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乡镇地名由来考释之——德亭
一、德亭镇。以金代末年清虚真人周颐真在此建道观德亭宫(今十方朝元观),故以为名。
今人谓“德亭”之名因元末李怀德在此结义亭而得,源自清代《嵩县志》的记载。康熙版《嵩县志·卷之六 人物志》:“李贵,字怀德,贾寨人。元末隐居三涂山下,日以琴书吟咏自娱,不求闻达,结亭山侧,命之曰怀德亭,今呼为亭子坡者,即其地也。后因其名以名保云。”乾隆版《嵩县志·卷十二 市镇》:“德亭镇,县西北四十里,以怀德亭名。”《卷二十二 宅 坊 亭 墓》:“怀德亭,元李贵,字怀德,隐居三涂,结亭山侧。”《卷二十八 列传 艺林》:“李贵,字怀德,元末居三涂山下,日以琴书自娱,不求闻达。结亭山侧,名曰怀德亭,闾里高其行,今犹以德亭名保云(旧志)。”
三涂即三涂山(今名崖口、蛤蟆崖,山上有明清碑明确记之为三涂山),在今县城西南郊,属何村乡,距德亭尚远。何“怀德亭”之近乡不以“德亭”为名,反属之较远之乡?
考之德亭镇西的十方朝元观遗存有元世祖中统三年(1261)九月伊阳县尉杜春所立的《清虚真人缁纪碑》,记载道观开创者金末元初清虚真人周颐真(号“莹然子”)“自荻谷迁于德亭,依凤山之颜,道观于是乎始修”。立碑时间上的“中统”是是大蒙古国(后来的元朝)的首个年号,此时便已有“德亭”之名。元代嵩州同知王沂在其所著的《伊滨集》中,有《游德亭宫访真人周翛然》一诗,诗中记德亭为宫名。王沂于元延佑四年(1317年)任嵩州同知,此时距元朝灭亡时间1368年还有半个世纪。由此可见,在元代早期及元代中期均已有德亭之名的记载,清志记载的德亭之名来自元末李怀德的说法,岂非大谬?
再看《游德亭宫访真人周翛然》一诗诗题下,有作者自注:“游德亭宫访真人周翛然故隠,壬辰间兵动,居民多避地山间,虎为害,周拘囚之,民遂安堵。山中有饮虎盆尚存。”乾隆版《嵩县志》主编、嵩县知县康基渊《霞荫堂文钞·德亭社学》中也记载其至德亭“偶访古迹,佥(众人)曰:‘元羽士周莹然居此著迹灵异。尝夜起饮虎后仙去’,言之津津,意甚为向往者。”再看《清虚真人缁纪碑》中,亦有记真人伏虎事:“一日,故人黄仙寻至,投宿跧穴,夜将及半,闻兽至而恐曰:何物至此?师曰:山中道伴,(觅水)而来。注盆水以饮之。黄仙窥之,乃二虎也,不惊异之。”地名同,事迹同,人名之略有不同显然是书写上的误差。由这些记载可确定王沂诗中周翛然乃周莹然子,也即周颐真;德亭宫,即朝元观碑中的德亭,德亭乃原本为十方朝元观之道宫名。清代《嵩县志》中关于德亭之名来自元末李怀德的记载,是旧志作者以”怀德亭“和”德亭“名称相近,强拉硬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这位周颐真,道名周志明,是“全真七子”刘处玄的弟子,按金庸小说里的辈份,王重阳是其师爷,杨过是其同门师侄。其号又名”憨周“,周伯通这个人物身上似乎有其影子。拙著《金末“嵩州三隐”之周颐真》一文对其生平有详细介绍。