不断更换易耗品软索,所以基本都要经过很长时期才能把一个切割面完成;这中间发生的线索行程的乖离率很大是正常的,其痕迹特点为:切割平面看起来是波浪式的、甚至还是歪斜的,线痕多是弧形的(图2):
图1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反之如果一个文化期的线切割痕迹太过工整规范,人力拉丝是无法达到如此“完美”状态的(图3)。
图3
除了纵向轨迹乖离外,还有一个横向轨迹乖离不可忽略。软索拉丝弧形轨迹共同围绕一个着力点(同心弧),由于着力点的关系,虽然各条弧线会产生乖离(弧度渐行差别),可相去甚远也可接近重叠但是不会产生弧线交叉(图4):
图4-1
图4-2
图4-3
如果发生乖离过度(弧线交叉),则不符合线切割着力点原理,定然不是古拉丝痕迹了(图5)。
图5
二是金属时代线拉丝阶段
进入金属工具时代后,拉丝的工具有了改进,无论早期的锼弓子还是后期的搜弓(图6),其工作原理是一致的:两端的拉力点都是固定在同一平面上,共同对受力点平均着力,功效大大提高,比起文化期制玉来说线行轨迹的乖离率也大大降低,其痕迹特点为:切割平面看起来比较平整,线切痕在平面视觉上略有错位几乎平直(图7):
图6-1
图6-2
图6-3
图7-1
图7-2
金属时代的拉丝在玉作的镂雕工艺上多见,但毕竟仍然是人工拉搜,工作面会出现歪斜或者重叠(图8):
图8-1
图8-2
图8-3
反之如果金属时代的拉丝痕表现得太过整齐平行有序(图9),人工拉丝还能达到如此“完美”的状态吗?那应该是现代电动拉丝的杰作了(图10)。
图9-1
图9-2
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